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以恒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45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减速带,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减速带不能根据车速和车辆类型自动收起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减速带本体和第一活塞缸、第二活塞缸,第一活塞缸内安装有两个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缸内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之间连通有出液支路和回液支路,出液支路上串联有压力阀和限流阀,减速带本体下压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向中间移动,从而将第一活塞缸内的液压油挤压至第二活塞缸内并推动第二活塞向上运动,两段减速带组件上升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向外移动,从而使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油回流至第一活塞缸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适应车速,能自动判断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智能高效,且结构简单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减速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减速带。
技术介绍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校路口、小区路口以及交通十字路口等地方通常需要设置减速带。减速带是通过影响驾驶者的心理实现减速的,当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减速带时,剧烈的震动会从车轮经由车身及座椅传递给驾驶者,为了减轻车辆颠簸、车胎及悬挂系统的损伤,驾驶者只能刹车减速缓慢通过,从而起到减速作用。然而的减速带均是固定式的,即使车辆减速通过依然会产生很大的颠簸感,车内人员又强烈的不适感,同时对车辆的车胎及悬挂系统造成损伤;而且,有些较小的道路不区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速度较慢,但同样避免不了减速带的障碍;目前多在减速带上设置小的缺口以供非机动车通过,但是当非机动车流量较多时,显然就不是设置缺口能解决的问题了,经常出现相互争抢从缺口通过而拥挤设置碰撞的事故。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能自动适应车速以及车辆类型的减速带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减速带,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减速带不能根据车速和车辆类型自动收起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减速带本体从长度方向的中点处分割为左右两段减速带组件,减速带组件包括一个顶板,顶板为一个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板的前后棱边上均铰接有一个与其等长的侧板,侧板铰接边的对边自由下垂搭在路面上,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组成一个截面为梯形的减速带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第一活塞缸内安装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活塞,两个第一活塞之间装有液压油,第二活塞缸内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活塞缸后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之间连通有出液支路和回液支路,出液支路上串联有压力阀和限流阀;两段减速带组件同时下压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同时向中间移动,从而可将第一活塞缸内的液压油经出液支路挤压至第二活塞缸内并推动第二活塞向上运动,两段减速带组件上升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向外移动,从而第一压簧可将第二活塞缸内的液压油经回液支路挤压至第一活塞缸内。本专利技术能自动适应车速,能自动判断机动车或非机动车,智能高效,且结构简单巧妙,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减速带本体,减速带本体从长度方向的中点处分割为左右两段减速带组件,减速带组件包括一个顶板1,顶板1为一个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板1的前后棱边上均铰接有一个与其等长的侧板2,侧板2铰接边的对边自由下垂搭在路面上,两个侧板2和一个顶板1组成一个截面为梯形的减速带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第一活塞缸3内安装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活塞5,两个第一活塞5之间装有液压油,第二活塞缸4内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6与第二活塞缸4后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7;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之间连通有出液支路和回液支路,出液支路上串联有压力阀8和限流阀9;两段减速带组件同时下压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同时向中间移动,从而可将第一活塞缸3内的液压油经出液支路挤压至第二活塞缸4内并推动第二活塞6向上运动,两段减速带组件上升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向外移动,从而第一压簧7可将第二活塞缸4内的液压油经回液支路挤压至第一活塞缸3内。为实现两段减速带组件上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左右移动,所述的第一活塞缸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齿轮10和一个第二齿轮11,两个齿轮经一个前后方向的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活塞5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活塞杆12,每个活塞杆12外端均连接有一个横向的第一齿条13,每个第一齿条13均与其同侧的第一齿轮10的下侧啮合,每个减速带组件的顶板1的下表面均连接有一个竖向的第二齿条14,每个第二齿条14均与其同侧的第二齿轮11的外侧啮合。所述的第一活塞缸3的侧壁内开有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第一通道15将左侧的第一活塞5的左右两侧的缸体连通,且右侧的第一活塞5从最右位置向左运动会盖住并越过第一通道15的右孔口;第二通道16将右侧的第一活塞5的左右两侧的缸体连通,且左侧的第一活塞5从最左位置向右运动可盖住并越过第二通道16的左孔口。所述的出液支路上安装有出液单向阀17,所述的回液支路上安装有回液单向阀18。为使顶板1下压时两个侧板2外伸不会刮伤路面,也为了使顶板1下压更顺畅,所述的每个侧板2搭在路面上的棱边上均安装有一个滚柱19。为增强顶减速带组件的稳定性,所述的顶板1下方安装有多个竖向的导柱20,减速带下方的路面上开有与导柱20对应的竖向的导向孔21,导柱20插入导向孔21内且可上下滑动。为保证顶板1在未负重时能自动弹起,所述的顶板1下方安装有多个第二压簧22。为保证第一活塞缸3的密封性,所述的第一活塞缸3与活塞杆12配合处安装有密封圈。为便于安装和防护,所述的第一活塞缸3外设有防护壳23,第一活塞缸3、第二活塞缸4以及多个齿轮均安装在防护壳23内,第二齿条14穿过防护壳23与第二齿轮11啮合。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在待安装减速带的路面上开凿能够容纳下防护壳23的坑体和可供导柱20插入的导向孔21,防护壳23以及防护壳23内的机构放置在坑体内并固定,坑体四周可用混凝土等材料加固,然后将两个减速带组件端部相抵安装在防护壳23上方的路面上,多个导柱20插入到与其对应的导向孔21内。当有机动车驶过减速带时,机动车的两个前轮会分别压在左右两个减速带组件上,两个车轮在驶过减速带组件的过程中,顶板1会受压下降,两个侧板2外侧外伸,从而减速带组件有逐渐伸展为一个平板的趋势;顶板1受压下降会带动其下方的第二齿条14向下移动,两个第二齿条14向下移动分被带动两个第二齿轮11转动,两个第二齿轮11转动带动与其固联的两个第一齿轮10转动,两个第一齿轮10带动两个第齿条向内运动,从而通过两个活塞杆12推动两个第一活塞5向内运动,右侧第一活塞5向左运动会越过第一通道15的右孔口,左侧的第活塞向右运动会越过第二通道16的左孔口,从而将两个第一活塞5之间的液压油与两个第一活塞5外侧的缸体隔离开;两个顶板1继续下压,两个第一活塞5继续向内运动,两个第一活塞5之间的液压油的压力会打开出液回路上的压力阀8并经出液单向阀17、压力阀8以及限流阀9进入第二活塞缸4内,并推动第二活塞6克服第一压簧7的弹力向后运动,同时,由于限流阀9的作用,液压油进入第二活塞缸4内的速度受限,即两个第一活塞5向内运动的速度受限,也即两个顶板1下降的速度受限,因此,若车辆以较快速度通过减速带,则在车辆通过的时间内,压板来不及完全压下,此时车辆就会产生颠簸,如果车辆以较慢的速度驶过减速带,顶板1会被完全压下,车辆不会有颠簸,车辆通过减速带的速度越快,减速带下压的程度越小,车辆的颠簸感越强烈,可实现自动适应车速的功能,通过更换不同的限流阀9或第一活塞缸3的直径,可设置不同的限速值。当车辆驶离减速带以后,在第二压簧22的作用下,顶板1上升拉动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其特征在于,减速带本体从长度方向的中点处分割为左右两段减速带组件,减速带组件包括一个顶板(1),顶板(1)为一个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板(1)的前后棱边上均铰接有一个与其等长的侧板(2),侧板(2)铰接边的对边自由下垂搭在路面上,两个侧板(2)和一个顶板(1)组成一个截面为梯形的减速带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第一活塞缸(3)内安装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活塞(5),两个第一活塞(5)之间装有液压油,第二活塞缸(4)内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6)与第二活塞缸(4)后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7);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之间连通有出液支路和回液支路,出液支路上串联有压力阀(8)和限流阀(9);两段减速带组件同时下压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同时向中间移动,从而可将第一活塞缸(3)内的液压油经出液支路挤压至第二活塞缸(4)内并推动第二活塞(6)向上运动,两段减速带组件上升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向外移动,从而第一压簧(7)可将第二活塞缸(4)内的液压油经回液支路挤压至第一活塞缸(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本体,其特征在于,减速带本体从长度方向的中点处分割为左右两段减速带组件,减速带组件包括一个顶板(1),顶板(1)为一个水平横置的平板,顶板(1)的前后棱边上均铰接有一个与其等长的侧板(2),侧板(2)铰接边的对边自由下垂搭在路面上,两个侧板(2)和一个顶板(1)组成一个截面为梯形的减速带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第一活塞缸(3)内安装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活塞(5),两个第一活塞(5)之间装有液压油,第二活塞缸(4)内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6)与第二活塞缸(4)后端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7);第一活塞缸(3)和第二活塞缸(4)之间连通有出液支路和回液支路,出液支路上串联有压力阀(8)和限流阀(9);两段减速带组件同时下压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同时向中间移动,从而可将第一活塞缸(3)内的液压油经出液支路挤压至第二活塞缸(4)内并推动第二活塞(6)向上运动,两段减速带组件上升可带动两个第一活塞(5)向外移动,从而第一压簧(7)可将第二活塞缸(4)内的液压油经回液支路挤压至第一活塞缸(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缸(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齿轮(10)和一个第二齿轮(11),两个齿轮经一个前后方向的轴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活塞(5)外侧均安装有一个活塞杆(12),每个活塞杆(12)外端均连接有一个横向的第一齿条(13),每个第一齿条(13)均与其同侧的第一齿轮(10)的下侧啮合,每个减速带组件的顶板(1)的下表面均连接有一个竖向的第二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以恒田舒方
申请(专利权)人:刘以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