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50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包括第一车身定位部、第二车身定位部、定位销安装座和定位销组件,第一车身定位部适于与车辆的第一车身部件定位,第二车身定位部适于与车辆的第二车身部件定位,定位销安装座、第二车身定位部、第一车身定位部相对固定,定位销安装座设有定位销孔,定位销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销适于穿设定位于定位销孔,并适于进一步伸入至第一车身部件与第二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的间隙面差调整更方便。

Auxiliary tooling for adjusting clearance difference of vehicle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xiliary tool for adjusting body clearance surface difference. The auxiliary tool for adjusting body clearance surface difference includes the first body positioning section, the second body positioning section, the positioning pin mounting seat and the positioning pin assembly. The first body positioning section is suitable for positioning with the first body component of the vehicle, and the second body positioning section is suitable for positioning with the vehicle. The second body parts are positioned, and the positioning seat of the positioning pin, the second body parts and the first body parts are relatively fixed. The positioning pin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in hole. At least one positioning pin of the positioning pin assembly is suitable for piercing the positioning pin hole, and is suitable for further extending between the first body parts and the second body parts. Within the gap.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gap surface difference adjustment auxiliary tooling of the first body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body component i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装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
技术介绍
车辆车身的外覆盖件包含左/右侧围、四门两盖(左右前后门、机盖、行李箱盖)、顶盖、翼子板等,外覆盖件的匹配度影响着车身的整体外观,在车辆装配时,为保证整车外观设计规范要求,需要调整四门两盖、翼子板和侧围等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面差。相关技术中,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面差直接通过调整车身的四门两盖的铰链位置和翼子板的装配位置来调整四门两盖和翼子板的位置,实现间隙面差的调整。在上述调整过程中,需要使用间隙尺和面差测量仪测量各车身部件之间间隙和面值差,再不断地对车身部件进行相应的调整。该间隙面差的调整过程费时费力,车身的装配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车身部件的间隙面差调整更方便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包括第一车身定位部、第二车身定位部、定位销安装座和定位销组件,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适于与车辆的第一车身部件定位,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适于与所述车辆的第二车身部件定位,所述定位销安装座、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相对固定,所述定位销安装座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销适于穿设定位于所述定位销孔,并适于进一步伸入至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与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定位后,可以直接通过定位销测量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的间隙面差,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的间隙面差调整更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所述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还包括面差匹配块,所述面差匹配块具有匹配面,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均位于所述匹配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匹配面具有过渡槽,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过渡槽的两侧。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安装座与所述面差匹配块固定,所述定位销孔位于所述过渡槽的延长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均为磁铁。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所述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面差匹配块固定,且所述扶手的抓握部位于所述面差匹配块的与所述匹配面背离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所述定位销组件包括三个互相垂直的定位销,每个所述定位销包括杆部和销部,所述销部与所述杆部连接,所述杆部适于穿设定位于所述定位销孔,所述销部适于进一步伸入至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与所述第二车身部件的间隙间,三个所述定位销的杆部的背离所述销部的一端互相连接,三个所述定位销的所述销部的直径互不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杆部的外周面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销孔内设有适于与所述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包括沿所述定位销孔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槽和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定位销孔内周面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背离所述匹配面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槽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所述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包括两个调整辅助组件,每个所述调整辅助组件均包括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定位销安装座和所述定位销组件,两个所述调整辅助组件上下相对,且两个所述调整辅助组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支架。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在一个调整辅助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调整第一车身部件和第二车身部件的间隙面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位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100,调整辅助组件10,第一车身定位部1,第二车身定位部2,定位销安装座3,定位销孔31,定位销组件4,定位销41,杆部411,销部412,定位凸起413,面差匹配块5,匹配面51,过渡槽52,扶手6,连接支架20,第一车身部件201,第二车身部件2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首先结合图1-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100。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100可以包括第一车身定位部1、第二车身定位部2、定位销安装座3和定位销组件4。定位销安装座3、第二车身定位部2、第一车身定位部1彼此之间可以相对固定。如图3所示,在调整车辆的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的间隙面差时,可以将第一车身定位部1与第一车身部件201定位,并将第二车身定位部2与第二车身部件202定位,定位销安装座3可以设有定位销孔31,定位销组件4的至少一个定位销41可以穿设定位于定位销孔31,并进一步伸入至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之间的间隙内。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可以为车辆的车身中的左右前后门、机盖、行李箱盖、顶盖、翼子板等部件中彼此邻接的两个部件。若定位销41能顺利伸入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之间的间隙内且不晃动,则说明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之间的间隙面差符合要求。若定位销41不能伸入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之间的间隙内,则说明第一车身部件201与第二车身部件202之间的间隙面差不符合要求,需要保证第一车身部件201不动,调整第二车身部件202,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适于与车辆的第一车身部件定位;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适于与所述车辆的第二车身部件定位;定位销安装座和定位销组件,所述定位销安装座、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相对固定,所述定位销安装座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销适于穿设定位于所述定位销孔,并适于进一步伸入至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与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适于与车辆的第一车身部件定位;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适于与所述车辆的第二车身部件定位;定位销安装座和定位销组件,所述定位销安装座、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相对固定,所述定位销安装座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组件的至少一个定位销适于穿设定位于所述定位销孔,并适于进一步伸入至所述第一车身部件与所述第二车身部件之间的间隙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差匹配块,所述面差匹配块具有匹配面,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均位于所述匹配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面具有过渡槽,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过渡槽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安装座与所述面差匹配块固定,所述定位销孔位于所述过渡槽的延长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定位部与所述第二车身定位部均为磁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间隙面差调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面差匹配块固定,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鄯晋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