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10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枸杞10~15份、黄栀子3~5份和水20~30份共同煎煮30~40min,得浓缩液;2)取蚕沙6~10份,经烘干后破碎成颗粒,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蚕沙颗粒蜜炼;4)提取液干燥得干膏;5)浓缩液与干膏混合均匀后加入红茶茶叶15~20份和水50~80份,得半成品;6)降至常温后加入调味剂0.5~1份和蜜蚕沙颗粒,连同红茶茶叶一并灌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黄栀子与蚕沙复配作为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其具有相辅相成的药用功效,同时保留经处理的蚕沙颗粒与红茶茶叶作为饮料的内容物,消费者在饮用完该红茶饮料后还可取出内容物对身体进行热敷,可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阵痛消肿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饮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料的质量及功能要求亦越来越高。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其制备得的饮料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市面上的红茶饮料层出不穷。然而,普通的红茶饮料多由香精、甜味剂及红茶粉冲泡兑成,这种红茶饮料口味单一、营养成分极少、添加剂多,长期饮用甚至有害人体健康,同时这种红茶饮料不含内容物,仅供饮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操作性强,且制备得的红茶饮料兼具口服保健及外敷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0~15份、黄栀子3~5份和水20~30份共同煎煮30~40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6~10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00~15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12~20份并加热回流1~1.5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得干膏,备用;5)取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步骤4)所得干膏混合均匀,于60~80℃温度下加热10~15min,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红茶茶叶15~20份和水50~80份,继续加热搅拌10~15min,得半成品;6)待半成品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调味剂0.5~1份和步骤3)所得蜜蚕沙颗粒,经灭菌处理后连同蜜蚕沙颗粒和红茶茶叶一并进行灌装,得成品。【黄栀子】苦、寒、无毒;入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凉血止血。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其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栀子的降血压作用部位在中枢,主要是加强了延脑副交感中枢紧张度所致。【蚕沙】味辛、甘,性温。《本草纲目》:“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麻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脚疼冷。”祛风燥湿、清热活血。治风湿、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筋骨不遂、腰脚痛、腹内瘀血、头风赤眼。其辛甘发散,可以袪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本专利技术将黄栀子与蚕沙复配,不仅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显著的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保健功效,而且有效缓解各自的毒性,因而可作长期保健的饮品饮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黄栀子为黄栀子花瓣。具体地,黄栀子花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藏红花素等,有镇静、降压,抑菌、致泻、镇痛、抗炎,调节平滑肌,加速软组织的愈合等作用,有泻火除烦,消炎祛热,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其与蚕沙复配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蜜炼选用红糖、黑糖、蜜糖中的其中一种。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蜜炼处理使得所述蚕沙颗粒在饮料饮用完毕后仍具有良好的药用成分浸出能力,提高其用作外敷的药用功效,蜜炼的甜味可作为该红茶饮料的甜味剂,使该饮料无需外加糖精。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所述红茶茶叶为英红九号红茶茶叶。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6)中所述调味剂选自红枣味浓缩液、柠檬味浓缩液、薄荷味浓缩液、罗汉果浓缩液、胖大海浓缩液、菊花浓缩液、陈皮浓缩液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红茶饮料的原料组分及制备工艺,将黄栀子与蚕沙复配作为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其具有相辅相成的药用功效,同时保留经处理的蚕沙颗粒与红茶茶叶作为饮料的内容物,消费者在饮用完该红茶饮料后还可取出内容物对身体进行热敷,可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阵痛消肿的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
的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实施例1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0份、黄栀子花瓣5份和水20份共同煎煮40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6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5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12份并加热回流1.5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通过红糖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得干膏,备用;5)取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步骤4)所得干膏混合均匀,于80℃温度下加热10min,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英红九号红茶茶叶20份和水50份,继续加热搅拌15min,得半成品;6)待半成品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调味剂0.5份和步骤3)所得蜜蚕沙颗粒,经灭菌处理后连同蜜蚕沙颗粒和红茶茶叶一并进行灌装,得实施例1成品。所述调味剂为红枣味浓缩液和罗汉果浓缩液的混合物。实施例2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5份、黄栀子花瓣3份和水30份共同煎煮30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10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0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20份并加热回流1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通过黑糖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得干膏,备用;5)取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步骤4)所得干膏混合均匀,于60℃温度下加热15min,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英红九号红茶茶叶15份和水80份,继续加热搅拌10min,得半成品;6)待半成品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调味剂1份和步骤3)所得蜜蚕沙颗粒,经灭菌处理后连同蜜蚕沙颗粒和红茶茶叶一并进行灌装,得实施例2成品。所述调味剂为柠檬味浓缩液、薄荷味浓缩液和菊花浓缩液的混合物。实施例3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2份、黄栀子花瓣4份和水25份共同煎煮35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8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2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16份并加热回流1.2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通过蜜糖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0~15份、黄栀子3~5份和水20~30份共同煎煮30~40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6~10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00~15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12~20份并加热回流1~1.5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得干膏,备用;5)取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步骤4)所得干膏混合均匀,于60~80℃温度下加热10~15min,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红茶茶叶15~20份和水50~80份,继续加热搅拌10~15min,得半成品;6)待半成品温度降至常温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调味剂0.5~1份和步骤3)所得蜜蚕沙颗粒,经灭菌处理后连同蜜蚕沙颗粒和红茶茶叶一并进行灌装,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效保健红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枸杞10~15份、黄栀子3~5份和水20~30份共同煎煮30~40min,过滤除去滤渣,得浓缩液,备用;2)取按原料重量份计的蚕沙6~10份,经烘干后破碎成100~150目的颗粒,加入85%的乙醇12~20份并加热回流1~1.5h,提取过滤,分别得蚕沙颗粒和提取液;3)步骤2)所得蚕沙颗粒进行蜜炼、分离、干燥,得蜜蚕沙颗粒,备用;4)步骤2)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得干膏,备用;5)取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步骤4)所得干膏混合均匀,于60~80℃温度下加热10~15min,后加入按原料重量份计的红茶茶叶15~20份和水50~80份,继续加热搅拌10~15min,得半成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呈荣缪小群江先陆汪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何公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