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中金属离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铝元素(Al)广泛存在于环境和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度的铝元素摄取能够阻碍植物的生长,同时它也是人类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诱导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人体日常铝的摄入量大约为3到10mg,每周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7mg,规定饮用水中铝元素的最大浓度不得超过7.41μM。由于铝元素在环境中以及人体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因此铝离子的检测和去除对于环境监测和人体生命安全显得至关重要。由于铝元素的污染性和高毒性,研究者们在发展检测和去除铝离子的新方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例如,原子吸收或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伏安分析法以及荧光分析法已经被用于水环境中高灵敏的检测铝离子。其中,基于荧光的化学传感器,以其简便性、低成本、方便快捷、高灵敏、实时监测功能、以及裸眼可识别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检测铝离子的潜在分析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取128‑238mg的Ti(i‑OPr)4在搅拌状态下分散于10mL冰醋酸溶液中直至混合溶液变成牛奶状乳浊液;然后将所述的的混合溶液转移至3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50℃的反应釜下反应48h;最后,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离心去除上层清液,再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得到白色沉淀物;步骤二:首先将步骤一制得的白色沉淀物重新分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84‑164mg的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继续搅拌直至全部均匀分散于溶液中;然后将溶液转移至3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取128-238mg的Ti(i-OPr)4在搅拌状态下分散于10mL冰醋酸溶液中直至混合溶液变成牛奶状乳浊液;然后将所述的的混合溶液转移至3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50℃的反应釜下反应48h;最后,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离心去除上层清液,再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得到白色沉淀物;步骤二:首先将步骤一制得的白色沉淀物重新分散于10mL的去离子水中,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84-164mg的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继续搅拌直至全部均匀分散于溶液中;然后将溶液转移至3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50℃的反应釜下反应48h;最后当反应结束以后,将得到的红色晶体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离心洗涤,便得到所述的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花状Ti-MOF荧光探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建,宋杰瑶,张云霞,张海民,汪国忠,赵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