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5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两个弧形梁,主梁的两端中间均开设有卡位槽,主梁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通孔,沉头通孔连通卡位槽,卡位槽在远离沉头通孔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且沉头通孔正对螺纹槽,弧形梁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卡位槽,方便主梁对弧形梁的卡接;通过螺纹栓,方便主梁对弧形梁的固定卡接,以便于拆卸、组装防撞梁;利用空腔室和弹性小球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弧形梁在受到撞击时,缓冲冲击力,进而保证汽车结构的稳定性;利用减震垫层,能够保证主梁在受到撞击力时,缓冲冲击力;通过耐磨橡胶层二和耐磨橡胶层一,能够减少弧形梁和主梁在使用中的摩擦,进而保证此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防撞梁组件
本技术涉及组合式防撞梁
,特别涉及组合式防撞梁组件。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防撞梁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但是传统的防撞梁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不方便拆卸、安装、运输防撞梁,当车辆上的防撞梁在使用的过程中,有部分结构变形、损坏时,则需要更换整个汽车的防撞梁,就会造成防撞梁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车辆维修的成本,因此不能满足大多用户的需求,鉴于此,我们提供组合式防撞梁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组合式防撞梁组件。本技术中的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两个弧形梁,所述主梁的两端中间均开设有卡位槽,所述主梁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连通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在远离沉头通孔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且沉头通孔正对螺纹槽,所述弧形梁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所述弧形梁的另一端中间开设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内填充有弹性小球,所述弧形梁的一端穿插在主梁上的卡位槽内,且沉头通孔内穿插有螺纹栓。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梁在靠近沉头通孔的侧壁上固定粘接有耐磨橡胶层一,所述耐磨橡胶层一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且通孔一正对沉头通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弧形梁的侧壁上固定粘接有耐磨橡胶层二,所述耐磨橡胶层二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二,且通孔二正对螺纹通孔。上述方案中,所述卡位槽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层,所述减震垫层在正对沉头通孔和卡位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三。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一的数目和沉头通孔的数目相同,且沉头通孔的数目与螺纹槽的数目相同。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二的数目和螺纹通孔的数目相同,其中螺纹通孔未连通空腔室。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三的数目与沉头通孔的数目相同。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卡位槽,方便主梁对弧形梁的卡接;通过螺纹栓,方便主梁对弧形梁的固定卡接,以便于拆卸、组装防撞梁,也方便运输,此结构能够实现防撞梁部分结构的维修更换,进而能够节约资源;利用空腔室和弹性小球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弧形梁在受到撞击时,缓冲冲击力,进而保证汽车结构的稳定性,以达到缓冲的目的;利用减震垫层,能够保证主梁在受到撞击力时,缓冲冲击力;通过耐磨橡胶层二和耐磨橡胶层一,能够减少弧形梁和主梁在使用中的摩擦,进而保证此结构的使用寿命。此结构在使用时,把主梁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然后把弧形梁的一端插接在卡位槽内,通过螺纹栓依次穿插在沉头通孔、螺纹通孔和螺纹槽内,把螺纹栓拧紧,当主梁在受到冲击力时,主梁上的冲击力在减震垫层的作用下不会传递到弧形梁上,主梁自身也会缓冲部分冲击力,进而保证汽车结构不会受到冲击力的影响,当弧形梁在受到冲击力时,空腔室内的弹性小球能够缓冲冲击力,减少了一部分冲击力传递到汽车上,进而保证汽车整体的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俯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梁,10-耐磨橡胶层一,100-通孔一,11-卡位槽,12-螺纹槽,13-沉头通孔,2-弧形梁,20-耐磨橡胶层二,200-通孔二,21-螺纹通孔,22-空腔室,23-弹性小球,3-螺纹栓,4-减震垫层,40-通孔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1、两个弧形梁2,主梁1的两端中间均开设有卡位槽11,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卡位槽11,方便主梁1对弧形梁2的卡接,主梁1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通孔13,沉头通孔13连通卡位槽11,卡位槽11在远离沉头通孔1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2,且沉头通孔13正对螺纹槽12,弧形梁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21,弧形梁2的另一端中间开设有空腔室22,空腔室22内填充有弹性小球23,利用空腔室22和弹性小球23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弧形梁2在受到撞击时,缓冲冲击力,进而保证汽车结构的稳定性,以达到缓冲的目的。弧形梁2的一端穿插在主梁1上的卡位槽11内,且沉头通孔13内穿插有螺纹栓3,通过螺纹栓3,方便主梁1对弧形梁2的固定卡接,以便于拆卸、组装防撞梁,也方便运输,此结构能够实现防撞梁部分结构的维修更换,进而能够节约资源。主梁1在靠近沉头通孔13的侧壁上固定粘接有耐磨橡胶层一10,耐磨橡胶层一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100,且通孔一100正对沉头通孔13,通孔一100的数目和沉头通孔13的数目相同,且沉头通孔13的数目与螺纹槽12的数目相同。弧形梁2的侧壁上固定粘接有耐磨橡胶层二20,耐磨橡胶层二2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二200,且通孔二200正对螺纹通孔21,通孔二200的数目和螺纹通孔21的数目相同,其中螺纹通孔21未连通空腔室22,通过耐磨橡胶层二20和耐磨橡胶层一10,能够减少弧形梁2和主梁2在使用中的摩擦,进而保证此结构的使用寿命。卡位槽11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层4,利用减震垫层4,能够保证主梁1在受到撞击力时,缓冲冲击力,减震垫层4在正对沉头通孔13和卡位槽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三40,通孔三40的数目与沉头通孔13的数目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此结构在使用时,把主梁1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然后把弧形梁2的一端插接在卡位槽11内,通过螺纹栓3依次穿插在沉头通孔13、螺纹通孔21和螺纹槽12内,把螺纹栓3拧紧,当主梁1在受到冲击力时,主梁1上的冲击力在减震垫层4的作用下不会传递到弧形梁2上,主梁1自身也会缓冲部分冲击力,进而保证汽车结构不会受到冲击力的影响,当弧形梁2在受到冲击力时,空腔室22内的弹性小球23能够缓冲冲击力,减少了一部分冲击力传递到汽车上,进而保证汽车整体的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1)、两个弧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两端中间均开设有卡位槽(11),所述主梁(1)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通孔(13),所述沉头通孔(13)连通卡位槽(11),所述卡位槽(11)在远离沉头通孔(1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2),且沉头通孔(13)正对螺纹槽(12),所述弧形梁(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21),所述弧形梁(2)的另一端中间开设有空腔室(22),所述空腔室(22)内填充有弹性小球(23),所述弧形梁(2)的一端穿插在主梁(1)上的卡位槽(11)内,且沉头通孔(13)内穿插有螺纹栓(3)。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包括主梁(1)、两个弧形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的两端中间均开设有卡位槽(11),所述主梁(1)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通孔(13),所述沉头通孔(13)连通卡位槽(11),所述卡位槽(11)在远离沉头通孔(1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2),且沉头通孔(13)正对螺纹槽(12),所述弧形梁(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螺纹通孔(21),所述弧形梁(2)的另一端中间开设有空腔室(22),所述空腔室(22)内填充有弹性小球(23),所述弧形梁(2)的一端穿插在主梁(1)上的卡位槽(11)内,且沉头通孔(13)内穿插有螺纹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在靠近沉头通孔(13)的侧壁上固定粘接有耐磨橡胶层一(10),所述耐磨橡胶层一(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一(100),且通孔一(100)正对沉头通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众机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