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工艺。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率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安全性能好、防鼓胀性能优异、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其性能与价格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成本。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集中在锰酸锂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材料。其中,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原料来源丰富、不含有毒金属等优势,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商用正极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磷酸铁锂具有橄榄石结构,电子电导率低,并且锂离子在材料内部扩散系数也较低,从而导致磷酸铁锂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动力学较差,极化效应大,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差,严重阻碍其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因此改善磷酸铁锂倍率性能具有较大实际意义。改善磷酸铁锂材料倍率性能的相关文献及专利主要有:元素掺杂、表面包覆、以及选用导电性优异的导电剂等。事实上,锂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材料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具有不易团聚导电网络,所述不易团聚导电网络由二维导电剂Mn+1Xn(M=Ti,Zr,Hf,V,Nb,Ta,Cr,Mo,X=C,N)与一维导电剂和/或零维导电剂复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材料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具有不易团聚导电网络,所述不易团聚导电网络由二维导电剂Mn+1Xn(M=Ti,Zr,Hf,V,Nb,Ta,Cr,Mo,X=C,N)与一维导电剂和/或零维导电剂复合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导电剂为Mn+1Xn(M=Ti,Zr,Hf,V,Nb,Ta,Cr,Mo,X=C,N)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一维导电剂为碳纳米管或碳纤维,所述零维导电剂为炭黑SP、乙炔黑或导电石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n+1Xn(M=Ti,Zr,Hf,V,Nb,Ta,Cr,Mo,X=C,N)可为未剥离手风琴状,也可为已剥离的纳米片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中的不易团聚导电网络含量按质量百分数为2%~2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中粘结剂为丁苯橡胶SBR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组合、聚偏氟氯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偏氟氯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所述粘结剂在正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3%~10%。6.一种具有不易团聚导电网络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建飞,李希超,臧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