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644 阅读:17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隔间装置,包含固设在上楼层底面及下楼层楼面的上、下固定架、嵌固于上下固定架间的立架、填塞于上固定架底缘,具多孔隙软质构件的可压缩性填料及固设于立架两侧的模网件,立架两侧间因模网件的封挡而形成容置空间,混凝土或水泥灌注于容置空间中,构成隔间墙,藉可压缩性填料可缓冲、可挠性的特性,及立架与上、下固定架间未固结的设计,使隔间墙在遭受地震所产生的剪力作用时,发挥良好的挠性作用,有效避免层间移位的现象。(*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灌浆成型出具有最佳防振效果,有效避免层间移位的隔间墙的隔间装置。当建造一建筑物时,是将每层楼的主体结构先建造完成后,再进行各楼层间的隔间作业,而早期的隔间作业是以砖块一块一块地堆砌成砖墙,因为砖块为块状且重量很重,在搬运上非常费时费力,又因为施工时需一块一块堆砌,需要具有相当的砌砖技术,所以,在作业上非常不方便而有增加施工成本的缺失,所以相关业者不断发展施工更简便的隔间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以往隔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隔间装置1包含多数个设在横梁11与楼面12间的框架13,以及分别置设在该框架13两侧的两个模网件14,该框架13上设有多数个通孔131,该模网件14为一个片状体,且该模网件14上设有多数个孔洞141及多数个凸出的基准条142,并利用多数个螺丝16将该模网件14固设在该框架13的侧边,如此,藉固设在该框架13两侧的两模网件14的封挡,使其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5,供混凝土或水泥填塞用。如图2所示,为以往隔间装置的灌浆作业的纵向剖视图,并配合图1所示,该框架13的顶端与底端可分别弯折成一个固接面132,且利用水泥钉133将此两固接面132分别固定于该横梁11及楼面12上,使该框架13稳固地固设在该横梁11及楼面12之间。当分别将适当数目的框架13固设在欲隔间处后,可分别将两模件14固设在该框架13的两侧面,而形成容置空间15,最后,在靠近该横梁11处的一侧模网件14上设有一个灌浆口145,使如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流浆管头8经由此灌浆口145而伸置于两模网件14之间的容置空间15中,混凝土或水泥可经由该流浆管头8填塞于该容置空间15中。在灌浆的同时,该容置空间15内的混凝土或水泥藉由该框架13上的多数个通孔131而相互连通,以均匀地填塞该容置空间15的内部,而且,混凝土或水泥也能由两模网件14上的多数个孔洞141渗出,而于该模网件14的外表面上堆叠有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或水泥,甚至部分的基准条142会被溢出或渗出的混凝土或水泥所覆盖,当混凝土或水泥无法再灌入该容置空间15内时,便可停止灌浆并退出该流浆管头8,此时,就可完成以往隔间装置1的灌浆作业。如图3所示,是以往隔间装置的灌浆完成的纵向剖视图,并配合图2所示,由于以往隔间装置1的灌浆口145是开设在该模网件14的一侧边上,因此,当该容置空间15内灌注的混凝土或水泥与该灌浆口145齐高时,则后续灌入该容置空间15内的混凝土或水泥将会由该灌浆口145向外流出,使混凝土或水泥无法将该灌浆口145上方至该横梁11间的间隙150灌满,而使该间隙150永远存在,此时,施工者可利用一平直的整平条(图未示),依该模网件14表面上的基准条142将显露于该模网件143外表面上的混凝土或水泥抹平,确实将表面不平整的涂层(也就是该模网件14外表面上的混凝土或水泥)整平填塞,使其不但能将该模网件14表面上的孔洞141及螺丝16的螺合痕迹覆盖外,也能由该模网件14的外表面将前述的间隙150封阻,而获得具有平整外表面的隔间墙2。上述以往隔间装置1虽然可藉由粉光整平作业,而获得一平整外表面的隔间墙2,但是由于该隔间墙2内部与该横梁11的间隙150仍然存在,使该隔间墙2顶面大部分是藉由该框架13与横梁11间的结构力所支撑,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力的传导过程,使高楼的楼层间容易产生摇晃方向的不同,而造成楼层间会遭受剪力作用,此时,因为钉固该框架13的水泥钉133是一种钢性材料的构件,所以,以往的隔间墙2顶面与该横梁11间,会因地震时的剪力作用而产生崩溃及断裂的现象,造成层间移位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隔间装置,其所灌浆成型的隔间墙能确实增加防震效果,有效避免层间移位的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间装置,包含一个以上的立架及一片以上的模网件,该立架中央面上设有多数个通孔,该模网件固设在该立架的两侧,该模网件上设有多数个孔洞,该模网件与该立架两侧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隔间装置更包括上、下固定架及可压缩性填料,该上、下固定架分别固设在上楼层底面及下楼层楼面;该一个以上的立架嵌固于该上、下固定架之间;该可压缩性填料填塞于该上固定架的底缘,是一种具有多孔隙的软质构件。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压缩性填料填塞于最侧边的该立架内。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压缩性填料是具有防火效果的岩棉。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固定架是一个型框架构件,该上、下固定架上分布穿设有多数个贯孔。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立架是一个型框架构件,该立架的两侧边形成有对应内凹的补强部,且该立架的两侧边也设有多数个贯孔。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模网件是具有波浪状的片体构件,该模网件与该立架间形成空间。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间装置更在各个该立架两侧横向设有多数个定位板,该定位板分别形成有一个与该立架相固结的固定片及一个与该固定片成垂直角度连接的主基准片,该主基准片上分别向两侧斜伸出一个副基准片;该模网件依其上、下侧分别插置于该定位板的副基准片与固定片之间,而该模网件定位在两定位板之间。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片上分布穿设有多数个贯孔。所述的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的副基准片顶端至该固定片的垂直距离小于该主基准片顶端至该固定片的垂直距离。本技术的效果在于该隔间装置是于隔间墙与楼层的主结构连结处填塞有可压缩性填料,且立架与上、下固定架间未固结的结构设计,使本技术的隔间墙在遭受地震所产生的剪力作用时,能充分发挥良好的缓冲性及可挠性,确实有效避免层间移位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隔间装置包含分别固设在上楼层底面及下楼层楼面的上、下固定架、多数个嵌固于该上、下固定架间的立架、填塞于该上固定架底缘的可压缩性填料及固设于该立架两侧的模网件,该可压缩性填料是一种具有多孔隙的软质构件,藉固设于该立架两侧的模网件的封挡,而在该立架两侧间形成有一个容置空间,使混凝土或水泥可灌注于该模网件间的容置空间中,而构成隔间墙,使该隔间墙藉由内部顶面的可压缩性填料可缓冲、可挠性的特性,以及该立架与上、下固定架间未固结的结构设计,使该隔间墙在遭受地震所产生的剪力作用时,能充份发挥良好的挠性作用,而确实有效避免层间移位的现象发生。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隔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以往隔间装置的灌浆作业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以往隔间装置的灌浆完成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灌浆作业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灌浆完成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该隔间装置3包含两个上、下固定架32、33、多数个嵌固在该上、下固定架32、33间的立架34、填塞在该上固定架32底缘的可压缩性填料35,以及分别设置在该立架34两侧的模网件36。该上、下固定架32、33是一个形框架构件,该下固定架33上分布穿设有多数个贯孔330,为了制造方便,在该上固定架32上也分布穿设有多数个贯孔320。该立架34分别为一个形框架构件,该立架34的两侧边形成有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间装置,包含一个以上的立架及一片以上的模网件,该立架中央面上设有多数个通孔,该模网件固设在该立架的两侧,该模网件上设有多数个孔洞,该模网件与该立架两侧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隔间装置更包括上、下固定架及可压缩性填料,该上 、下固定架分别固设在上楼层底面及下楼层楼面;该一个以上的立架嵌固于该上、下固定架之间;该可压缩性填料填塞于该上固定架的底缘,是一种具有多孔隙的软质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吉
申请(专利权)人:鑫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14日 09:13
    隔间就是隔出一个房间或分隔一个区域主有低隔间和高隔间两种高隔间又叫高隔断高隔墙隔断成品隔断高隔屏高间隔铝合金隔断高屏风玻璃隔断隔墙办公隔断办公玻璃办公隔墙等甚至有人也叫屏风这些叫法都是因为南北差异地区差异有别的而高隔间是在中国南方的叫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