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23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48
一种无人机(100)的机臂组件(20)和包含了该机臂组件(20)无人机(100),机臂组件(20)包括机臂(22)和防护网(24),机臂(22)形成有通气腔(226),机臂(22)还开设有通气孔(2242),通气孔(2242)连通通气腔(226)与外界;防护网(24)安装在通气腔(226)内,防护网(24)覆盖通气孔(2242),防护网(24)形成有防护孔(242),防护孔(242)的孔径小于通气孔(2242)的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及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费性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通常需要在无人机的机壳上开设散热孔,以增加外界空气与机壳内的空气对流,并将无人机工作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然而,外部的灰尘也会通过散热孔进入到机壳内部,灰尘附着在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中,容易导致无人机的性能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的机身的机臂组件及无人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包括机臂组件及电机,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机臂上,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腔以收容所述定子,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和侧盖,所述侧盖自所述顶盖的边缘延伸,所述顶盖隔绝所述收容腔与外界。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无人机包括机臂组件及机身组件,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机身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机身形成有贯穿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的数据孔;及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保护盖遮挡所述数据孔。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机臂组件及无人机中,由于在通气孔对应的位置布置有防护网,灰尘不易从通气孔进入到机臂内,无人机内部不易受到灰尘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无人机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和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的机身组件、云台及摄像头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无人机的机身组件的V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的底壳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无人机的底壳的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和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保护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2所示的无人机的X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机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附图说明:无人机100、机身组件10、机身12、主壳122、上壳1222、下壳1224、底壳124、内表面1241、外表面1242、散热孔1243、云台安装孔1244、数据孔1245、USB数据孔1246、数据卡孔1247、对频按钮孔1248、定位孔1249、机身避让槽124a、机身凸台124b、保护网14、过滤孔142、保护盖16、本体161、第一面1612、第二面1614、凸块162、中空部1621、侧壁1622、USB凸块1623、数据卡凸块1624、对频凸块1625、定位柱163、安装孔1632、凹陷部164、保护盖避让槽165、保护盖凸台166、第一壁1661、第二壁1662、凹槽1663、机臂组件20、机臂22、机臂顶壳222、机臂底壳224、通气孔2242、第一孔2244、第二孔2246、通气腔226、防护网24、防护孔242、电机30、转子32、壳体34、顶盖342、侧盖344、缝隙3442、连接件346、脚架40、云台50、摄像头60、螺旋桨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无人机100包括机身组件10、机臂组件20及电机30。无人机100可以是无人飞行器、无人船、无人车等,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无人机100为无人飞行器为例进行说明,无人飞行器可以是四旋翼飞行器、六旋翼飞行器、八旋翼飞行器、十六旋翼飞行器等,可以理解,无人机10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4,机身组件10包括机身12、保护网14及保护盖16。机身12可以作为无人机100的外壳中的一部分,机身12内可以用于收容无人机100的控制模块(如处理器、飞行控制系统等)及电源模块(如电池、电池仓等)等的功能模块,机身12可以为作为各功能模块的安装载体,并为各功能模块提供防水、防尘、防撞等的保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身12上还可以搭载云台50,以便于在云台50上搭载摄像头60,摄像头60可以用于在无人机100飞行时摄像照片或视频,通过调整无人机100及/或云台50的姿态可以调整摄像头60的拍摄角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机身12上还安装有脚架40,脚架40安装在机身12的与云台50相同的一侧,当无人机100降落在降落平台时,脚架40可以用于支撑机身12、云台50及摄像头60,避免机身12、云台50及摄像头60着地而受到损坏,具体地,脚架40分别设置在云台50的两侧。机身12包括主壳122及底壳124。当无人机100正常降落后,底壳124位于主壳122的下方,底壳124与主壳122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底壳124与主壳122可以通过卡合、螺合等方式连接以便于拆卸,主壳122与底壳124共同形成有收纳腔,上述的功能模块等可以收纳在收纳腔内。请参阅图1及图2,主壳122包括上壳1222及下壳1224,上壳1222及下壳1224可以通过卡合、螺合、胶合等方式连接。下壳1224的与上壳1222相背的一侧可以开设有底壳安装孔,底壳124与下壳1224连接后,底壳124遮挡住底壳安装孔以防止灰尘等进入收纳腔内,且在需要维修时,可以将底壳124从下壳1224的底壳安装孔上拆卸下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222及/或下壳1224可以开设有通风孔,以便于收纳腔与外界之间的空气流通,进而利于将功能模块工作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请参阅图3至图5,底壳124包括内表面1241和外表面1242。内表面1241位于收纳腔所在一侧,外表面1242与内表面1241相背,底壳124上开设有散热孔1243,散热孔1243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用于支撑螺旋桨,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的下侧,以允许所述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气流经所述通气孔及所述防护孔与所述通气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机臂顶壳及机臂底壳,所述机臂顶壳与所述机臂底壳对接形成所述通气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底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包括第一孔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机臂的中轴轴对称。6.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臂组件及电机,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机臂上,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收容腔以收容所述定子,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和侧盖,所述侧盖自所述顶盖的边缘延伸,所述顶盖隔绝所述收容腔与外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用于支撑螺旋桨,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的下侧,以允许所述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气流经所述通气孔及所述防护孔与所述通气腔相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机臂顶壳及机臂底壳,所述机臂顶壳与所述机臂底壳对接形成所述通气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底壳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包括第一孔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沿所述机臂的中轴轴对称。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开设有贯穿所述侧盖的缝隙,所述缝隙连通所述收容腔与外界。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开设在所述侧盖的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14.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臂组件及机身组件,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所述机臂形成有通气腔,所述机臂还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腔与外界;及安装在所述通气腔内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覆盖所述通气孔,所述防护网形成有防护孔,所述防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机身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机身形成有贯穿所述内表面及所述外表面的数据孔;及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外表面上,所述保护盖遮挡所述数据孔。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用于支撑螺旋桨,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的下侧,以允许所述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气流经所述通气孔及所述防护孔与所述通气腔相通。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包括机臂顶壳及机臂底壳,所述机臂顶壳与所述机臂底壳对接形成所述通气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机臂底壳上。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具有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一致。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煜程丘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