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30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隔间装置,其主要是在底架上设置有螺设调整栓的支架,于调整栓上则套设有调整片,并于两调整片上跨设有调整架,如此可透过转动调整栓来调整使调整架保持水平的设置状态,进而确保隔间架与隔间板的设置能保持良好的水平性,来达到提高隔间装置施工质量的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隔间装置,尤指一种可维持水平设置的隔间装置。一般现有房屋内的房间许多都是利用隔间板来作为隔间的方式,而现有的隔间板主要是如图6、7所示,包括有一设置在地面上的底架40,于底架40上垂直纵向设置有一隔间架42,再将隔间板44两侧分别锁设在两隔间架42间,如此便可以利用隔间板44来作为房间的区隔。然而此种现有的隔间装置存在有下列各项缺点1.当室内地面呈倾斜或凹凸不平时,因底架40是设置在地面上,所以底架40也会随地面呈倾斜状,连带的会使隔间架42及隔间板44在组装后也呈倾斜状,如此便会使得整个隔间装置倾斜一个角度,而导致整个隔间装置的施工质量低落。2.因隔间板44与隔间架42间是利用螺栓来相互螺锁,所以隔间板44与隔间架42间的组合力量全赖各点状的螺栓来支撑,而此种点状的支撑力量较嫌不足。3.现有的隔间装置在组合后外表并不平整,如图6所示,在两隔间板44间会形成凹陷的情形,使得现有隔间装置外表美观性欠佳。4.当室内的高度较高而必需要在隔间架上锁设两个纵向相叠的隔间板时,因为现有的隔间装置并未设有其他的辅助支撑结构,所以随隔间装置设置高度的增加,反而会降低了整个隔间装置的强度。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持水平设置状态的隔间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组合强度及外观平整、美观性的钢板隔间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主要技术手段实现一种隔间装置,主要包含有一设置于地面上的底架,其特点是于底架上设置有截面呈形弯折的支架,于支架的顶面上螺设有一调整栓,于调整栓的顶部套设有一调整片,又设置有一可跨于两调整片间的调整架,于调整架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开口,于调整架近开口处设置有与调整栓相对的穿孔,于调整架的开口中纵向设置有一截面呈形弯折的隔间架,于隔间架的两侧面上各螺设有一勾条,其中勾条的截面是呈弓字形弯折,于勾条的两侧形成有与隔间架相距一定间隙的弯折部,于两调整架间设置有隔间板,于隔间板的两侧上弯折形成有可卡入勾条弯折部与隔间架间间隙的勾片。所述的隔间装置,其中于勾条外侧套设有一勾条外盖。所述的隔间装置,其中于隔间架上套设有侧外盖。所述的隔间装置,其中于隔间架上设置有插孔,于两隔间架的插孔间插设有支撑杆。所述的隔间装置,其中插孔是呈十字形。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可达到下列各项功效1.因本技术可透过转动调整栓及调整调整片的角度,所以纵然在地面倾斜不平的情况下,仍可以让隔间架及隔间板呈良好的水平设置状态,来提高隔间装置整体的施工质量。2.因于勾条的外侧可套设勾条外盖,所以可避免两隔间板间生成凹陷,来维持隔间装置外观的平整性及美观性。3.因本技术于最外侧的隔间架上可套设侧外盖,所以除了具有保护构件及维持隔间装置整体外观平整之外,也可以避免人员与隔间架等金属构件碰撞,而导致人员的受伤。4.本技术于两隔间架间插设有支撑杆,所以纵然隔间装置的设置高度较高时,仍可以维持隔间装置的强度。5.因本技术的隔间板是以勾片与勾条相互卡勾,所以隔间板与勾条间是呈直线形的勾抵结合式来加以组合,可提高两者间的结合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横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时的纵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状态的横剖面图。图6为现有隔间装置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7为现有隔间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请参看图1、2,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所提供的隔间装置主要包含有一截面略呈形弯折的长条形底架10,于底架10上以紧配合等方式设置有一截面呈形弯折的支架12,于支架12的顶面上设置有一螺孔122,于螺孔122中则螺设有一调整栓14,于调整栓14穿出支架12顶面的顶部套设有一调整片16,又设置有跨设于两调整片16上的调整架18,于调整架18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开口182、184,于调整架18近开口182、184处各设置有一与调整栓14相对的穿孔183、185。又于调整架18的两开口182、184中各以紧配合等方式纵向设置有一截面略呈形弯折的长条形隔间架20,于隔间架20的两侧面各设置有一略与隔间架20等长的长条形勾条24,其中勾条24的截面略呈弓字形,勾条24两侧各形成有一弯折部,又于勾条24上穿设有数个可螺入隔间架20的螺栓,使勾条24两侧的弯折部与隔间架20间形成有些许的间隙,如此可于两隔间架20间设置隔间板22,其中隔间板22具有以金属材料所制成的外表皮,于外表皮内则可填入隔音或防火等材料,于隔间板22的两侧缘上弯折形成有一片状的勾片222,如此可将隔间板22两侧的勾片222分别插入两侧隔间架20上勾条24弯折部与隔间架20间的间隙中,如图3所示,而将隔间板22设置于两隔间架20间,形成隔间的阻隔效果。当地面上倾斜或凹凸不平时,底架10设置在地面上时会随地面的角度而倾斜,如此转动底架10上所设置的调整栓14,请配合参看图4,让调整栓14沿支架12的螺孔122作轴向的升降移动,并视地面的倾斜角度让两调整栓14与支架12螺孔122间具不同的螺合长度,而使两调整片16有不同的高度位置,此时因调整片16是套设在调整栓14的顶部,所以调整片16可相对调整栓14略作角度的偏转调整,藉此便可透过两调整片16高度与角度的调整来让跨设在两调整片16上的调整架18保持水平的设置状态,而让隔间架20及隔间板22的设置不受地面倾斜角度的影响,能维持良好的水平设置形态。又当室内隔间的长度较长时可将两隔间板22以勾片222分别勾入隔间架20上勾条24两侧弯折部与隔间板20的间隙中,请配合参看图5,让隔间板22呈横向的组合,以配合较长的室内隔间;又于勾条24的外侧可套设一勾条外盖26,如图2、5,藉此可在两隔间板22组合后不会因勾条24的设置而呈凹陷状,维持两隔间板22组合后的平整性。又在最侧边的隔间架20上可套设有一侧外盖28,如图1、2所示者,藉此除了可以透过侧外套28来包覆隔间架20、勾条24等构件,让各构件不会外露于表面外,达到保护各构件的效果外,可进一步提高隔间装置外观的完整性,并避免与人员相互碰撞而导致人员的受伤,同时于隔间架20及隔间板22的顶缘可套设顶盖(图中未示),来封闭隔间装置的顶端开口,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隔间装置中。另外因隔间板22在制造时有一定的高度尺寸(一般而言在2米左右),当室内的高度高于隔间板22的高度而需要以两个或多个隔间板22纵向相叠才能达到隔间的效果时,为避免因隔间架20的长度过长而导致整个隔间装置强度的降低,于隔间架20上可以设置插孔202,如图2所示,而于两隔间架202的插孔间插设一个支撑杆29,如此可透过支撑杆29的设置来对隔间板作进一步的支撑,加强隔间装置的结构强度,又插孔202可以呈十字形,藉此在插孔202中插设支撑杆29后,仍可以形成可供电线、电话线等配线通过的通路。权利要求1.一种隔间装置,主要包含有一设置于地面上的底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截面呈形弯折的支架,于支架的顶面上螺设有一调整栓,于调整栓的顶部套设有一调整片,又设置有一可跨于两调整片间的调整架,于调整架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开口,于调整架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间装置,主要包含有一设置于地面上的底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架上设置有截面呈冂形弯折的支架,于支架的顶面上螺设有一调整栓,于调整栓的顶部套设有一调整片,又设置有一可跨于两调整片间的调整架,于调整架的两端各形成有一开口,于调整架近 开口处设置有与调整栓相对的穿孔,于调整架的开口中纵向设置有一截面呈匚形弯折的隔间架,于隔间架的两侧面上各螺设有一勾条,其中勾条的截面是呈弓字形弯折,于勾条的两侧形成有与隔间架相距一定间隙的弯折部,于两调整架间设置有隔间板,于隔间板的 两侧上弯折形成有可卡入勾条弯折部与隔间架间间隙的勾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龙明
申请(专利权)人:龙嘉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