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教连专利>正文

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30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水利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性极广的、能够节能增能的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主要是由取水装置通过浊水管连接地上总池,地上总池的上部设置主连通管,主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地上蓄水一池,地上蓄水一池通过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与地上蓄水二池相连,蓄水二池与2至8根清水管连接,清水管与至少两个安全池相连,每个安全池再通过管道与至少两个用户蓄水池相连,在安全池处可以设置发电设备进行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以防止很多江河里的淡水白白地流入大海,使水得到有效利用,能够节约能源,经济效益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连接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产生电力能源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应性极广的、节能增能的淡 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是自然界里一种不平则流,极不稳固的液态物质。地球表面的淡 水大都具备着一定的海拔高度,具备着向下流淌的趋势,也就是具备势能。淡 水势能蕴藏在淡水之中,在地球表面处处可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巨大能源。 只有在水利电站中势能才能明显地转换为可用能源,其他的绝大部分淡水势能 随着淡水的入海,白白消失掉了。人们所用的水源,包括自来水在内,大都是 经过动力装置提调的水源,供生活和生产需要,这样需要消耗很多能源。这就 造成自然界的水源遍地都有,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干旱, 缺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状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利用流动淡水 的势能和动能,不用符加其他动力装置,就能使河流里和其他流动的水应用在 生活生产中的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 案是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把河流里的淡水引进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并进行简单的处 理,最终能达到满足生活,生产用途。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由取水装置通过浊水管连接地上总池,地上总池池内设置总 池排泥设备,地上总池的上部设置主连通管,主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地上蓄水 一池,地上蓄水一池通过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与地上蓄水二池相连,地上蓄水 一池和地上蓄水二池池内分别设置蓄水池排泥设备,蓄水二池与2至8根清水 管连接,清水管与至少两个安全池相连,每个安全池再通过管道与至少两个用 户蓄水池相连。取水装置是由伸缩移动管、移动船和至少一个承托移动船组成,伸缩移动 管出水处一端连接浊水管,另一端既进水处固定在移动船上,伸縮移动管的长度比取水点河流宽度的一半略长,伸縮移动管的进水处是喇叭形的,迸水处设 置铁网和开关阀门,移动管上设置至少一个承托移动船来承托移动管不同位置 上的重力。地上总池建造地点选在比取水装置最低的海拔高度低12米以上的地点。 地上总池池体高度不能超过取水地点和总池底部海拔差异的三分之一。 地上总池的池体是漏斗形状,上口敞开,浊水管在地上总池的上部进入总 池,主连通管连接在地上总池上部,主连通管管径大于浊水管管径,水在陆续 进出不停的前提下,能使地上总池的水面保持稳定,有利于总池排泥设备的排 泥,为减少水对总池的冲击力,在地上总池进水口处设置静水箱;在地上总池 的靠近出口的垂直切面地方,固定浊清隔离板,浊清隔离板上部与总池上口齐, 下部与地上总池池体有空隙;上水平框架固定在总池池体内部,排泥箱外套是 圆筒形状通过套室固定连接杆固定在地上总池底座内壁上,排泥箱外套与排泥 箱通过密封圈相连,下水平框架外端固定在排泥箱外套上,内端固定在中心水 管上口下面20厘米处,中心水管底部设置有中心水管浮力阀门,管杆十字连接 固定在中心水管内壁上。固定阀门杆下端固定在阀门座上,中部与固定阀门固 定在一起,上端穿过中心水管浮力阀门和中心水管,固定在管杆十字连接上。 四根器箱连杆中部分别穿过两条上水平框架的限位孔,上端固定在沉浮器上, 下端穿过下水平框架限位孔,固定在排泥箱上口上,沉浮器由上舱和下舱连接 组成,在下舱中心设置沉浮器排水孔,沉浮器排水孔与上舱连接的地方设置沉 浮器浮力阀门。地上蓄水一池和地上蓄水二池容积相等,都是由池体、底座和排泥设备组 成,地上蓄水一池和地上蓄水二池是和地上总池邻近的,上口等高的,容积比 地上总池大数倍的蓄水池。地上蓄水一池和地上蓄水二池分别设置蓄水池排泥 设备池底设置漏斗排泥箱体,漏斗排泥箱体与漏斗排泥嘴相连,在漏斗排泥 箱体上设置一个20-40厘米宽,用坚固的有机玻璃或透明塑钢制做的透明探窗, 从此探窗可用肉眼分辩出漏斗排泥箱上部无色透明的水层和下部的泥浆层,由 此知泥浆的沉淀量。在漏斗排泥嘴底端以上部位,排泥阀门固定架内部设置排 泥阀门,排泥阀门是一个密闭的上口大下口小的倒圆台体,排泥阀门固定架由 圆圈形上口连接四根杆组成,四根杆下端固定在漏斗排泥嘴上口处,固顶拉杆 连接排泥阀门固定架和地上蓄水池池体,稳固连杆连接固定漏斗排泥嘴上口和 蓄水池底座,档泥罩设置在地面上,漏斗排泥嘴的下方,螺旋大轴上端连接排泥阀门,下端与动力装置相连,动力装置控制螺旋大轴的上下垂直运动。由于 进安全池处的水存在一定的势能,水的来源成本低廉且丰富,所以可以在安全 池处安装发电装置。发电后的水源就变成了低势能的易于输送的安全水源。本专利技术的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本 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源做为水流动的动力,经济效益好;二、本专利技术 可以防止很多江河里的淡水白白地流入大海,可以有效地解决和减轻干旱问题; 三、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连接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产生电力能源。 附阁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附图2为一种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的地上总池及其排泥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一种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的地上蓄水一池和地上蓄水二池的排 泥设备结构示意附图标记l取水装置、2浊水管、3地上总池、4主连通管、5地上蓄水一 池、6地上蓄水二池、7上连通管、8下连通管、9清水管、IO安全池、11用户 蓄水池、12河流、13—池隔离板、14二池隔离板、15静水箱、16浊清隔离板、 17上水平框架、18排泥箱外套、19套室固定连接杆、20地上总池底座、21排 泥箱、22密封圈、23中心水管、24中心水管浮力阀门、25管杆十字连接、26 固定阀门杆、27阀门座、28固定阀门、29器箱连杆、30沉浮器、31上舱、32 下舱、33沉浮器排水孔、34沉浮器浮力阀门、35漏斗排泥箱体、36漏斗排泥 嘴、37透明探窗、38排泥阀门、39固定架、40稳固连杆、41挡泥罩、42螺旋 大轴、43动力装置、44下水平框架、45固顶拉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对一种大中型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大中型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主要是由取水装置1通过浊水管2 连接地上总池3,地上总池3池内设置总池排泥设备,地上总池3的上部设置主 连通管4,主连通管4的另一端连接地上蓄水一池5,地上蓄水一池5通过上连 通管7和下连通管8与地上蓄水二池6相连,地上蓄水一池5和地上蓄水二池6 池内分别设置蓄水池排泥设备,蓄水二池6与2至8根清水管9连接,清水管9 与至少两个安全池10相连,每个安全池10再通过管道与至少两个用户蓄水池n相连。取水装置1是由伸縮移动管、移动船和至少一个承托移动船组成,伸缩移动管出水处一端连接浊水管2,另一端既进水处固定在移动船上,移动船和承托 移动船都是一个小船,也可以用浮漂代替。伸缩移动管的长度比取水点河流12 宽度的一半略长,伸缩移动管的进水处是喇叭形的,进水处设置铁网和开关阀 门,移动管上设置至少一个承托移动船来承托移动管不同位置上的重力。本专利技术的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的浊水管2、清水管9是用各种质坚价廉材 料制造的,是埋在地面以下的密封管道。浊水管2 —部分埋设在河底土中,在 河底土中的浊水管的迸水端在河中心位置向上引出来连接取水装置,浊水管2 其他部分埋设在地面以下,先沿倾斜下降的河滩向下游延伸,地势从高到低的 下降,也就是管道内的势能在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淡水势能开发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取水装置(1)通过浊水管(2)连接地上总池(3),地上总池(3)池内设置总池排泥设备,地上总池(3)的上部设置主连通管(4),主连通管(4)的另一端连接地上蓄水一池(5),地上蓄水一池(5)通过上连通管(7)和下连通管(8)与地上蓄水二池(6)相连,地上蓄水一池(5)和地上蓄水二池(6)池内分别设置蓄水池排泥设备,蓄水二池(6)与2至8根清水管(9)连接,清水管(9)与至少两个安全池(10)相连,每个安全池(10)再通过管道与至少两个用户蓄水池(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教连赵之海
申请(专利权)人:杨教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