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52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及其应用。TaMCA5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该基因来自普通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品种Alondra’s,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抑制TaMCA5基因表达后,小麦品种石麦14的赤霉菌感病性显著增强。构建了Lem2基因穗部内外稃特异启动子控制下的TaMCA5基因的转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并利用基因枪转化到感病受体材料Alondra's中,获得的T0代转基因植株表现对赤霉菌的抗性增强。TaMCA5可望用于基因工程育种,将其导入易感赤霉病小麦品种中在穗部表达,将提高小麦的赤霉病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小麦(Triticumaestivum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赤霉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作物的半腐生真菌病害,而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FHB)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多发生在抽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点。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小麦大幅减产,而且感病麦籽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等,对人畜的健康造成风险(参考文献:王淞,章骅,崔颖,等.小麦粉中呕吐毒素污染调查及膳食暴露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22):94-96;王怡净,张立实.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5):40-43)。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种植结构改变和全球气候变化,小麦赤霉病在欧洲和北美等小麦主产地区流行频繁,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和东北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来自普通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Alondra’s,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小麦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来自普通小麦(TriticumasetivumL.)Alondra’s,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2.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3.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胱天蛋白酶基因TaMCA5的重组过量表达载体pBI220:Lem2:TaMCA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过量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莉萍曹爱忠狄昭灿王秀娥王海燕肖进张瑞奇张守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新麦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