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8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主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控制装置、脚蹬支架、靠背支架及数个车轮;数个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每个所述车轮与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可伸缩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原地转弯,直至转动至残障人士需要的方向。使残障人士在没有他人的帮助时依然可以完成载人智能机器人的转向,进而减少了残障人士的生活收到的限制。

Manned intelligent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ned intelligent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racket, a control device arranged on the main bracket, a pedal bracket, a backrest bracket and a plurality of wheels; a plurality of the wheels are arranged below the main bracket, and each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racket by at least three retractable parts. The manned intelligent robo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turn in situ until it rotates to the direction needed by the disabled. So that the disabled can still complete the turn of the manned intelligent robot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s, thereby reducing the limitations on the life of the disab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人智能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载人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轮椅是重要的活动工具。但是现有的轮椅转弯时需要残障人士不断调整轮椅的车轮或者轮椅上的把手使轮椅转向,直至轮椅转向完成。在一些空间比较狭小的场所,残障人士又需要完成较大角度的转弯,例如180度转弯时,由于残障人士本身活动就不便,加上空间限制,转弯就会花费更长时间,很不方便,或者这种情况下需要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残障人士才可以完成。如此就使残障人士的活动环境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轮椅进行改进,使其更加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原地转动从而完成转弯载人智能机器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主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控制装置、脚蹬支架、靠背支架及数个车轮;所述主支架的后部与所述靠背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主支架的前部与所述脚蹬支架连接;数个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每个所述车轮与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可伸缩件连接;每个所述车轮连接有一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凸台,且沿所述固定盘周缘分布;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上,且每个所述可伸缩件均与固定盘的垂直方向有一夹角A;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本技术的载人智能机器人通过在车轮与主支架之间设置了可伸缩件,通过控制各伸缩件的交替伸缩实现车轮的原地转弯,直至转动至残障人士需要的方向。使残障人士在没有他人的帮助时依然可以完成载人智能机器人的转向,进而减少了残障人士的生活受到的限制。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件为六个,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六个第一凸台,且两两一组,三组第一凸台沿所述固定盘周缘均匀分布,所述主支架上对应设置有六个第二凸台,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上。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件为3个,所述车轮上设置有可转向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夹角A大于0度小于45度。进一步地,所述可伸缩件为气弹簧或电动推杆或者气缸。进一步地,所述脚蹬支架与所述主支架的前部铰接,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脚蹬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脚蹬支架包括第一套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套件滑动的第一滑动件及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套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主支架的后部铰接,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靠背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第四电动推杆及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的滑动支架,所述第四电动推杆一端与所述主支架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动支架,所述第四电动推杆伸缩带动所述滑动支架沿所述主支架滑动。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动支架沿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主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包括第一杆部及与所述第一杆部铰接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的自由端与所述靠背支架铰接,所述第二杆部的自由端与所述主支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用于采集目标物图像信息的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上的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摄像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的行进。进一步地,载人智能机器人上设置有一智能终端及载人智能机器人蓝牙接收模块;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用于采集目标物图像信息的摄像模块、能够控制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的遥控模块及智能终端蓝牙发送模块;所述遥控模块根据所述摄像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控制确定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的行进指令,并将所述行进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蓝牙发送模块及载人智能机器人蓝牙接收模块传输给设置于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上的控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上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载人智能机器人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载人智能机器人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载人智能机器人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脚蹬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载人智能机器人逆时针转弯时各车轮的受力方向示意图;图6为载人智能机器人逆时跨过障碍物时各车轮的受力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对本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而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制。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主支架10、设置于主支架10上的控制装置、脚蹬支架11、靠背支架12及数个车轮13;所述主支架10的后部与所述靠背支架12的下端连接,所述主支架10的前部与所述脚蹬支架11连接;数个所述车轮13设置在所述主支架10的下方,每个所述车轮13与所述主支架10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可伸缩件连接,且每个所述可伸缩件均与固定盘的垂直方向有一夹角A,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及车轮的转动。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13的个数为四个,每个所述车轮13与所述主支架10之间通过六个可伸缩件连接,分别为第一伸缩件141、第二伸缩件142、第三伸缩件143、第四伸缩件144、第五伸缩件144、第六伸缩件146。四个所述车轮13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10的前端和后端,且前端为两个、后端为两个。每个所述车轮13连接有一固定盘131,所述固定盘131上设置有六个第一凸台132,且两两一组,三组所述第一凸台132沿所述固定盘131周缘均匀分布。所述主支架10上对应设置有六个第二凸台101,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132,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10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脚蹬支架11铰接于所述主支架10,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支架10,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脚蹬支架11,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伸长时,所述脚蹬支架11会以与所述主支架10铰接处为圆心向上转动,直至所述脚蹬支架11与所述主支架10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用户双腿可以水平放置在脚蹬支架11上,缓解长期腿向下放置产生的疲劳。当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缩短时,所述脚蹬支架11会以与所述主支架10铰接处为圆心向下转动,所述脚蹬支架1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用户双脚的脚蹬111,当所述脚蹬支架11以与所述主支架10铰接处为圆心向下转动后,脚蹬111用来支撑用户的双脚。若乘坐载人智能机器人的用户身高比较高时,可能会出现当所述所述脚蹬支架11与所述主支架10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脚蹬支架11的长度不够支撑用户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脚蹬支架11设置成长度可以调节的。如图4所示,所述脚蹬支架11包括第一套件112、可相对所述第一套件112滑动的第一滑动件113及第二电动推杆114,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4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套件112,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113。当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4伸长时,所述第一滑动件113相对于所述第一套件112向外滑动,所述脚蹬支架11长度增加,反之当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4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控制装置、脚蹬支架、靠背支架及数个车轮;所述主支架的后部与所述靠背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主支架的前部与所述脚蹬支架连接;数个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每个所述车轮与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可伸缩件连接;每个所述车轮连接有一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凸台,且沿所述固定盘周缘分布;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上,且每个所述可伸缩件均与固定盘的垂直方向有一夹角A;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设置于主支架上的控制装置、脚蹬支架、靠背支架及数个车轮;所述主支架的后部与所述靠背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主支架的前部与所述脚蹬支架连接;数个所述车轮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下方,每个所述车轮与所述主支架之间通过至少三个可伸缩件连接;每个所述车轮连接有一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凸台,且沿所述固定盘周缘分布;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凸台对应的第二凸台,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上,且每个所述可伸缩件均与固定盘的垂直方向有一夹角A;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件为六个,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六个第一凸台,且两两一组,三组第一凸台沿所述固定盘周缘均匀分布,所述主支架上对应设置有六个第二凸台,每个可伸缩件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件为3个,所述车轮上设置有可转向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大于0度小于4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件为气弹簧或电动推杆或者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架与所述主支架的前部铰接,所述载人智能机器人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脚蹬支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支架包括第一套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套件滑动的第一滑动件及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套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滑动件。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人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