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洪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393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控制器、多接口集成插座、蓄电池、汽车发电模块、导线、汽车座椅和调位充电模块;多接口集成插座的接口数量、调位充电模块的数量均与汽车座椅的数量相等;调位充电模块包括直线电机、法兰、单接口插座和手机支架;直线电机固定连接于汽车座椅的内部,法兰与直线电机的移动端固定连接,单接口插座、手机支架均与法兰连接;每个单接口插座分别通过导线与多接口集成插座上的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控制器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汽车发电模块、直线电机连接。该系统可在各个汽车座椅上单独进行手机充电,每个汽车座椅上均安装有调位充电模块,坐在汽车内任意一个座椅上均可随时进行手机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其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申请号为CN201711311289.9专利所述的一种充电效率高且具有保护功能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虽然其实现了安全快速的充电,但是其不能在各个汽车座椅上单独进行手机充电,汽车行驶过程中,车内人员若是想要充电只能通过车头部的充电口进行充电,使用不方便。申请号为CN201620826824.9专利所述的一种具有车载充电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其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但是车内人员进行手机充电不方便,充电接口少且不具备手机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多接口集成插座(2)、蓄电池(3)、汽车发电模块(4)、导线(5)、汽车座椅(6)和调位充电模块(7);所述多接口集成插座(2)的接口数量、调位充电模块(7)的数量均与所述汽车座椅(6)的数量相等;所述调位充电模块(7)包括直线电机(8)、法兰(9)、单接口插座(10)和手机支架(11);所述直线电机(8)固定连接于汽车座椅(6)的内部,所述法兰(9)与直线电机(8)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单接口插座(10)、手机支架(11)均与法兰(9)连接;所述每个单接口插座(10)分别通过所述导线(5)与所述多接口集成插座(2)上的接口一一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多接口集成插座(2)、蓄电池(3)、汽车发电模块(4)、导线(5)、汽车座椅(6)和调位充电模块(7);所述多接口集成插座(2)的接口数量、调位充电模块(7)的数量均与所述汽车座椅(6)的数量相等;所述调位充电模块(7)包括直线电机(8)、法兰(9)、单接口插座(10)和手机支架(11);所述直线电机(8)固定连接于汽车座椅(6)的内部,所述法兰(9)与直线电机(8)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单接口插座(10)、手机支架(11)均与法兰(9)连接;所述每个单接口插座(10)分别通过所述导线(5)与所述多接口集成插座(2)上的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1)分别通过导线(5)与所述蓄电池(3)、汽车发电模块(4)、直线电机(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9)为L型结构,所述汽车座椅(6)的侧部设有矩形口(12),法兰(9)与矩形口(12)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车内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支架(11)包括液压活页(13)、钣金(14)和支架壳体(15);所述钣金(14)有若干个且分别与支架壳体(15)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壳体(15)通过所述液压活页(13)转动连接在所述法兰(9)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
申请(专利权)人:吴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