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连杆式馈能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389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8:01
一种双连杆式馈能减震器,上套筒滑动地套装在下套筒上,上、下固定环分别固定在上、下套筒内,单向轴承一安装在上固定环与上圆盘上的圆筒之间,单向轴承三安装在下圆盘的圆筒与下固定环之间,位于下圆筒内的发电机的轴经联轴器连接传动轴,传动轴上端穿出下圆盘后与花键空心杆键连接,单向轴承二外圈固定在上圆盘中心通孔上,内圈经花键环与花键空心杆相固定;单向轴承器四安装在传动轴与下圆盘中心通孔之间。上、下圆盘间倾斜地铰接有两根连杆。竖向轴承一、二、三、四的转动方向相同。接受外来振动能量后,上套筒上行或下行时,都能驱使发电机沿同一方向转动。本减震器具有减振性能好、发电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连杆式馈能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用减震装置,具体涉及将车辆行驶过程产生震动能量转变为电能的馈能式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路面不平度的激励,造成汽车的簧下质量和簧上质量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虽然汽车悬架的弹性元件会缓冲冲击载荷,但是振动却一直存在,需要悬架中的减振器来衰减振动。传统减振器通过把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到大气中来实现其减振功能,因此传统减振器的设计本质是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不仅将能量白白浪费掉,而且产生的热量也影响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在节能减排和环保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下,许多汽车企业制定节能与环保的发展方针,而传统减振器的设计本质跟节能与环保的发展方针相违背。相反,馈能减振器不仅具有减振功能,还能回收原来被传统减振器以热能耗散掉的那部分能量,所以馈能减振器一定是未来减振器的发展方向。据检索,目前已有将汽车振动能量回收的馈能减震器,如申请号为200920271818.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有发电功能的汽车减震器,其包括气缸、活塞杆和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位于气缸和活塞杆外;活塞杆中空,其内部底面上围绕中心轴固定有长条形永久磁铁,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连杆式馈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套管(1)为顶部封头、上小下大两节式变径筒体,下套筒(18)为底部封头、从上向下管径变小的三节式变径筒体;上套筒的下部筒体滑动地套装在下套筒(18)的上部筒体上;下固定环(12)固定在下套筒的上、中部筒体结合部的台阶上,下圆盘(10)由一个位于圆板下面的圆管固定在该圆板的中心通孔上构成;单向轴承三(13)安装固定在下圆盘(10)的圆管与下固定环(12)之间,电机固定盘(16)固定在下套筒(18)的中、下部筒体结合部的台阶上,发电机(17)经螺钉安装在电机固定盘(16)下面,发电机(17)轴从下向上伸出电机固定盘后连接联轴器(15)输入端,传动轴(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连杆式馈能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套管(1)为顶部封头、上小下大两节式变径筒体,下套筒(18)为底部封头、从上向下管径变小的三节式变径筒体;上套筒的下部筒体滑动地套装在下套筒(18)的上部筒体上;下固定环(12)固定在下套筒的上、中部筒体结合部的台阶上,下圆盘(10)由一个位于圆板下面的圆管固定在该圆板的中心通孔上构成;单向轴承三(13)安装固定在下圆盘(10)的圆管与下固定环(12)之间,电机固定盘(16)固定在下套筒(18)的中、下部筒体结合部的台阶上,发电机(17)经螺钉安装在电机固定盘(16)下面,发电机(17)轴从下向上伸出电机固定盘后连接联轴器(15)输入端,传动轴(14)下端连接联轴器(15)输出端,传动轴(14)上端经下圆盘(10)中心通孔向上穿入花键空心杆(7)内孔并经键与花键空心杆(7)连接,单向轴承器四(11)安装固定在传动轴(4)与下圆盘(10)的中心通孔之间;上套筒(1)内的台阶上固定有上固定环(2);上圆盘(4)由一个位于圆板上面的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涛朱鑫张庭生张天明王湛文刘治勇潘亚嘉刘昱岗王培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