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43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消音器前节的前端与发动机连接,其后端与消音腔的前端连接;消音腔内设有前端与消音器前节连通的内接管,内接管后端用闷盖封堵,内接管上设有排气孔;消音腔后端的出气管与排气管的前端连接;排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消音器筒的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后延伸至第三消音室,排气管的后端设有排气孔;导气管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消音室和第三消音室连通,导气管上还设有排气孔;尾管的前端置于第一消音室内、后端依次穿过第二消音室和第三消音室后与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整车行驶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操作简便、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是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属于小型车辆消音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客运三轮车以其外观时尚、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的特点,深受客户的喜爱,成为解决离退休人员、残疾人士出行问题的主力车型,为日常出行代步、接送孩子以及城镇短途客运提供了理想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废气排放是造成噪音和振动的原因之一,现有的排气消音器,存在行驶噪音高、振动大等问题,严重地降低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整车行驶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本技术操作简便、容易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前节、消音腔和消音器筒,所述的消音器前节的前端通过安装盘与发动机连接、内腔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连通,其后端与消音腔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消音腔内设有与外壁同轴的内接管,内接管的前端与消音器前节连通、后端用闷盖封堵,内接管上设有若干连通其外圆面和内腔的排气孔;所述的消音腔后端的出气管与排气管的前端连接、内腔连通;所述的消音器筒包括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和第三消音室,排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消音室、第二消音室后延伸至第三消音室,排气管的后端设有若干连接其内腔和外圆面的排气孔;导气管贯穿消音器筒内的两个隔板,其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消音室和第三消音室连通,导气管上还设有若干连通器内腔和第二消音室的排气孔;尾管的前端置于第一消音室内、后端依次穿过第二消音室和第三消音室后与大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消音室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的消音腔后端出气管的后端设有连接盘,排气管的前端部设有消音器连接套,连接盘和消音器连接套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连接螺栓螺帽和连接盘之间的螺杆上套有压紧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的消音器前节1为U型。本技术通过在消音器前节和消音器筒之间设消音腔,消音腔内接管设连通内腔及外圆的排气孔,废气从消音器前节进入到内接管,再从内接管的排气孔进入到消音腔内,实现了废气的压力分解及流速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气流的初级降噪降速的效果;从消音腔流出的废气进入到消音器筒后,通过在三个消音室内的回转流动,实现了废气的终极降噪降速,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提高了乘坐舒适性。本技术操作简便、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消音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消音器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消音器前节,2、消音腔,3、压紧弹簧,4、连接螺栓,5、消音器连接套,6、消音器筒,7、内接管,8、闷盖,9、排气孔,10、排气管,11、第一消音室,12、第二消音室,13、第三消音室,14、导气管,15、吸音材料,16、尾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描述中的前方与图1中的左方相同,后方与图1中的右方相同)。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包括消音器前节1、消音腔2和消音器筒6,所述的消音器前节1的前端通过安装盘与发动机连接、内腔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连通,其后端与消音腔2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消音腔2内设有与外壁同轴的内接管7,内接管7的前端与消音器前节1连通、后端用闷盖8封堵,内接管7上设有若干连通其外圆面和内腔的排气孔9;所述的消音腔2后端的出气管与排气管10的前端连接、内腔连通;所述的消音器筒6包括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和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后延伸至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设有若干连接其内腔和外圆面的排气孔9;导气管14贯穿消音器筒6内的两个隔板,其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消音室11和第三消音室13连通,导气管14上还设有若干连通器内腔和第二消音室12的排气孔9;尾管16的前端置于第一消音室1内、后端依次穿过第二消音室12和第三消音室13后与大气连通。所述的第三消音室13内壁上设有吸音材料15,能够更加彻底地降噪吸音、减小振动。所述的消音腔2后端出气管的后端设有连接盘,排气管10的前端部设有消音器连接套5,连接盘和消音器连接套5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在连接螺栓4螺帽和连接盘之间的螺杆上套有压紧弹簧3;压紧弹簧3的回复力能够对两者的连接起到增加预紧力的作用,使连接更加可靠,且利于降低振动和噪声。所述的消音器前节1为U型,发动机排出废气先经过消音器前节1的弯曲部分进行初始的降速处理,消音降噪效果更好。本技术工作原理;从发动排出的废气进入到消音器前节1内,在U型弯曲结构的作用下,实现了初始的降速处理;消音器前节1内的废气进入到内接管7内,再从内接管7的排气孔9中流出道消音腔2内,废气的压力被分解流速降低,实现了废气的初级降噪降速处理;从消音腔2内流出的废气进入到排气管10内,经过从排气管10排气孔流出、从导气管14的排气孔流入、再从尾管16流出的过程,达到了理想的降噪降速减振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器前节(1)、消音腔(2)和消音器筒(6),所述的消音器前节(1)的前端通过安装盘与发动机连接、内腔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连通,其后端与消音腔(2)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消音腔(2)内设有与外壁同轴的内接管(7),内接管(7)的前端与消音器前节(1)连通、后端用闷盖(8)封堵,内接管(7)上设有若干连通其外圆面和内腔的排气孔(9);所述的消音腔(2)后端的出气管与排气管(10)的前端连接、内腔连通;所述的消音器筒(6)包括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和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后延伸至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设有若干连接其内腔和外圆面的排气孔(9);导气管(14)贯穿消音器筒(6)内的两个隔板,其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消音室(11)和第三消音室(13)连通,导气管(14)上还设有若干连通器内腔和第二消音室(12)的排气孔(9);尾管(16)的前端置于第一消音室(1)内、后端依次穿过第二消音室(12)和第三消音室(13)后与大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客运车复合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器前节(1)、消音腔(2)和消音器筒(6),所述的消音器前节(1)的前端通过安装盘与发动机连接、内腔与发动机的废气出口连通,其后端与消音腔(2)的前端连接;所述的消音腔(2)内设有与外壁同轴的内接管(7),内接管(7)的前端与消音器前节(1)连通、后端用闷盖(8)封堵,内接管(7)上设有若干连通其外圆面和内腔的排气孔(9);所述的消音腔(2)后端的出气管与排气管(10)的前端连接、内腔连通;所述的消音器筒(6)包括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和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一消音室(11)、第二消音室(12)后延伸至第三消音室(13),排气管(10)的后端设有若干连接其内腔和外圆面的排气孔(9);导气管(14)贯穿消音器筒(6)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继东崔树林孙化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