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41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包括盖板、正极压板、负极压板、正极下塑胶、负极下塑胶及防爆片,盖板上设有注液孔及防爆孔,所述盖板上表面上两端分别安装有正极压板、负极压板,盖板下表面上分别安装有正极下塑胶、负极下塑胶,正极下塑胶位于正极压板及注液孔的下方,正极下塑胶上设有与注液孔匹配的通孔,正极下塑胶上还设有导流孔,导流孔与通孔靠近防爆孔的一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导流孔,且导流孔与通孔一侧连通,即使与注液孔匹配的通孔由于电池结构限制有部分遮挡,注入的电解液也可以从导流孔向电芯结构长度方向流动,加快了电解液的注液速度,缩短了电芯结构的浸润周期,提高了注液工序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但是,锂离子电池在注液工序中,由于受到电芯结构限制及电池盖结构限制,普遍存在注液速度缓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以解决注液速度缓慢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包括盖板、正极压板、负极压板、正极下塑胶、负极下塑胶及防爆片,所述盖板上设有注液孔及防爆孔,所述盖板上表面上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压板、所述负极压板,所述盖板下表面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下塑胶、所述负极下塑胶,所述正极下塑胶位于所述正极压板及所述注液孔的下方,所述负极压板与所述负极下塑胶匹配设置,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正极压板和所述防爆孔之间,所述防爆片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正极下塑胶上设有与所述注液孔匹配的通孔,所述正极下塑胶上还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防爆孔的一侧连通。由于设有导流孔,且导流孔与通孔一侧连通,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正极压板(2)、负极压板(3)、正极下塑胶(4)、负极下塑胶(5)及防爆片(6),所述盖板(1)上设有注液孔(101)及防爆孔,所述盖板(1)上表面上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压板(2)、所述负极压板(3),所述盖板(1)下表面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下塑胶(4)、所述负极下塑胶(5),所述正极下塑胶(4)位于所述正极压板(2)及所述注液孔(101)的下方,所述负极压板(3)与所述负极下塑胶(5)匹配设置,所述注液孔(101)位于所述正极压板(2)和所述防爆孔之间,所述防爆片(6)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正极下塑胶(4)上设有与所述注液孔(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正极压板(2)、负极压板(3)、正极下塑胶(4)、负极下塑胶(5)及防爆片(6),所述盖板(1)上设有注液孔(101)及防爆孔,所述盖板(1)上表面上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压板(2)、所述负极压板(3),所述盖板(1)下表面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正极下塑胶(4)、所述负极下塑胶(5),所述正极下塑胶(4)位于所述正极压板(2)及所述注液孔(101)的下方,所述负极压板(3)与所述负极下塑胶(5)匹配设置,所述注液孔(101)位于所述正极压板(2)和所述防爆孔之间,所述防爆片(6)封闭所述防爆孔,所述正极下塑胶(4)上设有与所述注液孔(101)匹配的通孔(401),所述正极下塑胶(4)上还设有导流孔(402),所述导流孔(402)与所述通孔(401)靠近所述防爆孔的一侧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402)与所述通孔(401)形成U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池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极柱(7)、负极极柱(8),所述盖板(1)上还设有正极极柱孔及负极极柱孔,所述正极极柱(7)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战华邵小朋陈扬蒋灏运赵彬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