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796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振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刚度与阻尼的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刚度与阻尼大小的连杆机构、用于与隔振对象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上扭转平台、用于与振动源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下扭转平台、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上扭转平台与所述下扭转平台之间,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隔振装置具有可调节的刚度与阻尼大小,且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得到明显改进,适用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情况,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orizontal stiffness damping mechanism for providing stiffness and damping,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an upward torsion platform for realizing multi-angle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connected with a vibration isolation object, and a plurality of realizable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s for connecting with a vibration source. The lower torsion platform with angle torsion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and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upper torsion platform and the lower torsion platform, and the horizontal stiffness damp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adjustable stiffness and damping size, and can realize multi-angle torsional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so tha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is wider, and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has good bearing capacity an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振装置
本技术属于隔振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刚度阻尼系统由于能够形成良好的隔振环境而被广泛应用于隔振装置中。性能良好的隔振装置不但能给车辆和飞机上的乘客和驾驶员带来更好的乘坐环境,也能应用在航空、船舶中对仪器进行隔离振动的保护。隔振装置从结构特性来看,可以分为线性隔振装置和非线性隔振装置。由于主动控制元件的结构和控制方法的设计费时费力,其成本远远大于被动隔振装置,且一般来说,由于主动控制元件需要控制器和作动器,所以其重量要大于被动元件,因此被动隔振装置广泛应用在各领域中。目前,在被动隔振领域,有效性和稳定性是设计和应用隔振装置时存在的两大问题。其中,隔振频带和隔振效率是衡量隔振效果的两个指标,而对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振动装置来说,通常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基于对于能够使用在不同环境和领域的隔振装置的需求,需要提出一种具有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刚度阻尼系统。随着科技进步,近年来汽车、航天得到迅猛的发展,对于保护人员和零部件来说,经济有效的隔振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刚度阻尼系统通过弹性零部件将隔振对象和振动源连接在一起,通过弹性部件对振动能量的吸收或耗散实现振动的消减或隔离效果,起到对人员、结构或部件的防护作用,对于刚度阻尼系统的设计、装配和搭建过程来说,有效性和稳定性是两个关键的指标。被动隔振装置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其机械结构和被动元件的特性相关参数上都具有较多的设计变量,并且在应用于不同环境和背景时,被动元件的参数很难进行调节,一般的被动隔振装置只能应用于某种特性的环境下,一旦被动元件的取值确定(例如,弹簧刚度,阻尼系数),隔振装置的有效隔振范围和承载能力也相应地确定,如果需要改进隔振效果,那么更换弹簧元件或阻尼装置会带来麻烦和经济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被动隔振装置存在适用范围窄、承载能力较差、调节参数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包括用于提供刚度与阻尼的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刚度与阻尼大小的连杆机构、用于与隔振对象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上扭转平台、用于与振动源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下扭转平台、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上扭转平台与所述下扭转平台之间,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扭转平台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多个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顶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所述第一底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数量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相同的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多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与多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分布;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扭转平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且每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6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一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扭转平台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顶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所述第二底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数量与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相同的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多个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与多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分布;每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扭转平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顶板连接固定的第三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固定的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四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且每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6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四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四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接支架、下连接支架、上短连杆组、长连杆组以及下短连杆组;所述上连接支架与所述上扭转平台连接固定,所述下连接支架与所述下扭转平台连接固定;所述上短连杆组包括第一上短连杆与第二上短连杆;所述长连杆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长连杆与第二长连杆,所述下短连杆组包括第一下短连杆与第二下短连杆;所述第一上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支架铰接,所述第一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上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支架铰接,所述第二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下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支架铰接,所述第一下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下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支架铰接,所述第二下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处,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处;或者,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下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处,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下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处。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包括框架固定块、滑动框架、滑块、滑轴固定块、滑轴以及水平弹性元件;所述滑动框架固定于所述框架固定块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框架连接固定,且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框架围构形成一变形空间,所述滑轴固定于所述滑轴固定块上,所述滑轴的一端具有凸缘,所述滑轴穿过所述滑块并伸入所述变形空间内,所述水平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滑轴外,且所述水平弹性元件的一端抵于所述凸缘上,另一端抵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滑轴固定块连接于所述第一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处,所述框架固定块连接于所述第二上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处;或者,所述滑轴固定块的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刚度与阻尼的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刚度与阻尼大小的连杆机构、用于与隔振对象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上扭转平台、用于与振动源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下扭转平台、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上扭转平台与所述下扭转平台之间,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4 CN 20172166848191.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刚度与阻尼的水平刚度阻尼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刚度与阻尼大小的连杆机构、用于与隔振对象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上扭转平台、用于与振动源连接的可实现多个角度扭转隔振效果的下扭转平台、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上扭转平台与所述下扭转平台之间,所述水平刚度阻尼机构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扭转平台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多个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顶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所述第一底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数量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相同的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多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与多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分布;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扭转平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且每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6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一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六个,每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铰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扭转平台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多个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顶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所述第二底板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数量与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相同的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多个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与多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分布;每个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铰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铰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扭转平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顶板连接固定的第三固定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固定的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固定于所述第四固定板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第四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120°;且每个第一万向节铰链组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万向节铰链组的夹角均为60°。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三万向节铰链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三万向节铰链组的间距;所述第四万向节铰链组包括两个第四万向节铰链,且两个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兴建孙博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