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熏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230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肉制品熏制设备,具体为一种腊肉熏烤装置,包括放置熏料的熏烟室、加热熏烟室的燃烧室、隔离燃烧室与熏烟室的隔离板以及连通熏烟室的熏烟通道,燃烧室设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内设有叶轮,熏烟通道分为倒锥形的下进烟道与锥形的上出烟道,下进烟道连通熏烟室,下进烟道内设有离心风轮,离心风轮通过转轴连接排气管道内的叶轮,下进烟道内壁设有螺旋引流槽,上出烟道的下端连通上出烟道的上端,肉块在悬挂在上出烟道内熏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去除熏烟中的部分有害物质的腊肉熏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腊肉熏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肉制品熏制设备,具体为一种腊肉熏烤装置。
技术介绍
腊肉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的风味食品,由于其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传统的腊味制品,多采取传统的烟火直接熏制的方法制作,这种直接用烟火熏制的方法,由于在熏制时,没有经过处理的烟直接与熏制的肉制品接触,不仅熏制时难以把握火候,而且这些烟中间往往含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由于直接与熏制的腊味肉制品直接接触,将沉积或吸附在腊味肉制品的表面,并随着储藏期的延长向腊味肉制品内部渗透,使腊味肉制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如致癌成分的苯并芘)的含量大为增高;此外,由于熏制的腊味肉制品本身含有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热解时往往有油脂滴于火炉上,这些油脂遇到高温热解时也会产生苯并芘,因此现有的腊肉制品普遍含苯并芘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去除熏烟中的部分有害物质的腊肉熏烤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腊肉熏烤装置,包括放置熏料的熏烟室、加热熏烟室的燃烧室、隔离燃烧室与熏烟室的隔离板以及连通熏烟室的熏烟通道,燃烧室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叶轮,所述熏烟通道分为倒锥形的下进烟道与锥形的上出烟道,所述下进烟道连通所述熏烟室,所述下进烟道内设有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通过转轴连接排气管道内的叶轮,所述下进烟道内壁设有螺旋引流槽,所述上出烟道的下端连通所述上出烟道的上端,肉块悬挂在上出烟道内熏制。原理:熏烟中大颗粒的灰尘中含有最多的有害物质,因此本方案在熏烟通过熏烟通道时将熏烟中的大颗粒的灰尘吸附,仅仅留下熏烟中的小颗粒的烟与雾,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熏烟中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少了灰尘吸附的腊肉更容易清洗。方案借助燃烧室燃烧产生的废气作为动力,使进入熏烟通道的烟气旋转,大颗粒的灰尘会在旋转的过程中接触下进烟道,而下进烟道表面会粘附肉块熏烤过程中产生的油脂。锥形的上出烟道收集油脂,油脂在螺旋引流槽的作用下流到下进烟道的道壁上。倒锥形的下进烟道会使熏烟尽可能的接触下进烟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废物利用,利用熏烤中产生的油脂作为吸附熏烟中体积较大灰尘的粘附物。2.充分利用燃烧室产生的废气,用废气驱动离心风轮,离心风轮使熏烟与油脂接触,去除熏烟中的大颗粒灰尘,尽可能的减少熏烟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上出烟道的若干熏制件,熏制件包括放置肉块的熏制筒、支撑轴、支撑轴瓦以及若干旋转翅,旋转翅周向均匀的固定在熏制筒的外壁上,支撑轴一端固定在上出烟道的道壁上,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上,所述熏制筒滑动连接于支撑轴上。有益效果:为了使同一批肉块尽可能的接收相同的熏烤,设置熏制筒使熏制筒中的肉块在旋转中接收熏烤,旋转的中肉块能接收不同高度上的熏烟,熏烤的温度和熏烟的浓度整体趋于一致,而熏制筒旋转的力来自于上浮的熏烟。进一步,上出烟道上开设有供熏制筒进出的进料口,进料口设有进料门,支撑轴瓦设置于上出烟道之外。有益效果:为了便于取放熏制好的肉块,设置了方便熏制筒进出的进料门,熏制筒滑动连接于支撑轴,既可以径向转动,又可以轴向滑动,因此可以方便滑出进料口,支撑轴瓦设置于出烟道之外,就可以将熏制筒滑出熏烟通道,方便熏制工人取放肉块,同时取放的过程中,一方面仅仅开启了供熏制筒进出的进料门,另一方面可以快速的将熏制筒滑出,因此取放肉块的过程中熏烟逸散较少。进一步,熏制筒包括筒壁、挂杆以及挡烟门,筒壁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进烟口,所述挡烟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进烟口的一侧,当挡烟门随筒壁旋转至下半周时,挡烟门开启进烟口,当挡烟门随筒壁旋转至上半周时,挡烟门关闭进烟口。有益效果:在一般的熏房中,不同高度的熏烟浓度差别较大,导致悬挂在不同高度的肉块熏制效果差别较大,因此多数肉块都放置在熏房的最高处熏制。这就导致一方面熏房的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熏烟集中最高处也容易逸散出熏房。本方案每一个熏制筒都是相对独立的空间,熏烟从旋转下半周的进烟口进入熏制筒内,而无法从上半周已被挡烟封闭的进烟口飘出,因此每个熏制筒内都有充足的熏烟,且时时能够得到补充。因此在熏制筒内的熏肉在随熏制筒旋转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充分而均匀的熏制。熏烟通道内的熏制筒不受高度的限制,能在各个高度充分熏制肉块。进一步,熏制件于出烟道内高度方向上分为若干层,上层的熏制件数量多于下层的熏制件。有益效果:使熏制件形成锥形的排布,尽可能多的吸收熏烟。进一步,上出烟道的顶部设有循环风扇,所述循环风扇通过管道连通上出烟道的下端。有益效果:循环风扇使熏烟循环利用,避免熏房底部积累过多熏烟而快速逸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熏制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熏制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标记说明:燃烧室110、隔离板120、熏烟室130、排气管道111、叶轮112、熏烟通道200、下进烟道210、上出烟道220、离心风轮230、熏制件300、支撑轴310、熏制筒320、挂杆321、进烟口323、挡烟门322、进料门324、进料口325、旋转翅330、支撑轴瓦34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腊肉熏烤装置,包括放置熏料的熏烟室130、加热熏烟室130的燃烧室110、隔离燃烧室110与熏烟室130的隔离板120、连通熏烟室130的熏烟通道200以及10套熏制件300。燃烧室110为煤炭炉,加入煤炭加热铁制的隔离板120,隔离板120加热熏烟室130内的锯木面或者松柏枝,产生熏烟。熏烟通道200吸附熏烟中的大颗粒灰尘,然后将熏烟通入熏制件300中,肉块在熏制件300中熏制。燃烧室110设有排气管道111,排气管道111内设有叶轮112,叶轮112驱动熏烟通道200内的离心风轮。熏烟室130熏料燃烧产生熏烟流入熏烟通道200内。熏烟通道200整体为沙漏状,具体分为倒锥形的下进烟道210与锥形的上出烟道220。下进烟道210连通熏烟室130,下进烟道210内壁设有螺旋引流槽,上出烟道220的下端连通上出烟道220的上端。熏烟通道200为漏斗状的目的是收集熏制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并使油脂与熏烟充分接触。燃烧室110燃烧产生的废气作为动力,使离心风轮旋转,进而使进入熏烟通道200的烟气旋转,大颗粒的灰尘会在旋转的过程中充分接触下进烟道210的道壁,而下进烟道210表面粘附油脂,油脂吸附熏烟中的大颗粒灰尘。经过处理的熏烟进入上出烟道220,而后进入熏制件300中。上出烟道220的顶部设有循环风扇,循环风扇通过管道连通上出烟道220的下端,使熏烟得到循环利用。熏制件300于上出烟道220内分为4层,上层的熏制件300数量多于下层的熏制件300。熏制件300包括放置腊肉的熏制筒320、支撑轴310、支撑轴瓦340以及四块旋转翅330,旋转翅330周向均匀的固定在熏制筒320的外壁上,支撑轴310一端固定在上出烟道220的道壁上,支撑轴310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310上,熏制筒320滑动连接于支撑轴310上。如图2所示熏制筒320包括筒壁、挂杆321以及挡烟门322,筒壁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进烟口323,挡烟门3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进烟口323的一侧,当挡烟门322随筒壁旋转至下半周时,挡烟门322开启进烟口323,当挡烟门322随筒壁旋转至上半周时,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腊肉熏烤装置,包括放置熏料的熏烟室、加热熏烟室的燃烧室、隔离燃烧室与熏烟室的隔离板以及连通熏烟室的熏烟通道,燃烧室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叶轮,所述熏烟通道分为倒锥形的下进烟道与锥形的上出烟道,所述下进烟道连通所述熏烟室,所述下进烟道内设有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通过转轴连接排气管道内的叶轮,所述下进烟道内壁设有螺旋引流槽,所述上出烟道的下端连通所述上出烟道的上端,肉块悬挂在上出烟道内熏制。

【技术特征摘要】
1.腊肉熏烤装置,包括放置熏料的熏烟室、加热熏烟室的燃烧室、隔离燃烧室与熏烟室的隔离板以及连通熏烟室的熏烟通道,燃烧室设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叶轮,所述熏烟通道分为倒锥形的下进烟道与锥形的上出烟道,所述下进烟道连通所述熏烟室,所述下进烟道内设有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通过转轴连接排气管道内的叶轮,所述下进烟道内壁设有螺旋引流槽,所述上出烟道的下端连通所述上出烟道的上端,肉块悬挂在上出烟道内熏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腊肉熏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上出烟道的若干熏制件,熏制件包括放置腊肉的熏制筒、支撑轴、支撑轴瓦以及若干旋转翅,所述旋转翅周向均匀的固定在熏制筒的外壁上,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上出烟道的道壁上,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光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三人行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