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31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加热领域,公开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和加热工具,其中,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1),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沿径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圆弧形挡筋(11),径向相邻的挡筋(11)彼此间隔形成线槽,其中,所述挡筋(11)的顶部设置有径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中安装有测温元件(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线槽的挡筋的顶部设置缺口,并在缺口中设置测温元件,因此,可以通过测温元件测量线槽内部的温度,更准确地反应线圈盘的温度情况,便于对线圈盘的温度和工况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工具。
技术介绍
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对加热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加热容器而产生热量。作为核心部件,线圈盘采用多股线缆同心缠绕制成,且以多层堆积排列在线圈支架的线槽中,在线圈盘工作时,主要的发热源为线缆,内层线缆位于线槽的内部,散热气流不能对内层线缆进行对流散热,只能靠线与线的接触和线与支架的接触散热,因此内层线缆的温度往往要高于表层。然而,目前设置有测温元件只是设置在线圈盘的表面而仅能测量表面的线缆的温度,再根据表面温度推测内层线缆温度,线圈盘内层线缆的温度不能准确测定,导致线圈盘的整体测温不准确,容易造成错判或温度保护点错误指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盘组件,以解决不能准确测量线圈支架的线槽内部线缆温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包括沿径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圆弧形挡筋,径向相邻的挡筋彼此间隔形成线槽,其中,所述挡筋的顶部设置有径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中安装有测温元件。优选地,所述线圈支架包括支撑底盘,所述挡筋设置在所述支撑底盘的顶面上。优选地,所述缺口从所述挡筋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测温元件的高度与所述挡筋的高度相同。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形成为圆弧形板状,所述测温元件的厚度与所述挡筋的厚度相同,所述测温元件的弧度与所述挡筋的弧度相同,所述挡筋与所述测温元件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由线缆缠绕形成,所述线槽中设置有从底部向顶部排列的多股所述线缆,多股所述线缆分别接触于所述测温元件。优选地,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多个磁条,每个所述磁条贴合设置在所述支撑底盘的底面上,并且所述磁条沿径向延伸跨过所述线圈盘。优选地,所述磁条包括条状的本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两端的插入部,两个所述插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线圈盘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所述插入部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所述支撑底盘。优选地,多个所述磁条沿周向均匀设置。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工具,其中,所述加热工具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线圈盘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线槽的挡筋的顶部设置缺口,并在缺口中设置测温元件,因此,可以通过测温元件测量线槽内部的温度,更准确地反应线圈盘的温度情况,便于对线圈盘的温度和工况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线圈盘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线圈盘组件的剖视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线圈盘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线圈支架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图6的部分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工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圈支架2测温元件3线圈盘4磁条5套管6端子7外壳8加热容器11挡筋12支撑底盘31线缆41本体部42插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1,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沿径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圆弧形挡筋11,径向相邻的挡筋11彼此间隔形成线槽,其中,所述挡筋11的顶部设置有径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中安装有测温元件2。其中,挡筋11的顶部为暴露在外的一侧,也就是远离以上所述的支撑底盘的一侧。如图1所示,线圈支架1包括多个圆弧形挡筋11,圆弧形挡筋11沿径向间隔排列,并且在周向方向上也间隔排列而围成具有开口的环状,从而形成多个环状的线槽,线槽中可以设置以下所述线圈盘3的线缆31。如图2-图7所示,挡筋11的顶部形成缺口,并且可以将测温元件2设置在所述缺口中,从而可以与容纳在所述线槽中的线缆31接触,以测量线缆31的温度,其中,测温元件2与线缆31的侧面接触,线缆31的侧面隐藏在线槽中,为不利于散热的表面,其更准确的反应的线缆31的实时温度,并且可以与多个堆叠的线缆31接触,即可以与隐藏在内部的线缆31接触测温,可见,本方案的测温元件2可以与未暴露的线缆接触测温,可以更准确地线缆的温度,便于对线圈盘进行温控、散热处理。另外,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支撑底盘12,所述挡筋11设置在所述支撑底盘12的顶面上。径向相邻的两个挡筋11与支撑底盘12的顶面组成以上所述的线槽,以容纳线圈盘3的线缆31。由于所要支撑的线圈盘中心部分为空心,因此支撑底盘12大致形成为圆盘状,并且中间可以形成通孔,以降低整体质量。进一步地,如图3-图5、图7所示,所述缺口从所述挡筋11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测温元件2的高度与所述挡筋11的高度相同。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缺口将所述挡筋11分隔为两段,测温元件2设置在周向相邻的两段挡筋11之间,特别的,测温元件2的高度与挡筋11的高度相同,因此,更全面地可以对线槽中的线缆31进行测温,保证与线槽中堆叠的每一层线缆接触,更准确地测出未暴露在外部的线缆的温度。具体地,所述测温元件2形成为圆弧形板状,所述测温元件2的厚度与所述挡筋11的厚度相同,所述测温元件2的弧度与所述挡筋11的弧度相同,所述挡筋11与所述测温元件2平滑过渡。如图7所示,挡筋11大致形成为圆弧形的板状,测温元件2也形成为类似的圆弧形板状,测温元件2与挡筋11的厚度相同,且弧形相同,因此可以彼此平滑的过渡,即测温元件2的内侧表面与挡筋11的内侧表面平滑过渡,测温元件2的外侧表面与挡筋11的外侧表面平滑过渡。测温元件2可以插接到所述缺口中,并且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当然,测温元件2周向两侧也可以形成榫头以固定到挡筋11上,或者插接到支撑底盘12的顶面(形成对应的插孔)中。另外,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3,所述线圈盘3由线缆31缠绕形成,所述线槽中设置有从底部向顶部排列的多股所述线缆31,多股所述线缆31分别接触于所述测温元件2。线圈盘3通过线缆31缠绕形成,在每圈的线槽中,线缆31从底部向顶部堆叠排列,并且多股的线缆31都可以接触于测温元件2,从而测温元件2可以测量到更多的线缆31的温度,更准确地反映线圈盘3的整体温度。另外,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多个磁条4,每个所述磁条4贴合设置在所述支撑底盘12的底面上,并且所述磁条4沿径向延伸跨过所述线圈盘3。如图3和图4所示,磁条4可以贴合于支撑底盘12的底面,通过支撑底盘12,磁条4与线圈盘3彼此分隔,并且磁条4从线圈盘3的径向内侧延伸到径向外侧,即径向延伸跨过线圈盘3。磁条4可以提高线圈盘3的电感量、聚合磁力线,并且减少线圈盘磁场外泄。进一步地,所述磁条4包括条状的本体部41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部41两端的插入部42,两个所述插入部42分别位于所述线圈盘3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所述插入部42平行于轴向方向延伸并插入所述支撑底盘12。如图4所示,磁条4包括本体部41和插入部42,插入部42设置在本体部的两端,从而插入部42分别位于线圈盘3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两个插入部42插入支撑底盘12实现对磁条4的固定。另外,多个所述磁条4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1),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沿径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圆弧形挡筋(11),径向相邻的所述挡筋(11)彼此间隔形成线槽,其中,所述挡筋(11)的顶部设置有径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中安装有测温元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支架(1),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沿径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圆弧形挡筋(11),径向相邻的所述挡筋(11)彼此间隔形成线槽,其中,所述挡筋(11)的顶部设置有径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中安装有测温元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包括支撑底盘(12),所述挡筋(11)设置在所述支撑底盘(12)的顶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从所述挡筋(11)的顶部延伸到底部,所述测温元件(2)的高度与所述挡筋(11)的高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2)形成为圆弧形板状,所述测温元件(2)的厚度与所述挡筋(11)的厚度相同,所述测温元件(2)的弧度与所述挡筋(11)的弧度相同,所述挡筋(11)与所述测温元件(2)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组件包括线圈盘(3),所述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亮王开祥范吉昌吴金华郭兴家陈荣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