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势能发动机的生产及应用。势能发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前盖、后盖和底座组成。定子由外壳、永久性磁铁等组成,定子外壳内对称位置装2块异极磁铁。转子由中心动力轴、磁铁、磁铁分轴、支架、轴承等组成(技术措施不同,转子结构也不尽相同)。通过特定技术措施,使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即转子上所有磁铁的N极始终都指向同一方向,所有磁铁的S极始终都指向相反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巧妙运用作用力、反作用力,以及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将势能持续不断地释放出来,便于控制和应用。该势能发动机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必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势能发动机的生产及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已使用的发动机多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这些发动机的运用,造成了人类能源危机,引发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电力发动机虽然环保,但其电力在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耗费的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另外,中国知识产权官网上公布了一些利用磁力或重力做功的发动机,但经仔细分析,这些所谓的发动机,皆因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总能寻找到平衡点而静止不动,不能持续输出能量,故全以失败告终。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势能发动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的能量供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油、柴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也非电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已使用能源,而是一种更为新型、更有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势能,即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和磁力势能等,该能量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需支付能源费用、无任何污染、安全环保”等特点,是一次历史性、革命性的突破。本专利技术切实可行,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和商品化,将广泛用于动力、电力、汽车、船舶(用于潜艇可解决噪音和废物排放等问题)、航空、家电(大型空调、冰箱等)等领域,必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解决因使用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社会问题,避免因争夺能源而引发的战争,必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应作为“中国第五大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巧妙运用作用力、反作用力,以及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将势能持续不断地释放出来,便于控制和应用。_5] 势能发动机的结构该势能发动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前盖、后盖和底座组成。定子相对来说叫定子,但在控制发动机(包括启动、关闭、加速、减速、改变运动方向)时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短距移动或旋转,然后固定不动。定子由外壳、永久性磁铁(以下简称磁铁)(各磁铁外可加保护壳)等组成。定子外壳内对称位置装2块异极磁铁,也可用小型磁铁拼连为总体意义上的2块异极磁铁,2块异极磁铁相对固定不动。转子由中心动力轴、磁铁(可根据转子直径大小安装不同数量的磁铁,本专利技术以装4块相同规格的磁铁为例,磁铁外可装保护壳)、磁铁分轴(磁铁分轴与中心动力轴等距,各分轴间等距)、支架、轴承等组成。转子可根据不同措施安装不同设置,转子结构也不尽相同(详见各措施)。通过特定技术措施,使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即转子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中,转子上所有磁铁的N极始终都指向一个方向(以N极始终都指向左方为例),所有磁铁的S极始终都指向相反方向。前盖前盖中心安装轴承,中心动力轴可穿过轴承,前盖也可与定子连为一体。后盖后盖除起覆盖作用外,在措施一中,后盖内侧中心位置安装固定齿轮(或固定摩擦传动轮,本专利技术以固定齿轮为例),后盖与固定齿轮连为一体(或相对),在后盖和固定齿轮中心位置安装轴承,轴承能穿过中心动力轴。在措施六中,在后盖特定位置安装轴承,轴承能穿过势能主轴;特定位置是指,该位置离后盖中心距离等于磁铁分轴与势能分轴的距离。底座用于固定发动机,并在措施三中用于固定弹簧,在措施五中用于固定拉杆。工作机理(图I、图2、图3势能发动机正截面图)通过特定技术措施使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本专利技术以N极指向左方,S极指向右方为例),当定子中两磁铁左方为S极,右方为N极时,根据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转子与定子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转子静止不动;但是,随着定子进行一定角度的短距移动并固定不动(本专利技术以逆时针方向移动至N极在上方,S极在下方位置,并固定不动为例),根据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此时,转子与定子处 于受力不平衡状态,转子受到逆时针的旋转力(转子中所有同向磁铁可视为整体意义上的一块磁铁,左方为N极,右方为S极),由于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定子在此位置又固定不动,所以,转子与定子始终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转子始终受到逆时针的旋转力,转子将以中心动力轴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不停旋转。值得指出的是,要使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转子、定子始终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必须始终为发动机提供能量,这个能量来源于势能,可以说势能发动机的转子运动所产生的动能,就是所提供势能的能量释放。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可以说势能保持了转子中各磁铁的N极、S极指向始终不变,而使转子与定子间的磁力势能得以持续释放。这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这个能量的大小与磁铁的磁性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与转子磁铁和定子磁铁间的距离成反比。能量公式:转子产生的动能+摩擦力消耗的能量=提供的势能使转子中所有磁铁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的技术措施(为了便于看清势能发动机内部结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侧后角度视图,但为了统一说明,以下所述的方向指向皆是从正截面视角说明)措施一通过固定齿轮提供弹性势能措施一由措施六演化改进而来,为最佳应用方案。转子由中心动力轴、转子支架、轴承、磁铁分轴、磁铁、直径和齿数相等的齿轮(也可用直径相同的摩擦传动轮,此处以齿轮为例)等组成;磁铁分轴与磁铁、齿轮固定于一体,可沿着转子支架上的轴承自由旋转。后盖内侧中心位置装固定齿轮,齿轮固定于后盖(或相对固定,当相对固定时,用于控制发动机)不能移动,(也可用固定摩擦传动轮,此处以齿轮为例),固定齿轮与转子上的齿轮直径、齿数相等,固定齿轮和后盖中心位置安装轴承,轴承能穿过中心动力轴。前盖(前盖可与定子相连)中心位置安装轴承,轴承能穿过中心动力轴。方法I、用传动链条(当使用摩擦传动轮时,此处使用传动带)将转子上所有齿轮相连,使转子中各磁铁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以N极指向左方,S极指向右方为例),再用I条(或数条,此处以I条传动链条为例,使用数条原理一样)传动链条将转子上的一个齿轮与后盖上的固定齿轮相连。方法2、转子中各磁铁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以N极指向左方,S极指向右方为例),用传动链条分别将转子上的齿轮与后盖上的固定齿轮相连。通过以上方法,转子在旋转时,由于转子上的齿轮与后盖上的固定齿轮直径、齿数相等,转子上磁铁的N极、S极指向始终保持不变。链接好的转子装上定子、前盖和底座后,当定子中两磁铁左方为S极,右方为N极时,根据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转子与定子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转子静止不动,此时后盖上固定齿轮通过链条为转子上各磁铁提供的势能为O ;但是,随着定子进行一定角度的短距移动并固定不动(以逆时针方向移动至N极在上方,S极在下方位置,并固定不动为例),根据磁铁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此时,转子与定子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转子上各磁铁沿磁铁分轴独立的受到逆时针的旋转力,欲沿磁铁分轴逆时针旋转,但是由于转 子上各齿轮通过链条与后盖固定齿轮相连,固定齿轮同时又会给转子上各磁铁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是一种弹性势能,这个弹性势能相当于转子上各磁铁作用力的能量总和(除摩擦力外),正是这个能量保持了转子中所有磁铁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由于转子磁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转子在定子磁场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受力不平衡的状态,会不断寻找平衡点,会沿着逆时针方向不停旋转,此时,中心动力轴输出的能量=后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势能发动机,其包括:定子(1)、转子(2)、前盖(9)、后盖(10)和底座(11)。定子由定子外壳(4)、永久性磁铁(3)(以下简称磁铁)(各磁铁外可加保护壳)等组成,定子外壳(4)内对称位置安装2块异极磁铁(3),也可用小型磁铁拼连为总体意义上的2块异极磁铁。转子由中心动力轴(5)、磁铁(8)(可根据转子直径大小安装不同数量的磁铁,磁铁外可装保护壳)、磁铁分轴(7)、支架(6)、轴承等组成(技术措施不同,转子设置和结构也不尽相同),通过特定技术措施,使转子中所有磁铁(8)的N极、S极始终各保持在同一方向不变,即转子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中,转子上所有磁铁的N极始终都指向一个方向(以N极始终都指向左方为例),所有磁铁的S极始终都指向相反方向。前盖(9),在前盖中心安装轴承(12),中心动力轴(5)可穿过轴承(12),前盖(9)也可与定子(1)连为一体。后盖(10)除起覆盖作用外,在权利要求3中,后盖内侧中心位置安装固定齿轮(16)(或固定摩擦传动轮),后盖与固定齿轮连为一体(或相对),在后盖和固定齿轮中心位置安装轴承(13),轴承能穿过中心动力轴(5);在权利要求8中,在后盖特定位置安装轴承(24),轴承(24)能穿过势能主轴(23),特定位置是指,该位置离后盖中心距离等于磁铁分轴(7)与势能分轴(17)的距离。底座(11)用于固定发动机,并在权利要求5中用于固定弹簧(25或26),在权利要求7中用于固定拉杆(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万青,
申请(专利权)人:晋万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