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03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包括壳体、进气涡轮、排气涡轮、进气驱动装置和排气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排气道、与排气道连通的排气收纳槽、进气道和与进气道连通的进气收纳槽,所述进气道上具有前侧进气道和后侧进气道,所述排气道上具有前侧排气道和后侧排气道,所述进气涡轮和排气涡轮分别设置在进气道和排气道内,所述进气涡轮与排气涡轮同轴转动,所述进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进气涡轮在进气道和进气收纳槽之间滑动,所述排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气涡轮在排气道和排气收纳槽之间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动机内的涡轮增压器不管其是否起作用,其进气涡轮及排气涡轮都位于相应的气道中,对相应气道中的气流产生阻碍作用。当发动机处于怠速或转速低于1500r/min,进气涡轮对进气无法产生足够的正压力,但进气涡轮位于进气道中会对流速本已很低的进气气流产生阻力,使进气流量更低;排气涡轮对排气无法产生足够的正压力,但排气涡轮位于排气道中会对流速本已很低的排气气流产生阻力,使排气流量更低,降低排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当涡轮增压器无需起作用时,进气涡轮位于进气道中对进气气流产生阻碍作用并降低进气气流的流速,以及排气涡轮位于排气道中对排气气流产生阻碍作用并降低排气气流的流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包括壳体、进气涡轮、排气涡轮、进气驱动装置和排气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排气道、与排气道连通的排气收纳槽、进气道和与进气道连通的进气收纳槽,所述进气道上具有前侧进气道和后侧进气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气涡轮(6)、排气涡轮(7)、进气驱动装置和排气驱动装置,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排气道(1‑1)、与排气道(1‑1)连通的排气收纳槽(1‑4)、进气道(1‑2)和与进气道(1‑2)连通的进气收纳槽(1‑3),所述进气道(1‑2)上具有前侧进气道(2)和后侧进气道(3),所述排气道(1‑1)上具有前侧排气道(4)和后侧排气道(5),所述进气涡轮(6)和排气涡轮(7)分别设置在进气道(1‑2)和排气道(1‑1)内,所述进气涡轮(6)与排气涡轮(7)同轴转动,所述进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进气涡轮(6)在进气道(1‑2)和进气收纳槽(1‑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气涡轮(6)、排气涡轮(7)、进气驱动装置和排气驱动装置,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排气道(1-1)、与排气道(1-1)连通的排气收纳槽(1-4)、进气道(1-2)和与进气道(1-2)连通的进气收纳槽(1-3),所述进气道(1-2)上具有前侧进气道(2)和后侧进气道(3),所述排气道(1-1)上具有前侧排气道(4)和后侧排气道(5),所述进气涡轮(6)和排气涡轮(7)分别设置在进气道(1-2)和排气道(1-1)内,所述进气涡轮(6)与排气涡轮(7)同轴转动,所述进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进气涡轮(6)在进气道(1-2)和进气收纳槽(1-3)之间滑动,所述排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排气涡轮(7)在排气道(1-1)和排气收纳槽(1-4)之间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收纳式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驱动装置包括控制缸(8-1)、控制杆(8-3)、换向阀(8-4)和液压泵单元(8-5),所述控制杆(8-3)的一端设置有活塞(8-2),其另一端与进气涡轮(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8-3)与进气涡轮(6)共中心轴线,所述活塞(8-2)将控制缸(8-1)分隔成第一内腔(8-11)和第二内腔(8-12),所述第一内腔(8-11)和第二内腔(8-12)分别通过换向阀(8-4)与液压泵单元(8-5)的高压管(8-51)或低压管(8-52)连通,当所述活塞(8-2)向第二内腔(8-12)移动时,活塞(8-2)通过控制杆(8-3)带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伟刘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