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传感器的承载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17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元件,其作为机动车‑挂车联结器的或者设置用于悬挂到机动车‑挂车联结器处的挂车的或者负荷载体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承载元件(60‑63)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0)用于探测承载元件(60‑63)的由作用在承载元件(60‑63)处的负荷引起的变形,其中,在承载元件(60‑63)处在承载元件(60‑63)的在由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的支撑区段(31;331;731)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至少一个传感器(40)的至少一个凹处(21、12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设置用于测量与至少一个凹处(21、121)的参考面(25、26)的间距。设置成,所述承载元件(60‑63)设计为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呈角度的或者通过弧区段(769)相互连接的承载壁(660、761)的型材体(665、765),所述承载壁包围中间空间或空心空间(664、764),其中,所述参考面(25、2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型材体(665、765)的贯通开口处或者设置在突出到型材体(665、765)前面的指示元件(736、737)处,并且所述参考面(25、26)在承载元件(60‑63)变形时相对于彼此、尤其相互朝向或者相互离开地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传感器的承载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元件作为机动车-挂车联结器的或者设置用于悬挂到机动车-挂车联结器处的挂车的或者负荷载体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承载元件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用于探测承载元件的由作用在所述承载元件处的负荷引起的变形,其中,在所述承载元件处在承载元件的在由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的支撑区段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处用于至少一个传感器,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器设置用于测量与至少一个凹处的参考面的间距。
技术介绍
在DE102014013812.7中说明了将传感器布置在联结臂处的加深部中。传感器例如与所述加深部的面粘贴或者旋紧,所述面在由作用在挂车联结器处的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解释了带有两个传感器部件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部件的间距在负载下并且由此在以联结臂的形状的承载元件的变形中进行改变。通过承载元件的变形使传感器元件受到机械负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承载元件作为机动车-挂车联结器的或者设置用于悬挂到机动车-挂车联结器处的挂车的或者负荷载体的组成部分,所述承载元件具有传感器用于探测承载元件的由作用在承载元件处的负荷引起的变形。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承载元件,作为机动车‑挂车联结器的或者设置用于悬挂到机动车‑挂车联结器处的挂车的或者负荷载体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承载元件(60‑63)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0)用于探测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由作用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处的负荷引起的变形,其中,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处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在由所述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的支撑区段(31;331;731)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的至少一个凹处(21、12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设置用于测量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的参考面(25、26)的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23 DE 102016105509.3;2016.03.24 DE 10201611.承载元件,作为机动车-挂车联结器的或者设置用于悬挂到机动车-挂车联结器处的挂车的或者负荷载体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承载元件(60-63)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40)用于探测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由作用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处的负荷引起的变形,其中,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处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在由所述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的支撑区段(31;331;731)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的至少一个凹处(21、12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设置用于测量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的参考面(25、26)的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元件(60-63)设计为具有至少两个相互呈角度的或者通过弧区段(769)相互连接的承载壁(660、761)的型材体(665、765),所述承载壁包围中间空间或空心空间(664、764),其中,所述参考面(25、2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型材体(665、765)的贯通开口处或者设置在突出到所述型材体(665、765)前面的指示元件(736、737)处,并且所述参考面(25、26)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变形时相对于彼此、尤其相互朝向或者相互离开地运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面(25、26)尤其以一间距布置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支撑区段(31;331;731)旁边。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面(25、26)免于通过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支撑区段(31;331;731)的力流(K),所述力流由所述支撑区段(31;331;731)在由作用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处的负荷引起的负载下传递。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面(25、26)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参考面(25、26)横向于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在由所述负荷引起的负载下变形的支撑区段(31;331;731)进行延伸。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面(25、26)沿着或者横向于通过所述支撑区段(31;331;731)的力流(K)的方向延伸,并且/或者所述凹处(21、121)形成或者包括应变缝,并且/或者所述参考面(625、62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舌状的或者臂状的指示元件(736、737)或突出部处。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设置在至少一个突出到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基体前面的突出部或指示元件(736、737)处,并且/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包括离开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外表面处的开口延伸的加深部,其中,所述参考面(25、26)适宜地相对于所述开口呈角度、尤其正交。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是缝口形的,尤其具有小于5mm、优选小于3mm的横向宽度,并且/或者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整个横向宽度上或者基本上在所述承载元件(60-63)的整个横向宽度上延伸。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区段(31;331;731)与所述参考面(25、26)之间布置有延展空腔(20),所述延展空腔的横向宽度沿着平行于在所述参考面(25、26)之间的间距的方向大于在所述参考面(25、26)之间的间距,并且/或者在所述支撑区段(31;331;731)的相反的侧处分别布置有凹处(21、121),并且/或者所述凹处具有布置在所述参考面旁边的加宽的区或者布置在其旁边的加宽的槽底部。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和所述延展空腔(20)具有总体上T形的或者椭圆形的或者蛋形的或者钥匙孔形的形状。10.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处(21、121)与传感器接纳部(22、122)相通,在所述传感器接纳部中布置有或者能够布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的构件、尤其是评估机构以用于评估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40)的至少一个信号。11.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接纳部(22、122)由所述延展空腔(20)或者一延展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西尔霍斯特H勒特
申请(专利权)人: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