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86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包括进料板、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进料板上设有芯液进料口和料液进料口,第一分料板上设有芯液分料通道和料液过渡通道,第二分料板上设有料液分料通道,料液分料通道通过料液过渡通道与料液进料口连接,芯液分料通道与芯液进料口连接,料液分料通道设有多个料液出料口,多个料液出料口均匀分布,芯液分料通道设有多个芯液出料口,每个芯液出料口处均设有针管,针管与第一分料板一体式连接,针管壁厚均匀,针管穿过料液出料口且与料液出料口同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保证中空膜壁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的情况下,提高中空膜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空膜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喷丝板。
技术介绍
中空膜成形工艺中使中空膜壁厚均匀的工艺一直是一个阻碍中空膜扩大使用范围的难题,尤其是在纤维膜、血液渗析膜、反渗透膜、微滤膜、纳滤膜和超滤膜等功能材料的使用中,这些材料的壁厚的差异决定了效果的不同,从而在壁厚的要求上非常得高。若一根中空膜中不同段的壁厚不同,会导致中空膜在某一段时能起到过滤效果,而在另一段却无法起到效果,或者是在中空膜同一段的不同侧的壁厚不好,往往会导致过厚的一侧,阻碍了需通过的介质而无法达到过滤效果,而过薄的一侧则需过滤的介质也通过了中空膜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过滤效果。从而在一些中空膜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中空膜壁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仅采用单个喷丝头对中空膜进行生产制造,从而造成了制造效率低下,中空膜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在生产过程中,将一条通道上的每一次的分流过程定义为不同的级,即第一次分流通道称为第一级分料支道,经过第一级分料支道后再次进行分流过程,分流后的分流通道称为第二级分料支道,以此类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保证中空膜壁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的情况下,提高中空膜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包括进料板、第一分料板和第二分料板,所述进料板设于第一分料板的上端,第二分料板设于第一分料板的下端,所述进料板上设有芯液进料口和料液进料口,所述第一分料板上靠近进料板的一侧设有芯液分料通道和料液过渡通道,所述第二分料板上靠近第一分料板的一侧设有料液分料通道,所述料液分料通道通过料液过渡通道与料液进料口连接,所述芯液分料通道与芯液进料口连接,所述料液分料通道设有多个料液出料口,多个所述料液出料口均匀分布,所述芯液分料通道设有多个芯液出料口,每个所述芯液出料口处均设有针管,所述针管与第一分料板一体式连接,所述针管壁厚均匀,所述针管穿过料液出料口且与料液出料口同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个料液出料口的设计,可以使一次性制造多根中空膜,提高了中空膜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通过针管与第一分料权的一体式连接,可以保证针管的强度,不易变形,不易偏心,稳定性强,保证了多根中空膜成形的一致性与精确性,有效的保证了中空膜的质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液过渡通道与芯液分料通道之间设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包围料液过渡通道,所述隔离槽内设有隔离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在料液与芯液在流动过程中接触,有效的避免了料液因过早的接触到芯液而定型,使得料液堵塞在第一分料板或者第二分料板内,影响中空膜的生产制造,不仅可能会造成中空膜无法正常生产,还可能会使中空膜的成型出现问题,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还可以缩小第一分料板与第二分料板的横截面面积,不仅减少了制造材料,节约了制造成本,还缩小了占用空间,使得喷丝头更容易安装,更是降低了使料液和芯液流动的压力需求,可以降低了能量的消耗或者可以增加工位的数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分料板靠近进料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包围芯液分料通道,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芯液从第一分料板与进料板之间连接缝隙漏出,如果芯液从第一分料板与进料板之间的缝隙漏出,不仅会造成芯液的浪费,还会导致芯液的供压不均衡,最后部分芯液出料口排出的芯液速率不统一,导致中空膜的规格不一致,甚至会出现废品中空膜,而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圈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大大提高了中空膜的成品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分料板靠近第一分料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包围料液分料通道,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通过所述改进,可以避免料液从第二分料板与第一分料板之间连接缝隙漏出,如果料液从第二分料板与第一分料板之间的缝隙漏出,不仅会造成料液的浪费,还会导致料液的供压不均衡,最后部分料液出料口排出的料液速率不统一,导致中空膜的规格不一致,甚至会出现废品中空膜,而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圈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大大提高了中空膜的成品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液过渡通道包括第一缓冲腔和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一端与第一缓冲腔相连,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料液分料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缓冲腔还和料液进料口相连,通过所述改进,通过第一缓冲腔稳定料液的流速,避免料液在后续流动过程出现断层的流动现象,可以避免中空膜的生产过程中出现断裂的情况,保证一次生产的中空膜具有一体性,更容易收集和保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液分料通道包括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设于料液过渡通道与料液分料通道的连接处,通过所述改进,可以先将料液集中到第二缓冲腔中,再从第二缓冲腔中流入到料液分料通道中,保证料液分料通道中分流的料液的量是一样的,以保证中空膜成型时规格的统一,通过这种强制分流的方式,每个料液出料口在同一时间排出的料液的量是一致的,可以使同一批产生的中空膜厚度一致,质量有保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液分料通道还包括若干个料液分料支道,若干个所述料液分料支道对称分布,所述料液分料支道设于料液过渡通道与料液出料口之间,每个所述料液分料支道设有一个料液进口和两个料液出口,两个所述料液出口关于料液进口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料液进口与料液过渡通道连接或者与另一个料液分料支道的料液出口连接,两个所述料液出口与料液出料口连接或者与另一个料液分料支道的料液进口连接,且一个料液分料支道上的两个所述料液出口所连接的结构相同,通过所述改进,保证了料液出料口的对称且均布,从而保证每个料液出料口的压力相同,进而保证在中空膜的生产过程中,中空膜的壁厚规格相同,同时在对料液分料通道清洗或者更换料液时,也不需要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拆卸,只需要通入清洗液,就可完成对本专利技术中原有的料液进行充分清洗,不需要担心清洗不彻底的情况,若是三个以上的料液出口就极大的增加了变量,结构上也不容易达到压力平衡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与料液出料口连接的料液出口与料液出料口之间设有第三缓冲腔和两个分离通道,两个所述分离通道关于料液出口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分离通道一端与料液出口连接,所述分离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缓冲腔连接,所述第三缓冲腔与料液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三缓冲腔的的对称轴与料液出料口的轴线同线,通过所述改进,可以保证针管周围都能充满料液,避免料液从料液出料口排出时,有气泡或者断裂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能保证料液排出时各个位置压力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单侧压力过大,而造成中空膜成型时厚度不均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芯液分料通道还包括若干个芯液分料支道,所述芯液分料支道设于芯液进料口与芯液出料口之间,每个所述芯液分料支道设有一个芯液进口和两个芯液出口,两个所述芯液出口关于芯液进口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芯液进口与芯液进料口连接或者与另一个芯液分料支道的芯液出口连接,两个所述芯液出口与芯液出料口连接或者与另一个芯液分料支道的芯液进口连接,且一个芯液分料支道上的两个所述料液出口所连接的结构相同,通过所述改进,保证了芯液出料口的对称且均布,从而保证每个芯液出料口的压力相同,进而保证在中空膜的生产过程中,中空膜的内径规格相同,同时在对芯液分料通道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1)、第一分料板(2)和第二分料板(3),所述进料板(1)设于第一分料板(2)的上端,第二分料板(3)设于第一分料板(2)的下端,所述进料板(1)上设有芯液进料口(1.1)和料液进料口(1.2),所述第一分料板(2)上靠近进料板(1)的一侧设有芯液分料通道(2.1)和料液过渡通道(2.2),所述第二分料板(3)上靠近第一分料板(2)的一侧设有料液分料通道(3.1),所述料液分料通道(3.1)通过料液过渡通道(2.2)与料液进料口(1.2)连接,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1)与芯液进料口(1.1)连接,所述料液分料通道(3.1)设有多个料液出料口(3.1.1),多个所述料液出料口(3.1.1)均匀分布,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1)设有多个芯液出料口(2.1.1),每个所述芯液出料口(2.1.1)处均设有针管(2.1.2),所述针管(2.1.2)与第一分料板(2)一体式连接,所述针管(2.1.2)壁厚均匀,所述针管(2.1.2)穿过料液出料口(3.1.1)且与料液出料口(3.1.1)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1)、第一分料板(2)和第二分料板(3),所述进料板(1)设于第一分料板(2)的上端,第二分料板(3)设于第一分料板(2)的下端,所述进料板(1)上设有芯液进料口(1.1)和料液进料口(1.2),所述第一分料板(2)上靠近进料板(1)的一侧设有芯液分料通道(2.1)和料液过渡通道(2.2),所述第二分料板(3)上靠近第一分料板(2)的一侧设有料液分料通道(3.1),所述料液分料通道(3.1)通过料液过渡通道(2.2)与料液进料口(1.2)连接,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1)与芯液进料口(1.1)连接,所述料液分料通道(3.1)设有多个料液出料口(3.1.1),多个所述料液出料口(3.1.1)均匀分布,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1)设有多个芯液出料口(2.1.1),每个所述芯液出料口(2.1.1)处均设有针管(2.1.2),所述针管(2.1.2)与第一分料板(2)一体式连接,所述针管(2.1.2)壁厚均匀,所述针管(2.1.2)穿过料液出料口(3.1.1)且与料液出料口(3.1.1)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过渡通道(2.2)与芯液分料通道(2.1)之间设有隔离槽(2.3),所述隔离槽(2.3)包围料液过渡通道(2.2),所述隔离槽(2.3)内设有隔离密封圈(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板(2)靠近进料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槽(2.4),所述第一密封槽(2.4)包围芯液分料通道(2.1),所述第一密封槽(2.4)内设有第一密封圈(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料板(3)靠近第一分料板(2)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槽(3.2),所述第二密封槽(3.2)包围料液分料通道(3.1),所述第二密封槽(3.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过渡通道(2.2)包括第一缓冲腔(2.2.1)和连接通道(2.2.2),所述连接通道(2.2.2)一端与第一缓冲腔(2.2.1)相连,所述连接通道(2.2.2)的另一端与料液分料通道(3.1)连接,所述第一缓冲腔(2.2.1)还和料液进料口(1.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分料通道(3.1)包括第二缓冲腔(3.1.2),所述第二缓冲腔(3.1.2)设于料液过渡通道(2.2)与料液分料通道(3.1)的连接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喷丝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