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35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型腔、浇口和切浇口装置,所述浇口处于所述型腔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将浇口设置在产品的通孔位置,并利用切浇口装置将浇口和型腔在冷却工序开始前密封隔离开,利用切浇口突入型腔的部分表面形成注塑产品的通孔的内表面,进而实现注塑产品表面无浇口的目的,提高了透明塑件的外观质量,通过设置浇口顶针,并将浇口顶针布置在切胶镶件的内部,解决了环状侧浇口无法布置拉料针的问题,并且实现了脱膜时浇口的固定和定出,方便机械手夹取操作,也解决了浇口粘黏模具或倾倒、掉落而刮伤注塑产品的问题,实现了注塑产品和浇口的自动化生产。

Injection mou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jection mold, including a cavity, a gate and a cutting gate device, the gate is on one side of the cavity. The injection mol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sets the gate at the through hole position of the product, and uses the cutting gate device to seal and isolate the gate and the cavity before the cooling process starts.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injection product is formed by the part of the surface of the cutting gate protruding into the cavity, thereby realizing the goal of no ga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jection product.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transparent plastic parts is improved. By setting the gate ejector pin and arranging the gate ejector pi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rubber cutting insert, the problem that the ring side gate can not arrange the pulling pin is solved, and the gate is fixed and set out when the film is taken off,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manipulator to take out, and the gate sticky mold or tilting and dropping is solved. The problem of injection products is scratched and the automated production of injection products and gates is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透明塑件通常为外观产品,对于其外观质量要求甚高,其浇口位置的选择及其后续处理若有不当,外观上将留下印记,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档次,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熔料直接进入型腔冲花透明塑件外表面而留下喷射纹路,透明外观塑件通常采用侧浇口进浇,然而侧浇口进浇需要人工二次处理浇口,并且会在外观面留下浇口印记,造成产品质量差异大和无法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加产品质量、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注塑模具。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型腔、浇口和切浇口装置,所述浇口处于所述型腔的一侧,且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切浇口装置与所述浇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切浇口装置能够突入所述型腔将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密封隔离。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用于中部设置有通孔的注塑产品,且所述浇口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切浇口装置突入所述型腔的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切浇口装置包括切胶镶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切胶镶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或脱出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所述切胶镶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另一端指向所述型腔,且位于所述切胶镶件下方的部分所述缸体形成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上设置有压力入口,所述切胶镶件受所述压力腔的压力突入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且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的内侧面滑动密封,所述切胶镶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塞上,且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切胶镶件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围成所述压力腔。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定模板围成所述型腔,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切胶镶件和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且所述切胶镶块的对应端能够突出所述动模板的表面进入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上设置有压力通道,所述压力通道一端突出所述动模板的外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压力入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动模镶件,所述动模镶件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且所述动模镶件、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定模板共同围成所述型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所述切胶镶件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上,且所述切胶镶件能够贯穿所述动模镶件的表面突入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切浇口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和所述动模板之间,且能够带动已经突入所述型腔的切胶镶件脱出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切浇口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动模镶件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固定座以能够沿所述切胶镶件的突入方向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切胶镶件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缸体抵接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切胶镶件的一端上,且所述缸体通过所述固定座带动所述切胶镶件突入所述型腔。进一步的,所述切浇口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与所述固定座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切胶镶件向远离所述型腔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且所述弹簧在所述切胶镶件突入所述型腔后处于被压缩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浇口顶针,所述切胶镶件内部形成有过孔,所述浇口顶针设置于所述过孔内,且所述浇口顶针能够相对于所述切胶镶件自由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浇口顶针远离所述浇口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缸体、所述活塞和所述动模板,且所述浇口顶针与所述动模板之间和所述浇口顶针与所述活塞之间均设置有滑动密封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型腔的一端形成有封油凹槽,所述封油凹槽内设置有封油组件,所述浇口顶针贯穿所述封油组件,且与所述封油组件密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封油组件包括封油压板和密封圈,所述封油压板设置于所述封油凹槽内,所述浇口顶针贯穿所述封油压板突出所述动模板,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封油压板和所述浇口顶针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浇口顶针指向所述浇口的一端设置有拉料针。进一步的,所述浇口为环状侧浇口。进一步的,所述注塑产品为蜂巢型结构。一种上述的注塑模具的注塑方法,包括:S1、在注塑保压后,切浇口装置突入型腔内部将浇口与型腔密封隔离,并进入冷却工序;S2、在冷却工序结束后,切浇口装置脱出型腔,进行脱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将浇口设置在产品的通孔位置,并利用切浇口装置将浇口和型腔在冷却工序开始前密封隔离开,利用切浇口突入型腔的部分表面形成注塑产品的通孔的内表面,进而实现注塑产品表面无浇口的目的,提高了透明塑件的外观质量,通过设置浇口顶针,并将浇口顶针布置在切胶镶件的内部,解决了环状侧浇口无法布置拉料针的问题,并且实现了脱膜时浇口的固定和定出,方便机械手夹取操作,也解决了浇口粘黏模具或倾倒、掉落而刮伤注塑产品的问题,实现了注塑产品和浇口的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注塑产品的浇口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型腔;2、浇口;3、切胶镶件;4、缸体;5、活塞;41、压力腔;6、动模板;7、定模板;61、压力通道;8、动模镶件;9、复位机构;10、固定座;11、浇口顶针;12、封油压板;13、密封圈;62、封油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的为注塑产品的浇口位置的示意图,注塑产品为蜂巢型设计。为保证透明格栅的外观质量,浇口不允许在胶位上直接进浇,这样会冲花塑件表面留下喷射纹路,此类塑件基本选择侧浇口进浇方案来解决冲花的问题,并且不允许留下浇口印。塑件蜂巢型透明格栅的外形尺寸为269X297X20,胶位结构呈蜂巢型,如图所示可见产品局部特征,从塑件外围四周布置侧浇口,塑胶熔体转弯过多,中间不易打满;因此选择在塑件中部多个位置布置侧浇口。如图2至图3所示的注塑模具,包括型腔1、浇口2和切浇口装置,所述浇口2处于所述型腔1的一侧,且与所述型腔1连通,所述切浇口装置与所述浇口2相对设置,且所述切浇口装置能够突入所述型腔1将所述浇口2与所述型腔1密封隔离,也即在注塑保压工序完成后,切浇口装置突入所述型腔1,将浇口2与注塑产品隔离开,并使切浇口装置突入所述型腔1的部分形成注塑产品的部分外表面,也可以说是利用突入型腔1的切浇口装置对型腔1进行二次成型,使型腔1的形状与注塑产品的形状完全相同,从而在脱膜后得到的注塑产品无法直接得出浇口2位置,增加了注塑产品的外观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用于中部设置有通孔的注塑产品,且所述浇口2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切浇口装置突入所述型腔1的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也即切浇口装置在突入型腔1后能够直接对通孔的内表面进行成型,从而避免了传统模具中在通孔处形成浇口2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切浇口装置包括切胶镶件3和驱动机构,所述切胶镶件3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或脱出所述型腔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4,所述切胶镶件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缸体4内部,另一端指向所述型腔1,且位于所述切胶镶件3下方的部分所述缸体4形成压力腔41,所述压力腔41上设置有压力入口,所述切胶镶件3受所述压力腔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腔(1)、浇口(2)和切浇口装置,所述浇口(2)处于所述型腔(1)的一侧,且与所述型腔(1)连通,所述切浇口装置与所述浇口(2)相对设置,且所述切浇口装置能够突入所述型腔(1)将所述浇口(2)与所述型腔(1)密封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腔(1)、浇口(2)和切浇口装置,所述浇口(2)处于所述型腔(1)的一侧,且与所述型腔(1)连通,所述切浇口装置与所述浇口(2)相对设置,且所述切浇口装置能够突入所述型腔(1)将所述浇口(2)与所述型腔(1)密封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用于中部设置有通孔的注塑产品,且所述浇口(2)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切浇口装置突入所述型腔(1)的部分的投影形状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浇口装置包括切胶镶件(3)和驱动机构,所述切胶镶件(3)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或脱出所述型腔(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4),所述切胶镶件(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缸体(4)内部,另一端指向所述型腔(1),且位于所述切胶镶件(3)下方的部分所述缸体(4)形成压力腔(41),所述压力腔(41)上设置有压力入口,所述切胶镶件(3)受所述压力腔(41)的压力突入所述型腔(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活塞(5),所述活塞(5)设置于所述缸体(4)内部,且所述活塞(5)与所述缸体(4)的内侧面滑动密封,所述切胶镶件(3)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塞(5)上,且所述活塞(5)远离所述切胶镶件(3)的一端与所述缸体(4)围成所述压力腔(4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板(6)和定模板(7),所述动模板(6)和所述定模板(7)围成所述型腔(1),所述浇口(2)设置于所述定模板(7)上,所述切胶镶件(3)和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动模板(6)上,且所述切胶镶块的对应端能够突出所述动模板(6)的表面进入所述型腔(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6)上设置有压力通道(61),所述压力通道(61)一端突出所述动模板(6)的外表面,另一端与所述压力入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动模镶件(8),所述动模镶件(8)设置于所述动模板(6)上,且所述动模镶件(8)、所述动模板(6)和所述定模板(7)共同围成所述型腔(1),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动模板(6)上,所述切胶镶件(3)设置于所述动模镶件(8)上,且所述切胶镶件(3)能够贯穿所述动模镶件(8)的表面突入所述型腔(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浇口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9),所述复位机构(9)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兼李欣键黄炳华林佳阳黄国军黄泽坚柯晓义吴家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