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光专利>正文

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484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8:05
为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的体型较大,占用空间大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包括车身、减震装置、主控系统、电池模块、自平衡组件、及两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身采用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两个所述车轮组件通过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上;每个所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轮毂电机、轮毂架及车胎;所述轮毂电机通过线缆与主控系统和电池模块连接;所述自平衡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控系统内,通过主控系统控制轮毂电机的动作,以实现自平衡。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可以零半径转弯,车辆运行过程中车态平稳,有效保证其行车安全性。其个头小、重量轻、尽可能的缩小占地面积而且更灵活,可有效的缓解交通堵塞。

New Double-Wheel Self-Balancing Electric Vehic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rge size and large space occupation of existing electric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type of double-wheel self-balancing electric vehicle. It includes a body, a shock absorber, a main control system, a battery module, a self-balancing component and two wheel assemblies; the body adopts an exoskeleton cage support structure; the two wheel assemblies are mounted on the body through a shock absorber; each wheel assembly includes a hub motor, a hub frame and a tire; The hub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and battery module by cable, and the self-balancing component is installed in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the action of the hub motor through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to achieve self-balancing. Because the new double-wheel self-balancing electric vehicl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turn at zero radius, the vehicle state is stable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driving safety i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Its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occupied area and more flexibl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城市里尤其大城市,尽管有轨道交通、限行和限牌等措施,依然拥挤不堪,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几乎没有不堵的,甚至三四线城市也一样。目前国家在绿色能源电动车方面大力推进对于环保,城市空气质量的提升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塞车拥堵基本上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私家车占地4-8平方米,重达1000-2000公斤,而每辆车运送的人只有50-100公斤左右。市场目前比较前沿的个人城市交通工具两级分化,一部分是普通汽车电动化,其体型较大,不单耗能、阻塞交通,停放更是占用大量空间;一部分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虽然其体积小,但舒适性和安全性差,部分城市明令禁止上路。因此,进一步将电动车小型化并确保其舒适性和安全性是本领域的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的体型较大,占用空间大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身、减震装置、主控系统、电池模块、自平衡组件、及两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身采用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其内形成舱室,所述舱室内设有座椅和缓冲安全气囊系统;两个所述车轮组件通过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上;每个所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轮毂电机、轮毂架及车胎;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轮毂架内,所述车胎安装于所述轮毂架上;所述轮毂电机通过线缆与主控系统和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自平衡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控系统内,通过主控系统控制轮毂电机的动作,以实现自平衡。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车身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车轮组件采用轮毂电机作为驱动结构,采用双轮自平衡,且其内设置自平衡组件,体积只有现在电动汽车的四分之一左右,重量200-500公斤左右,可以零半径转弯,车辆运行过程中车态平稳,有效保证其行车安全性。尽可能的缩小占地面积而且更灵活。可有效的缓解交通堵塞。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轮轴、定子、转子及轴承;所述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轴上;所述转子包括电机旋架底座、外旋架和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外旋架内;所述电机旋架底座和所述外旋架均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轮轴上,且位于定子外,由外旋架带动轮毂架转动。上述结构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有效的节省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轮组件的车轴支架;其中,所述减震装置为圆筒减震器,所述圆筒减震器包括减震片组、减震簧及簧套;其中,所述减震簧套设于所述减震片组外,所述簧套套设在所述减震簧外;所述减震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轴支架连接,另一端与轮轴连接。该圆筒形减震器可以实现车轮与车轴支架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并能实现全方位、大角度减震,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减震效果优秀。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外壳和舱罩;所述车架和外壳、舱罩组合形成封闭空间;其中,所述车架包括中部的座椅支架、设于座椅支架外围的笼型的外框支架、设于外框支架前部的前挡支架、设于外框支架后部的后舱支架、设于外框支架后部的后舱支架和贯穿座椅支架和外框支架的车轴支架,其中座椅支架和外框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壳包括设于前挡支架上的前挡外壳和设于后舱支架上的后舱盖以及左右两侧的车身外壳。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支架为前挡伸缩支架,所述前挡伸缩支架下设有辅助轮,所述前挡伸缩支架可在辅助轮的作用下前后滑动。当乘员需要上下车、中途需要长时间停下或有路障时辅助轮伸出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便于停车时保持车体平衡,确保上下车安全。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支架上安装有可收放的舱罩,舱罩上设有曲面透明触控屏,舱罩上设有转轴支架铰接安装在座椅支架两侧,将舱罩安装在该转轴支架上,打开方式为伸缩式,便于乘员上下车。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支架上安装有可收放的舱罩,舱罩上设有曲面透明触控屏,舱罩打开方式为掀盖式结构,舱罩与前挡支架融为一体,内衬加强式支撑结构,以掀盖方式铰接安装在外框支架上部,可通过铰链掀开,便于乘员上下车。舱罩可以是透明和非透明,打开方式根据需要可分为收缩式或者掀盖式,当打开方式为伸缩式时,可与前挡支架形成闭合,当舱罩上打开方式为掀盖式时,舱罩与前挡支架融为一体,可通过铰链掀开,方便乘员上下车。进一步地,上述曲面透明触控屏根据需要可显示数字地图、电子前视、后视画面以及其他人机交互功能等功能。进一步地,车舱内还设有控制手柄,用于实现手动操作。所述车身上设有用于自动泊车的泊车接口。结合特定的立体泊车系统可以实现立体泊车,节省泊车空间,使泊车更加智能。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驾驶传感组件,与主控系统连接;所述自动驾驶传感组件检测车辆的行使状态,感知四周的环境变化,结合主控系统实现无人自动驾驶。本例中的全智能无人驾驶可采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实现智能预约至指定地点等候、无人行驶、全自动寻位泊车、智能道路优化、智能行人和车辆避让,甚至可实现自动行驶到电池更换处,自动充电或更换电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后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整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笼型支架侧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车轮组件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的车轴支架及圆筒减震器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正面车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主控系统和电池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框支架;2、座椅支架;3、前档伸缩支架;4、前挡外壳;5、后舱支架;6、后舱盖;7、舱罩;8、触控屏;9、座椅;10、缓冲气囊;11、辅助轮;12、主控系统;13、电池模块;14、线缆;15、摄像、激光雷达组件;16、车态感知组件;17、泊车接口;18、电源接口;19、控制手柄;20、车轮组件;21、轮轴;22、车轴支架;23、轮毂架;24、车胎;25、金属保护罩;26、透明保护罩;27、圆筒减震器;28、螺栓;29、减震片组;30、减震簧;31、簧套;32、轮毂电机;33、电机旋架底座;34、定子;35、永磁体;36、外旋架;37、轴承;38、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轮自平衡电动车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例公开的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包括车身、减震装置、主控系统12、电池模块13、摄像、激光雷达组件15、车态感知组件16、自平衡组件(图中未示出)、及两个车轮组件20;所述车身采用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其内形成舱室,所述舱室内设有座椅9和缓冲安全气囊系统(见图3、图4、图6、图8);所谓外骨骼式笼形支撑结构,指其采用整体中空车架材料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减震装置、主控系统、电池模块、自平衡组件、及两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身采用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其内形成舱室,所述舱室内设有座椅和缓冲安全气囊系统;两个所述车轮组件通过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上;每个所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轮毂电机、轮毂架及车胎;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轮毂架内,所述车胎安装于所述轮毂架上;所述轮毂电机通过线缆与主控系统和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自平衡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控系统内,通过主控系统控制轮毂电机的动作,以实现自平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减震装置、主控系统、电池模块、自平衡组件、及两个车轮组件;所述车身采用外骨骼式笼型支撑结构,其内形成舱室,所述舱室内设有座椅和缓冲安全气囊系统;两个所述车轮组件通过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身上;每个所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轮毂电机、轮毂架及车胎;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轮毂架内,所述车胎安装于所述轮毂架上;所述轮毂电机通过线缆与主控系统和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自平衡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控系统内,通过主控系统控制轮毂电机的动作,以实现自平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包括轮轴、定子、转子及轴承;所述定子固定安装于所述轮轴上;所述转子包括电机旋架底座、外旋架和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外旋架内;所述电机旋架底座和所述外旋架均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轮轴上,且位于定子外,可绕定子旋转,由外旋架带动轮毂架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有用于安装车轮组件的车轴支架;其中,所述减震装置为圆筒减震器,所述圆筒减震器包括减震片组、减震簧及簧套;其中,所述减震簧套设于所述减震片组外,所述簧套套设在所述减震簧外;所述减震簧的一端与所述车轴支架连接,另一端与轮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轮自平衡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车架及安装于车架上的外壳和舱罩;所述车架和外壳、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光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光胡艳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