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29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包括轴承衬套本体、漏油孔和添油孔,所述轴承衬套本体呈圆环状结构,轴承衬套本体上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包括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均和轴承衬套本体内部的油槽相连通,所述一号漏油孔连通油槽和轴承衬套本体的内圈处设置,此装置中轴承衬套本体可利用内部的油槽自身供油润滑,无需人工实时添加润滑剂或润滑油,使用方便,此装置中轴承衬套本体生产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推广,漏油孔和油槽连接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只润滑轴承衬套本体内圈、外圈或同时润滑内圈和外圈,人性化较高,不会使润滑油浪费。

A Self-lubricating Bearing Bu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lubricating bearing bushing,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bushing body, an oil leakage hole and an oil filling hole. The bearing bushing body has a circular structure, and an oil leakag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bushing body. The oil leakage hole includes a first oil leakage hole, a second oil leakage hole and a third oil leakage hole, a first oil leakage hole, a second oil leakage hole and a third oil leakage hole. No. 3 oil leak ho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il groove inside the bearing bushing body. The No. 1 oil leak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groove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bushing body. The bearing bushing body in this device can be lubricated by the oil groove itself without adding lubricant or lubricating oil manually in real time. Bushing body is simple to produce, low cost to manufacture, suitable for promotion, oil leakage hole and groove connection structure design is reasonable, can only lubricate bearing bushing body inner ring, outer ring or both inner ring and outer ring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high humanization, will not make lubricant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
技术介绍
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阀门应用领域,衬套在阀盖之内,一般使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石墨等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轴承衬套是应用在轴承上的一种衬套,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的衬套往往需要人工辅助添加润滑剂或者润滑油才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有时需要频繁添加润滑油,使用较为麻烦;2.专利号为201320859230.7中的轴承衬套利用自身的耐磨层和润滑层进行润滑,但其加工工序复杂,制作成本高,不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包括轴承衬套本体、漏油孔和添油孔,所述轴承衬套本体呈圆环状结构,轴承衬套本体上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包括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均和轴承衬套本体内部的油槽相连通,所述一号漏油孔连通油槽和轴承衬套本体的内圈处设置,所述二号漏油孔连通油槽和轴承衬套本体的外圈处设置,所述三号漏油孔同时贯穿轴承衬套本体的内圈和外圈,所述油槽呈圆环形槽体状设置在轴承衬套本体的内部,油槽通过三个矩形状的隔板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油槽处均设有添油孔,所述密封块呈半球状结构,密封块靠近油槽的一端固定设有密封边。优选的,所述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呈圆形阵列状分布在轴承衬套本体上,且一号漏油孔、二号漏油孔和三号漏油孔均呈一排状设有多个。优选的,所述添油孔呈圆孔状结构,添油孔连通轴承衬套本体的内圈处和油槽设置。优选的,所述密封块呈半球状结构,密封块和添油孔之间相互卡合。优选的,所述密封边贴合设在油槽的内壁上,密封边远离密封块的一侧和油槽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此装置中轴承衬套本体可利用内部的油槽自身供油润滑,无需人工实时添加润滑剂或润滑油,使用方便;2.此装置中轴承衬套本体生产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推广;3.漏油孔和油槽连接结构设计合理,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只润滑轴承衬套本体内圈、外圈或同时润滑内圈和外圈,人性化较高,不会使润滑油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轴承衬套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添油孔中添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衬套本体、2一号漏油孔、3二号漏油孔、4三号漏油孔、5添油孔、6油槽、7隔板、8密封块、9密封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包括轴承衬套本体1、漏油孔和添油孔5,轴承衬套本体1呈圆环状结构,轴承衬套本体1上设有漏油孔,漏油孔包括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呈圆形阵列状分布在轴承衬套本体1上,且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均呈一排状设有多个,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均和轴承衬套本体1内部的油槽6相连通,一号漏油孔2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处设置,二号漏油孔3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外圈处设置,三号漏油孔4同时贯穿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和外圈,油槽6呈圆环形槽体状设置在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部,油槽6通过三个矩形状的隔板7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油槽6处均设有添油孔5,添油孔5呈圆孔状结构,添油孔5连通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处和油槽6设置,添油孔5靠近油槽6的一端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块8,密封块8呈半球状结构,密封块8和添油孔5之间相互卡合,密封块8靠近油槽6的一端固定设有密封边9,密封边9贴合设在油槽6的内壁上,密封边9远离密封块8的一侧和油槽6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工作原理:首先,在添油孔5中向油槽6中添加润滑油,当加油装置抵触到密封块8时,密封块8会向油槽6中收缩,此时,可将润滑油从添油孔5中加到油槽6中,加油完毕后,密封块8会通过弹簧的反力作用再次将添油孔5密封,密封边9加强了添油孔5的密封性,保证了润滑油只会通过漏油孔均匀的漏出,在相应区域的油槽6中添加润滑油时,可控制仅给轴承衬套本体1内圈处、外圈处或同时给内外圈处润滑,控制方便,人性化高,适合推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包括轴承衬套本体(1)、漏油孔和添油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衬套本体(1)呈圆环状结构,轴承衬套本体(1)上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包括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均和轴承衬套本体(1)内部的油槽(6)相连通,所述一号漏油孔(2)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处设置,所述二号漏油孔(3)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外圈处设置,所述三号漏油孔(4)同时贯穿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和外圈,所述油槽(6)呈圆环形槽体状设置在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部,油槽(6)通过三个矩形状的隔板(7)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油槽(6)处均设有添油孔(5),添油孔(5)靠近油槽(6)的一端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块(8),密封块(8)靠近油槽(6)的一端固定设有密封边(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轴承衬套,包括轴承衬套本体(1)、漏油孔和添油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衬套本体(1)呈圆环状结构,轴承衬套本体(1)上设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包括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一号漏油孔(2)、二号漏油孔(3)和三号漏油孔(4)均和轴承衬套本体(1)内部的油槽(6)相连通,所述一号漏油孔(2)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处设置,所述二号漏油孔(3)连通油槽(6)和轴承衬套本体(1)的外圈处设置,所述三号漏油孔(4)同时贯穿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圈和外圈,所述油槽(6)呈圆环形槽体状设置在轴承衬套本体(1)的内部,油槽(6)通过三个矩形状的隔板(7)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油槽(6)处均设有添油孔(5),添油孔(5)靠近油槽(6)的一端卡合有与之相匹配的密封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江贝国军秦磊肖采超徐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迅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