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10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6%~15%、红茶菌0.01%~0.1%、甜味剂10%~15%、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所述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1~10):(0~3):(0~2);所述辅料为薄荷糖浆、橘皮、罗汉果、玫瑰茄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茶叶经红茶菌发酵后产生大量的茶多酚、咖啡因、葡萄糖醛酸等活性成分及其它特殊风味物质,营养丰富,茶香与发酵香浑然一体;调味剂和辅料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风味和口感。本发明专利技术平衡了发酵茶饮料的风味与营养,为茶饮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茶饮料
,特别涉及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菌是我国民间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酸性饮料,除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红茶菌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各国也一直广为流传。红茶菌是由木醋酸菌、酵母菌及乳酸菌共生而成的复合菌,它在适宜温度的糖茶水中可较好地生长,并能将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果酸、葡萄糖酸、醋酸、2-酮葡萄糖酸及酮醋酸等,使糖茶水生成一种酸甜可口的饮料,是我国民间珍贵的饮料资源。芦荟红茶菌复合发酵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2006(12):940-945.在红茶菌中添加芦荟汁,研制出具有芦荟风味的复合型发酵茶饮料。红薯糖浆在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酿造,2007(08):33-37.用双酶法制取红薯糖浆来代替蔗糖进行红茶菌饮料的配方及发酵工艺研究,制成的红茶菌饮料营养丰富、口感优良。红枣红茶菌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2(08):43-44.将红茶菌发酵后的原野与红枣汁配合,形成了一种特殊风味的发酵饮料。现有的发酵茶饮料及其加工方法,很难同时兼顾茶饮料的风味和营养,或者风味单一。目前尚未见与本专利技术红茶菌发酵茶饮料相关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发酵茶饮料很难同时兼顾茶饮料风味与营养或者风味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平衡了发酵茶饮料的营养与风味,为发酵茶饮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6%~15%、红茶菌0.01%~0.1%、甜味剂10%~15%、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所述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1~10):(0~3):(0~2);所述辅料为薄荷糖浆、橘皮、罗汉果、玫瑰茄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茶叶经红茶菌发酵后产生了大量的茶多酚、咖啡因、葡萄糖醛酸等活性成分及其它特殊风味物质,营养丰富,茶香与发酵香浑然一体;调味剂和辅料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风味和口感。上述技术方案平衡了发酵茶饮料的风味与营养,为茶饮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优选地,上述发酵茶饮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10%~12%、红茶菌0.04%~0.05%、甜味剂11%~14%、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优选地,所述茶叶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优选地,所述茶叶为红茶、绿茶和花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茶叶为红茶与绿茶的组合物,红茶与绿茶质量配比为3:1~4:1。优选地,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6:1:1。优选地,所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片球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醋酸菌为木醋杆菌、拟木醋杆菌、葡萄糖酸杆菌、产酮醋杆菌、弱氧化醋酸菌、葡萄糖醋酸菌、醋化醋菌和巴氏醋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不显酵母、路德类酵母、粟酒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酒香酵母、克勒克酵母、拜耳接合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进一步地,所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所述醋酸菌为木醋杆菌、葡萄糖醋酸菌;所述酵母菌为粟酒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包括但不限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士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链球菌、乳酪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只要其能将茶叶发酵并产生对人体无害的产物即可。进一步地,所述乳酸菌为保加利亚乳杆菌;所述醋酸菌为木醋杆菌;所述酵母菌为粟酒裂殖酵母。优选地,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果葡糖浆、果糖和浓缩苹果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和/或果葡糖浆。当甜味剂为白砂糖时,其含量优选为12%~13%;当甜味剂为果葡糖浆时,其含量优选为12%。优选地,所述调味剂为果汁、花浓缩液和香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果汁为本领域常用果汁,由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得,只要是水果汁即可,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选用,包括但不限于菠萝果汁、蓝莓果汁、柠檬果汁/浓缩液、苹果果汁、山楂浓缩汁、芒果果汁、柑橘果汁、葡萄果汁/浓缩液、橙汁、柚子汁、樱桃汁、红石榴汁、西瓜汁、哈密瓜汁、西红柿汁、木瓜汁、猕猴桃汁、香蕉汁、草莓汁、树莓汁、杨梅汁、话梅汁等。所述花浓缩液为本领域常用的花浓缩液,由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得,选取花的可食用部分即可,通过萃取、浓缩制得,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选用,包括但不限于:玫瑰花萃取液、百合花萃取液、茉莉花萃取液、桂花萃取液、樱花萃取液、玉兰花萃取液、栀子花萃取液、紫罗兰萃取液、金银花萃取液、荷花萃取液、槐花萃取液等;所述香精为本领域常用香精。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红茶菌发酵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茶浸提液制备:将配方量的茶叶、甜味剂和辅料混合,加入80~100℃的水中,搅拌至甜味剂和辅料完全溶解,继续浸泡20~40分钟,得茶浸提液;2)调味:向茶浸提液中加入配方量的调味剂进行调味;3)杀菌:调味后的茶浸提液用250~350目滤布过滤,并于90~100℃杀菌5~10分钟,冷却至25~32℃;4)发酵:将配方量的红茶菌接入步骤3)杀菌后的茶浸提液中,发酵2~4天;5)灌装:发酵结束,用250~350目滤布过滤,并于90~100℃杀菌5~10分钟,冷却,无菌灌装,即得发酵茶饮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的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制成的发酵茶制品。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项实例。上述茶饮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备成各种发酵茶制品,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茶制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茶叶经红茶菌发酵后产生大量的茶多酚、咖啡因、葡萄糖醛酸等活性成分及其它特殊风味物质,营养丰富,茶香与发酵香浑然一体;调味剂和辅料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风味和口感。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茶菌和发酵工艺的双重作用下,本专利技术的红茶菌发酵茶饮料中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进一步提升,发酵茶饮料的风味更佳丰富,发酵茶饮料的风味与营养得以平衡,为茶饮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原料和仪器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1原料每1000g茶饮料中的原料包括:大吉岭红茶80g,龙井绿茶30g,红茶菌0.4g(保加利亚乳杆菌0.3g、木醋杆菌0.05g,粟酒裂殖酵母0.05g),白砂糖120g,菠萝果汁20g,薄荷糖浆5g,其余为水。2制备方法1)茶浸提液制备:将配方量的大吉岭红茶、龙井绿茶、白砂糖和薄荷糖浆混合,加入90℃的水中,搅拌至白砂糖和薄荷糖浆溶解,继续浸泡30分钟,得茶浸提液;2)调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6%~15%、红茶菌0.01%~0.1%、甜味剂10%~15%、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所述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1~10):(0~3):(0~2);所述辅料为薄荷糖浆、橘皮、罗汉果、玫瑰茄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6%~15%、红茶菌0.01%~0.1%、甜味剂10%~15%、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所述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1~10):(0~3):(0~2);所述辅料为薄荷糖浆、橘皮、罗汉果、玫瑰茄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10%~12%、红茶菌0.04%~0.05%、甜味剂11%~14%、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6: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为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片球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醋酸菌为木醋杆菌、拟木醋杆菌、葡萄糖酸杆菌、产酮醋杆菌、弱氧化醋酸菌、葡萄糖醋酸菌、醋化醋菌和巴氏醋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酵母菌为酿酒酵母、不显酵母、路德类酵母、粟酒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汉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雯瑾李启明段雪梅朱雅丽刘媛王平徐诗涵付瑞东杨晓凤
申请(专利权)人: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