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52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50
耐磨部件即斗齿(20)具备:芯部(30);主体部(25),其以包住芯部(30)的方式配置,且由第一金属构成。芯部(30)包含:基体相(31),其由第二金属构成;第一硬质粒子(21),其分散在基体相(31)内;硬质组织(33),其在沿主体部(25)的锻造流线(25F)的方向上从第一硬质粒子(32)延伸,且硬于基体相(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要求耐磨性的部件(耐磨部件)中,从提高耐磨性的观点出发,通常采用如下对策:使用高硬度的材料。作为构成液压式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等于存在砂土的环境下工作的作业机械的部件,使用松土部件、斗齿等耐磨部件。对于岩石的破碎等所使用的液压破碎机,使用凿杆作为撞击岩石等的耐磨部件。就耐磨部件而言,提出:由硬度比表层部(主体部)高的材料构成芯部,通过形成该芯部,使耐磨性进一步提升(例如,参照特开平11-131534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特开2002-144254号公报(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15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44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就专利文献1及2那样形成由硬度比主体部高的材料构成的芯部的对策而言,作为构成芯部的材料,如果采用硬度大幅高于主体部的材料(高耐磨性的材料),则由于芯部和主体部的材料的不同,将导致芯部与主体部之间的线膨胀率上产生大的差异,存在难以维持两者密合的状态那样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小芯部和主体部的线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部件,其中,具备:芯部;主体部,其以包住所述芯部的方式配置,且由第一金属构成;所述芯部包含:基体相,其由第二金属构成;第一硬质粒子,其分散在所述基体相内;硬质组织,其在沿所述主体部的锻造流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硬质粒子延伸,且硬于所述基体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7 JP 2016-0990911.一种耐磨部件,其中,具备:芯部;主体部,其以包住所述芯部的方式配置,且由第一金属构成;所述芯部包含:基体相,其由第二金属构成;第一硬质粒子,其分散在所述基体相内;硬质组织,其在沿所述主体部的锻造流线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硬质粒子延伸,且硬于所述基体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所述硬质组织含有构成所述第一硬质粒子的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所述芯部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锻造流线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所述基体相由烧结体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是钢。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是钢。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还具备增厚层,该增厚层以将覆盖区域覆盖的方式与所述主体部接触地配置,所述覆盖区域是所述主体部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中,除所述覆盖区域以外的区域是露出区域,所述覆盖区域和该露出区域的交界是增厚端部,在该增厚端部,所述露出区域和所述增厚层的表面为构成同一面的锻造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磨部件,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真之天野昌春田中义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