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3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动力单元和起落架,所述机身本体内还水平设有一块与所述机身本体顶壁和底壁平行的平板,所述机身本体内的电源模块、通讯模块、陀螺仪和控制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平板上,所述平板通过减震装置弹性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内部。通过在机身本体内设置平板,并将电源模块、通讯模块、陀螺仪和控制模块安装在平板上,且将平板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机身本体内,在无人机摔落时位于平板上的各电学元件均能得到很好的缓冲,不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减小摔落对其产生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摔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无人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摔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飞行器品类繁多,无论是军用、民用领域都是热门技术,目前民用的无人机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抗摔能力较差,一旦摔落,很容易出现线路损坏或是螺旋桨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认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能力强的无人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动力单元和起落架,所述机身本体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动力单元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侧壁四周,所述动力单元用以向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机身本体内设有陀螺仪、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通讯模块、陀螺仪和每个所述动力单元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遥控终端电连接,以接收遥控终端发送的遥控指令,所述起落架设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下端;所述机身本体内水平设有一块与所述机身本体顶壁和底壁平行的平板,所述电源模块、通讯模块、陀螺仪和控制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平板上,所述平板通过减震装置弹性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内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机身本体内设置平板,并将电源模块、通讯模块、陀螺仪和控制模块安装在平板上,且将平板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机身本体内,在无人机摔落时位于平板上的各电学元件均能得到很好的缓冲,不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减小摔落对其产生的破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身本体为圆柱形,所述平板为圆形板,并同轴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同轴环设在所述平板的边缘处,所述平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所述机身本体内部的顶壁和底壁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对平板进行全方位的减震,能更加充分对平板的各电学元件进行保护。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为橡胶圈。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获取容易,能进行周向减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为弹簧。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获取容易,结构简单。上述技术方案的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支架、电控驱动装置和螺旋桨,所述电控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螺旋桨水平安装在所述电控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电控驱动装置可通过驱动端驱动所述螺旋桨水平旋转,所述电控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挡杆、支撑杆和支杆,所述支杆为条形,其一端与所述机身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机身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电控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其驱动端朝上,所述螺旋桨水平安装在对应的电控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挡杆为圆环形,并通过多根所述支撑杆水平固定在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上方,且同轴围设在所述螺旋桨的外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挡杆可对螺旋桨进行周向保护,防止无人机摔落时,将螺旋桨撞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起落架包括多个支撑腿,多个所述支撑腿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机身本体的下端,每个所述支撑腿均包括第一阻尼杆、第二阻尼杆和橡胶球,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一端与所述机身本体下端的边缘处转动连接,另一端为伸缩端,并朝向所述机身本体下方外部倾斜延伸,所述橡胶球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伸缩端端部,所述第二阻尼杆一端与所述机身本体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为伸缩端,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阻尼杆的另一端端部转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起落架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人机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机的机身本体、平板和减震装置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无人机控制模块的连接图。图中:1机身本体、11平板、12减震装置、121第一减震装置、122第二减震装置、2动力单元、21支架、211挡杆、212支撑杆、213支杆、22电控驱动装置、23螺旋桨、3起落架、31支撑腿、311第一阻尼杆、312第二阻尼杆、313橡胶球、4陀螺仪、5电源模块、6控制模块、7通讯模块、8遥控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摔无人机,包括机身本体1、动力单元2和起落架3,所述机身本体1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动力单元2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侧壁四周,所述动力单元2用以向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机身本体1内设有陀螺仪4、电源模块5、控制模块6和通讯模块7,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每个所述动力单元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7与遥控终端8电连接,以接收遥控终端8发送的遥控指令,所述起落架3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下端;具体简图2,所述机身本体1内水平设有一块与所述机身本体1顶壁和底壁平行的平板11,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控制模块6均安装在所述平板11上,所述平板11通过减震装置12弹性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通过在机身本体内设置平板,并将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控制模块6安装在平板上,且将平板通过减震装置安装在机身本体内,在无人机摔落时位于平板上的各电学元件均能得到很好的缓冲,不会产生剧烈的震动,减小摔落对其产生的破坏。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机身本体1为圆柱形,所述平板11为圆形板,并同轴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内;所述减震装置12包括第一减震装置121和第二减震装置12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同轴环设在所述平板11的边缘处,所述平板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22与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的顶壁和底壁连接。其能对平板进行全方位的减震,能更加充分对平板的各电学元件进行保护。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为橡胶圈。其中所述橡胶圈可以胶结在平板的外周,或是橡胶圈的内环环设有一圈凹槽,所述橡胶圈套设在平板上,且平板的边缘伸入到凹槽内,获取容易,能进行周向减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22为弹簧。获取容易,结构简单。上述技术方案的中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支架21、电控驱动装置22和螺旋桨23,所述支架21包括挡杆211、支撑杆212和支杆213,所述支杆213为条形,多个所述支杆213周向间隔均匀与所述机身本体1的外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电控驱动装置22安装在对应支杆213远离机身本体1的一端,其驱动端朝上,多个所述螺旋桨2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电控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每个所述电控驱动装置2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挡杆211为圆环形,并同轴围设在对应电控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外并将对应的螺旋桨23罩设在其内,多个所述支撑杆212周向间隔均匀的与所述挡杆211的下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向所述支撑杆212远离机身本体1的一端延伸并与其连接。设置挡杆可对螺旋桨进行周向保护,防止无人机摔落时,将螺旋桨撞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起落架3包括多个支撑腿31,多个所述支撑腿31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下端,每个所述支撑腿31均包括第一阻尼杆311、第二阻尼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1)、动力单元(2)和起落架(3),所述机身本体(1)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动力单元(2)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侧壁四周,所述动力单元(2)用以向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机身本体(1)内设有陀螺仪(4)、电源模块(5)、控制模块(6)和通讯模块(7),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每个所述动力单元(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7)与遥控终端(8)电连接,以接收遥控终端(8)发送的遥控指令,所述起落架(3)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下端;所述机身本体(1)内水平设有一块与所述机身本体(1)顶壁和底壁平行的平板(11),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控制模块(6)均安装在所述平板(11)上,所述平板(11)通过减震装置(12)弹性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1)、动力单元(2)和起落架(3),所述机身本体(1)为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动力单元(2)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侧壁四周,所述动力单元(2)用以向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机身本体(1)内设有陀螺仪(4)、电源模块(5)、控制模块(6)和通讯模块(7),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每个所述动力单元(2)均与所述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7)与遥控终端(8)电连接,以接收遥控终端(8)发送的遥控指令,所述起落架(3)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的下端;所述机身本体(1)内水平设有一块与所述机身本体(1)顶壁和底壁平行的平板(11),所述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7)、陀螺仪(4)和控制模块(6)均安装在所述平板(11)上,所述平板(11)通过减震装置(12)弹性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1)为圆柱形,所述平板(11)为圆形板,并同轴悬设在所述机身本体(1)内;所述减震装置(12)包括第一减震装置(121)和第二减震装置(12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同轴环设在所述平板(11)的边缘处,所述平板(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22)与所述机身本体(1)内部的顶壁和底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1)为橡胶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摔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22)为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博才王鹏张生德李凤辉裴智惠葛向奎付孟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遥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