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条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572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链条轴套,它包括第一节轴套本体(1)和第二节轴套本体(2),第一节轴套本体(1)由顺次连接的大轴(3)和小轴(4)组成,第二节轴套本体(2)内设置有台阶孔(5),小轴(4)与台阶孔(5)相配合,小轴(4)上套有环形泡沫铜(6),环形泡沫铜(6)抵压于大轴(3)和小轴(4)形成的台阶面与第二节轴套本体(2)的端面之间,小轴(4)的柱面上且绕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径向孔(7),径向孔(7)与第一节轴套本体(1)的安装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能够根据实际磨损情况调节补油量、使用寿命长、实现无需拆卸转轴的情况下快速补油、补油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条轴套
本技术涉及轴套结构的
,特别是一种链条轴套。
技术介绍
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筒状机械零件,是滑动轴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轴套是整体结构的,转动时轴套固定不动而转轴在轴套内做周向转动,转轴与轴套在配套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摩擦,目前采用在轴套和转轴之间添加润滑油的方式来保证二者之间的充分润滑,进一步的延长轴套与转轴的使用寿命。现在的补油方式为将转轴从轴套中拆卸出,再向轴套的内壁上涂抹润滑油,然后将转轴安装于轴套内,这种补油方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人们会在轴套的内壁上开设油槽或润滑油的注入结构,通过预先储存在油槽内的润滑油给转轴与轴套之间补充新润滑油,但是轴套的内壁最先被磨损,导致润滑油从已磨损的间隙中泄漏。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无需拆卸转轴的情况下向轴套内补油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够根据实际磨损情况调节补油量、使用寿命长、实现无需拆卸转轴的情况下快速补油、补油方便的链条轴套。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链条轴套,它包括第一节轴套本体和第二节轴套本体,所述第一节轴套本体由顺次连接的大轴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条轴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节轴套本体(1)和第二节轴套本体(2),所述第一节轴套本体(1)由顺次连接的大轴(3)和小轴(4)组成,第二节轴套本体(2)内设置有台阶孔(5),小轴(4)与台阶孔(5)相配合,小轴(4)上套有环形泡沫铜(6),环形泡沫铜(6)抵压于大轴(3)和小轴(4)形成的台阶面与第二节轴套本体(2)的端面之间,所述小轴(4)的柱面上且绕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径向孔(7),径向孔(7)与第一节轴套本体(1)的安装孔连通,径向孔(7)包覆于环形泡沫铜(6)内,所述第二节轴套本体(2)的外部焊接有筒体(8),筒体(8)向左延伸且套于大轴(3)外部,筒体(8)的延伸端上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条轴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节轴套本体(1)和第二节轴套本体(2),所述第一节轴套本体(1)由顺次连接的大轴(3)和小轴(4)组成,第二节轴套本体(2)内设置有台阶孔(5),小轴(4)与台阶孔(5)相配合,小轴(4)上套有环形泡沫铜(6),环形泡沫铜(6)抵压于大轴(3)和小轴(4)形成的台阶面与第二节轴套本体(2)的端面之间,所述小轴(4)的柱面上且绕其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径向孔(7),径向孔(7)与第一节轴套本体(1)的安装孔连通,径向孔(7)包覆于环形泡沫铜(6)内,所述第二节轴套本体(2)的外部焊接有筒体(8),筒体(8)向左延伸且套于大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钨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