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及筑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044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3:57
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含路床、基层和面层,其中基层是包含有水泥和土壤固化剂的固化土层,面层是由级配碎石构成的碎石层。道路基层利用了土壤固化剂的性质,使土壤固化剂与混合料混合,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增大土体的压密程度,使土体成为致密的稳定土层,大幅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土壤固化剂适应性十分广,对土壤、泥土、各种建筑固体废弃物等均能有效固化,适宜于大量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以土壤固化剂形成的固化土层作为道路基层,与传统临时道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路基层强度更高、水稳定性和抗干缩性能均被大幅提高,还可减少石灰、水泥、粉煤灰、碎石等传统筑路材料的用量,有效降低道路的修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及筑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是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及筑路方法。
技术介绍
临时道路是指为满足勘察与施工需要,方便主体工程建设中材料、机械等运输而修建的临时性道路或便桥。临时道路在主体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拆除或复耕,因此临时道路的修建应在最大限度满足工程施工机械、材料进场及调配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石灰加固土和二灰加固土,但是石灰土及二灰土在工程应用上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早期强度低、整体性差,形成一定强度一般需要七天以上,这对工程工期的安排和节约资金是极为不利的。二是两者的水稳定性和冻稳定性严重不足,在使用期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季节性变化,易产生较多的收缩裂纹,从而引起强度下降。另外,石灰及二灰本身易飞扬,施工中会有大量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施工人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同时也是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传统筑路方式设计一般采用路床-水稳层-面层结构设计,水稳层一般采用碎石或水泥-石灰复合材料,修筑时需要大量的石材或石灰,这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求相背离。同时由于传统筑路材料本身特性,成型后的路面由于材料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含:路床、基层和面层,其中所述基层是包含有水泥和土壤固化剂的固化土层,所述面层是由级配碎石构成的碎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含:路床、基层和面层,其中所述基层是包含有水泥和土壤固化剂的固化土层,所述面层是由级配碎石构成的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两层相邻的上层固化土层和下层固化土层,所述上层固化土层中土壤固化剂和水泥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不低于所述下层固化土层中土壤固化剂和水泥的质量百分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固化土层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47%~54%的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40%~50%的土壤、1%~3%水泥和0.01%~0.02%的土壤固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固化土层中含有:按照质量分数计,47%~54%的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40%~50%的土壤、3%~5%的水泥和0.02%~0.03%的土壤固化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固化土层的厚度为15cm~30cm,所述上层固化土层的厚度为15cm~2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是由粒径5cm~10cm连续级配碎石构成的碎石层,所述面层的厚度为5cm~10cm。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临时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固化土层的厚度为2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民张松琦马荣田蔡德钩孙成晓何军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