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云才专利>正文

解决人类水资源危机的人工水文网络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23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解决人类水资源危机的人工水文网络法。属于“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的技术领域,解决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技术难题。主要技术特征是,发现人类水资源不是有限的,是可以开拓的。通过科学的工程手段,建设密集的地面人工水文网络,使水资源的收入项-降雨增加,使水资源的地面储备增加,污水再生并循环使用,杜绝水污染,从而保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途是解决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危机的难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工程与管理”,“水旱灾害防治工程”的
理解、检索、审查本专利技术可参考如下专著“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李广贺、刘兆昌、张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水危机”—朱莉斯托弗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云和降水物理学”——王明康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国外云和降水研究”——第二届国际云和降水会议论文选编,李斌,伍志方等编译,气象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气象灾害十讲”——阮均石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人工影响大气过程的物理学基础”——Л.Γ.Качурин,胡志晋,郭恩铭,张纪维,申亿铭译,气象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中国水旱灾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黄朝忠,全世界重大灾害(1963-1992),《防汛与抗旱》1995年4月。同时,还可检索国内外与水资源有关的文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制订的《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等。本专利技术是一项解决水资源危机的软件工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实施专利技术,人类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自主调储或增加水资源的收入项——降雨。使水资源供需保持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可能出现的水资源危机。有效避免人类为水而发动战争。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如下。一、序言从所周知,陆地上初始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洋中海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形成云,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漂移到陆地的云形成降雨,由于陆地的地貌地质条件不同,形成了对降雨的地面储存湖泊、沼泽、植被、冰盖、雪源,地面径流江河。地下储存含水层和地下河。当陆地上有了淡水以后,一部分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云,另一部分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形成了地球上的水循环。由于淡水的循环,陆地上产生了生命并进化成人类社会。但根据水循环的科学计量,我们发现,降雨与地面的水文概况关系十分密切,而且相依性很强。一个地区或国家储水的水文条件越好,即地面天然水文网越密,降雨量越大,反之越小。一个地区的水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地表水文网状况,例如沙漠地带无法储水,则降雨很少,南极冰封冰难蒸发,所以降雨也很少,相反,千湖之国,万湖之国的地区和国家降雨丰富。这一降雨的多寡依地面水文状态,水文网的疏密而变化的基本规律被发现,成为本项专利技术的理论依据。现将联合国1978年关于“全球水循环状况”的统计资料列表如下全球水循环状况表 而且陆地降雨中,陆地上的水蒸汽占降雨的60.5%。降雨是水资源的收入项,蒸发和径流是支出项。对于人类居住的地球来讲,陆地上的蒸发的水汽100%回落到陆地上,而且占陆地总降雨的6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陆地上水蒸发量越大,其降雨也就越多了。从此表可以看出海水蒸发产生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到海洋里,共回降率为458000÷505000=90.69%,只有9.31%漂降到地球陆地上,并且占陆地降水率为47000÷119000=39.5%。这就是说陆地储水蒸发的水汽,不仅全部以降雨的形式落回到陆地上,而且是陆地降水的重要来源。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算出海洋的平均降水强度等于海洋降水除以海洋面积,即H降=458000km3÷36100万km2=12.69km3/万km2而陆地的平均降水强度L降=119000km2÷14900万km2=7.79km3/万km2由此可以看出,陆地的平均降雨强度,比海洋低39.9%。这是因为陆地的沙漠及南极冰盖降雨极少。使陆地平均降雨强度降低,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地球上的降雨规律是,地球表面被水盖的地区降雨强度大。实际上,地球陆地上由于大气温度比海洋高,水覆盖面的蒸发强度比海洋大。因此,除去沙漠及干燥地区的面积计算陆地降雨强度,陆地水覆面的(江河、湖泊、沼泽、森林、植被等)的平均降雨强度比海洋高。以中国为例,长江以南,单位面积的降水量,为10.92km3/km2,而北方地区仅有2.39km3/km2。中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有密集的水文网。同时由于水田作业,水蒸汽产生量大。因此,降雨强度长江以南是北方的4.57倍。当然,降雨还有气候因素的影响。但降雨的实质必须有水汽的形成。因此,水汽的多寡是降雨的内因,而气候仅是影响降雨的外因(条件),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四周临海,但由于沙漠无地面水文网,因此,降雨仍很少,只在海岸地区,有形成地面水文网的条件,降水才丰。降雨的丰枯,与地面水文网的疏密相依关系是显尔易见的。旱涝的影响因子很多,但气候的干湿却是众多因子中的一个主要因子。影响气候干湿的因子也很多,但地面水的蒸发却又是主要因子。因地面水蒸发的水汽才能形成降雨,而降雨的多寡才是旱涝的唯一因子。多的水汽才能形成多的降雨,四季均匀的水汽,才能形成均匀降雨,进而才能形成风调雨顺的美好气候。降雨依水汽,水汽又依水文网,是自然规律,而非杜撰。降雨是人类水资源的收入项,蒸发和径流入海是支出项。而降雨又决定于蒸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海洋的面积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且蒸发量也其本上是个常量。陆地上由于人类的活动,陆地的水面积却是个变量。而且基本趋势是日渐缩小。所以水蒸发量也日趋越少。不少国家和地区,围湖造田,修建水库,使河床干涸。因此,出现河湖荒漠化,形成地旱少雨,使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危机逼近。另外,地面水文网也影响气候,水文网密的地区,风和日丽,例如欧洲大陆。相反水文网无的地区,气候干燥,沙风暴多。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降雨在时间及空间的分布上,虽然由气象条件决定,但统计资料显示,雨主要是降落在地区水文网密集的地区。2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不是有限的,也不是无限的,而是变动的。其变动范围决定于一个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地面覆水面积的变动。地面水文网越密,降雨越丰富,水资源也更加丰富,气候条件也越好,恶劣天气出现的概率也低,形成良性循环,相反,水文网疏或无水文网的地区,降雨越少,水资源贫泛,江河湖干涸,形成恶性循环。3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丰枯,不能用江河径流衡量,而应和地区储水量和覆水面积一起加成衡量。因为地面储水覆水的多寡,不仅是地区降雨丰枯的决定因素。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水资多寡的衡量因素。另外如果一个地区和国家有密集的地面水文网,该地区的空气湿度就大,露的形成机会就多。露能对土壤起到增湿作用,供应农作物所需的水份,常言道“雨露滋润禾苗壮”雨是水资源,对农作物来讲,露同样也是水资源。人类水资源的收入项是降雨,而降雨依赖于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就全球而言,降水量和蒸发量平衡。而海洋的蒸发量基本上稳定。在陆地,陆地上冰盖区蒸发量也稳定,其它非冰封区,则降水量却是变动的,其中江河径流及地下水径流入海是水资源的支出项。其径流比为39%,而地球陆地温度远远高于海洋水面和冰面温度。其水的蒸发潜力很大。如果人类能采取积极的水资源策略,加大地球陆地水的储量和用量,促进水蒸发加大,那么降雨量就会增加,雨量充沛,蒸发就会进一步加大。蒸发量大,雨量就大,人类水资源就会出现良性循环。所谓的水资源危机就不会出现。实际上,水是再生循环资源,只要我们认识了其再生循环的规律和关键环节,然后调整人类活动,顺其规律,水资源就不会短缺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是一项水资源开拓的软件工程技术。主要技术特征是,发现人类水资源不是有限的是可以开拓的。通过科学的工程手段,建设密集的地面人工水文网络,使水资源的收入项--降雨增加,使水资源的地面储备增加,水污染杜绝。从而保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解决人类水资源危机难题。共有5项权利要求:在江河两岸合理布置建造瓜腾式人工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才
申请(专利权)人:李云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