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无油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867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无油轴承,包括支撑外圈和旋转内圈,支撑外圈的左侧内圈设置有挡圈,支撑外圈的内部从挡圈的右侧上端面向右向外呈锥度设置,支撑外圈的右侧端部为第一竖直抵靠部,支撑外圈的内壁从挡圈的右侧上端面至第一竖直抵靠部的下端面为内锥面;旋转内圈的左侧端部抵靠在挡圈的右侧端面上,旋转内圈的右侧外圈设置有环形凸沿,环形凸沿的左侧端面抵靠在第一竖直抵靠部,旋转内圈的外壁从环形凸沿的左侧底面向左向内呈锥度设置,旋转内圈的外壁从环形凸沿的左侧底面至旋转内圈的右侧端面之间为外锥面;外锥面旋转支撑在内锥面上,支撑外圈和旋转内圈无间隙配合,旋转精度高,有效提高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无油轴承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无油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用人成本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很多工厂、生活服务领域应用了大量的机器人。为了保持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确性,轴承与轴的无间隙配合是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超薄无油轴承,支撑外圈和旋转内圈无间隙配合,旋转精度高,有效提高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确性。一种超薄无油轴承,包括支撑外圈和旋转内圈,支撑外圈的左侧内圈设置有挡圈,支撑外圈的内部从挡圈的右侧上端面向右向外呈锥度设置,支撑外圈的右侧端部为第一竖直抵靠部,支撑外圈的内壁从挡圈的右侧上端面至第一竖直抵靠部的下端面为内锥面;旋转内圈的左侧端部抵靠在挡圈的右侧端面上,旋转内圈的右侧外圈设置有环形凸沿,环形凸沿的左侧端面抵靠在第一竖直抵靠部,旋转内圈的外壁从环形凸沿的左侧底面向左向内呈锥度设置,旋转内圈的外壁从环形凸沿的左侧底面至旋转内圈的右侧端面之间为外锥面;外锥面旋转支撑在内锥面上。优选的,支撑外圈为氧化锆材料制作的结构;旋转内圈为氮化硅材料制作的结构。优选的,外锥面的周侧设置有微型环形凸起,内锥面的内周面设置有微型环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无油轴承,包括支撑外圈(1)和旋转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圈(1)的左侧内圈设置有挡圈(11),所述支撑外圈(1)的内部从所述挡圈(11)的右侧上端面向右向外呈锥度设置,所述支撑外圈(1)的右侧端部为第一竖直抵靠部(12),所述支撑外圈(1)的内壁从所述挡圈(11)的右侧上端面至所述第一竖直抵靠部(12)的下端面为内锥面(13);所述旋转内圈(2)的左侧端部抵靠在所述挡圈(11)的右侧端面上,所述旋转内圈(2)的右侧外圈设置有环形凸沿(21),所述环形凸沿(21)的左侧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竖直抵靠部(12),所述旋转内圈(2)的外壁从所述环形凸沿(21)的左侧底面向左向内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无油轴承,包括支撑外圈(1)和旋转内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圈(1)的左侧内圈设置有挡圈(11),所述支撑外圈(1)的内部从所述挡圈(11)的右侧上端面向右向外呈锥度设置,所述支撑外圈(1)的右侧端部为第一竖直抵靠部(12),所述支撑外圈(1)的内壁从所述挡圈(11)的右侧上端面至所述第一竖直抵靠部(12)的下端面为内锥面(13);所述旋转内圈(2)的左侧端部抵靠在所述挡圈(11)的右侧端面上,所述旋转内圈(2)的右侧外圈设置有环形凸沿(21),所述环形凸沿(21)的左侧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竖直抵靠部(12),所述旋转内圈(2)的外壁从所述环形凸沿(21)的左侧底面向左向内呈锥度设置,所述旋转内圈(2)的外壁从所述环形凸沿(21)的左侧底面至所述旋转内圈(2)的右侧端面之间为外锥面(22);所述外锥面(22)旋转支撑在所述内锥面(1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圈(1)为氧化锆材料制作的结构;所述旋转内圈(2)为氮化硅材料制作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无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锥面(22)的周侧设置有微型环形凸起(221),所述内锥面(13)的内周面设置有微型环形凹槽(131),所述微型环形凸起(221)的凸起高度小于200μm,所述微型环形凸起(221)的凸起宽度小于200μm,所述微型环形凸起(221)嵌套进所述微型环形凹槽(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渊张天洪黄勇军刘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超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