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灌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339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干胶结剂,其中含有在其表面上焙烘固着有包括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的粘固剂颗粒。这种干胶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备含有水溶性硅氧烷树脂、表面活性剂和油状溶剂的液体混合物,将该液体混合物加至粘固剂颗粒之中并将其均匀捏合,经过加热蒸除油状溶剂和水并在粘固剂颗粒上焙烘固着有含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随后冷却并研磨所得到的固体块。(*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向多孔、透水性薄弱地面中注射从而使地面不透水的。在干胶结法中,通常认为有待注射于薄弱地面的颗粒直径须使得该颗粒能够与吹入的空气一起穿入10cm厚平均粒径为100-300μ的标准砂层中的间隙内(30-40μ)。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日本专利公开文本61(1986)-211417披露了一种吹入其平均直径不大于4μ的超细粘固剂颗粒的方法。然而,既使是使用这类超细粘固剂颗粒,由于这些颗粒的表面粗糙因而使其不易滑动,所以仍旧难以深入地面内的间隙之中。此外,使用这些细颗粒的不良后果是需要高鼓风压力。在这些情况下,干胶结剂中最好含有直径不大于10μ的粘固剂颗粒(以2-7μ为佳),它们具有光滑的表面,因而非常滑溜,并且呈现出当它们与水接触时因发生附聚现象所要求的亲水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传统的超细颗粒粘固剂相比具备更强的穿透能力并且能够形成高效防水壁的干胶结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上述干胶结剂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平均直径不大于10μ、以2-7μ为佳的粘固剂颗粒的干胶结剂,粘固剂颗粒上经焙烘固着有含有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干胶结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制备含有水溶性硅氧烷树脂、表面活性剂和油状溶剂的液体混合物,将该液体混合物加至平均粒径为2-7μ的粘固剂颗粒之中并将其均匀捏合,经过加热蒸除油状溶剂和水并在粘固剂颗粒上焙烘固着有含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随后冷却并研磨所得到的固体块。在本专利技术的干胶结剂中,焙烘固着于粘固剂颗粒表面上的涂层中含有水溶性硅氧烷树脂,这使得涂层呈玻璃状进而使得颗粒非常光滑。其结果是使颗粒具备极强的穿透力。此外,涂层内所含的表面活性剂使得涂层具有亲水特性,这样,当颗粒与水接触时涂层便会逐渐吸收水分并润湿颗粒,内部的粘固剂颗粒引起胶结剂颗粒彼此粘结,最终附聚成为固体块。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高效防水壁。由下面所述内容可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如上所述,为确保其能够可靠地穿入微小缝隙之中,干胶结剂中以含有具有光滑表面、因而很滑溜并且其直径不大于10μ的粘固剂颗粒为佳。与此同时,这些颗粒应当具备一旦与水接触便会产生附聚现象所需求的亲水特性。通过对具备这些特性的干胶结剂的开发与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若在单个粘固剂颗粒上提供含有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而当该粘固剂与水接触时通过颗粒内的化学反应产生水合一粘结而注定要出现附聚,这样的话,颗粒因覆盖有玻璃状涂层而变得光滑,当它们与水接触时,会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逐渐吸收水分,这样,粘固剂颗粒最终会附聚形成高效防水壁,基于这一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作为用于形成本专利技术玻璃状涂层的水溶性树脂,可以是普通的甲基硅酸钠或二甲基硅酸钠、三甲基硅酸钠或者其中任意一种的聚合物。其它适用的为硅烷偶合剂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还包括聚乙基变性二甲基硅氧烷。此外,适用的化合物并非仅限于上述种类,而且还包括所有种类的水溶性硅氧烷树脂。然而,应该注意,由于油状硅氧烷树脂易于产生光滑特性较差的橡胶状涂层,所以并非以使用这类树脂为佳。以100份所用的粘固剂为基准计,硅氧烷树脂的用量为大约0.2至20份。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这些种类中的任意一种均可单独地或与其它种类组合地用于本专利技术。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取决于涂层所需的厚度及水化程度而有所不同,以100份粘固剂为基准计,其取值范围通常为0.01~10份。由于含有机酸或磷酸盐的酯型表面活性剂在强碱性粘固剂存在条件下易于因水解而降低功效,所以应该避免采用这类物质。涂层厚度以1-100毫微米为佳。可通过在单一粘固剂颗粒上形成上述特性的涂层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干胶结剂。为此,将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及表面活性剂一同置于液体中混合,然后加至粘固剂颗粒之中。但是,由于水会使粘固剂颗粒固化,因而上述所用液体不得为水。所以,在本专利技术中,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及表面活性剂一同被置于油状溶剂中混合,随后再将所得的混合物加至粘固剂颗粒之中并一同被捏合。至于油状溶剂,可以选用任意能够与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均匀混合的种类,其具体实例有如低级醇如甲醇、乙醇、丙醇和叔丁醇,砜如二甲基亚砜和酰胺如二甲基甲酰胺。许多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均属于通常会产生难以很好地溶于溶剂或当向其中添加溶剂时会出现沉淀之类问题的钠盐型树脂。所以,必须适当地确定溶剂的用量以便即使当溶剂与树脂均匀地混合后也不会形成沉淀。再者,由于油状溶剂溶解硅氧烷树脂的能力会随着碳数增加而降低,所以,应该选用其碳数尽可能低的油状溶剂。不仅由于其碳数低,而且由于其经济划算,事实证明水溶性树脂的最佳油状溶剂为甲醇,其沸点低,这使得它易于分离和回收。以100份粘固剂为基准计,油状溶剂的用量范围为1-50份。将通过使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及表面活性剂溶于油状溶剂而形成的液体混合物加至粒径不大于10μ、以2-7μ为佳的粘固剂颗粒之中。通过将该混合物喷涂于粘固剂颗粒之上随后进行捏合来完成上述添加过程。将被覆有该液体混合物的粘固剂颗粒置于密封容器加热至低于或等于100℃的温度以便脱除油状溶剂以及来自水溶性硅氧烷树脂的水分,从而将其干燥。继续将温度保持在100℃左右,以便使处于粘固剂颗粒表面上的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发生缩聚反应,从而在颗粒表面上形成光滑涂层。由于经过这种方式被处理的粘固剂颗粒会粘着在一起成为固体块,所以先要将它们冷却,然后采用诸如球磨机或冲击型高速粉碎机之类适宜的粉碎机进行研磨。其结果是将固体块粉碎为各自被覆有玻璃状材料的粘固剂颗粒,这样便可获得由细颗粒组成的干胶结剂,这些颗粒的直径基本上与原材料相同。采用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干胶结剂用于吹入薄弱地面,其颗粒表面被覆有玻璃状涂层因而非常滑溜。所以,与由超细粘固剂颗粒组成的传统的胶结剂相比它的优越性显著并且能够形成高效防水壁。下列实施例仅供描述本专利技术之用,但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实施例1将由10份作为油状溶剂的甲醇、5份作为水溶性硅氧烷树脂的甲基硅酸钠(Drysealc,日本ToraySilicon有限公司出品)和0.05份表面活性剂(聚酯型PegnolST-7,日本Toh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出品)所组成的液体混合物边搅拌边喷涂至100份平均粒径为2-7μ的市售MC粘固剂(AllofixMC,日本Onoda粘固剂有限公司出品)之上,并且将该液体混合物与粘固剂颗粒捏合在一起,历时30分钟,从而使二者均匀地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物转移至一密封容器内并加热至60-70℃,与此同时通过空吸脱除甲醇以及少量来自水溶性硅氧烷树脂的水,并且进行回收。然后将经过此种方式干燥的粘固剂颗粒的温度升高到100℃并经过大约1小时热处理以便使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发生缩聚反应从而在粘固剂颗粒上形成焙烘固着涂层。将产生的物块冷却并将其由密封容器转移至球磨机中,经研磨得到由具有玻璃状表面涂层的2-7μ颗粒组成的胶结剂。实施例2将由20份作为油状溶剂的二甲基亚砜、1份实施例1所用的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0.2份表面活性剂(聚酯型NoigenEA50,日本Dai-ichiKogyoSeiyakuK.K.出品)所组成的液体混合物边搅拌边喷涂至100份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胶结剂,其中含有在其表面上焙烘固着有包括水溶性硅氧烷树脂和表面活性剂的涂层的粘固剂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资郎
申请(专利权)人:尼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