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70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在所述动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型腔;在每个所述型腔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浇口,每个所述浇口分别与浇道连接;在所述动模上对应每个所述型腔处都设置有用于切除所述浇口的浇口切除组件;所述浇口切除组件包括切刀和用于驱动所述切刀伸缩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刀朝向所述浇口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 including a fixed mold and a movable mold matching the fixed mold, wherein at least one cavity is provided; at the top of each cavity there is a gate, each g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te separately; and at the movable mold corresponding to each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gate for use. The gate removal assembly for removing the gate comprises a cutter and a driving element for driving the cutter to stretch; the driving element is fixed on the moving die, one end of the cu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cutter extends toward the gate. The mou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utomatic operation,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fication rate, and reduces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在模具中设置有型腔,在型腔上设置浇口,通过浇道向浇口供给成型材料,材料进入型腔后成型为所需零件。在成型后,会在浇口的位置形成有多余部分。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将成型的模具取下后通过人工剪切的方式去除浇口处的多余部分,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成型,成本低,加工方便的模具。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在所述动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型腔;在每个所述型腔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浇口,每个所述浇口分别与浇道连接;在所述动模上对应每个所述型腔处都设置有用于切除所述浇口的浇口切除组件;所述浇口切除组件包括切刀和用于驱动所述切刀伸缩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刀朝向所述浇口延伸。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切刀上配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穿过所述导向孔。进一步地,在所述定模上对应每个所述浇口处都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浇口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在所述定模上对应每个所述驱动元件处都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驱动元件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元件为驱动气缸。进一步地,在所述动模上位于每个所述型腔处都设置有凸台,所述型腔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在所述定模上对应每个所述凸台处都设置有收纳腔,所述凸台配合在所述收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型腔呈环形。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包括尖端部,所述尖端部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尖端部的所述底面与所述型腔的上表面平齐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多个定模导向孔,在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多条动模导向柱;每条所述动模导向柱分别与一个所述定模导向孔滑动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动模上设置浇口切除组件,在模具成型后,通过驱动元件驱动切刀向浇口侧伸出,将浇口切除,实现浇口与产品完全分离,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立体图;图2为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定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浇口、型腔和浇口切除组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浇口切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包括定模1和与定模1配合的动模2,在动模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型腔21;在每个型腔21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浇口5,每个浇口5分别与浇道6连接。在动模2上对应每个型腔21处都设置有用于切除浇口5的浇口切除组件4。浇口切除组件4包括切刀42和用于驱动切刀42伸缩的驱动元件41。驱动元件41固定安装在动模2上,切刀42的一端与驱动元件41的输出端连接,切刀42朝向浇口5延伸。动模2为成型时活动的模,定模1为固定的模,动模2与定模1配合能够成型产品。在定模1与动模2之间形成有分型面3。在模具成型时,溶液通过浇道6供给至浇口5,然后通过浇口5进入型腔21内。本技术中的浇口5设置在型腔21的上方,利于后续剪切。在模具成型完成后,通过驱动元件41驱动切刀42朝向浇口5侧伸出,将浇口5切除,实现浇口与产品完全分离,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较佳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每个切刀42上配置有导向块43。导向块43具有导向孔431,导向块43固定安装在动模2上,切刀42穿过导向孔431,提供导向作用,避免切刀42偏离作业轨迹。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定模1上对应每个浇口5处都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2,浇口5上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2内,利于动模2与定模1之间的装配。组装时,浇口5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2内,可以使得动模2与定模1之间实现紧密组装配合。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定模1上对应每个驱动元件41处都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3,驱动元件41上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13内,利于动模2与定模1之间的装配。组装时,驱动元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13内,可以使得动模2与定模1之间实现紧密组装配合。较佳地,驱动元件41为驱动气缸,也可以为其它方式的驱动器件,例如油缸等。较佳地,如图2-4所示,在动模2上位于每个型腔21处都设置有凸台22,型腔21设置在凸台22上。在定模1上对应每个凸台22处都设置有收纳腔11,凸台22配合在收纳腔11内,从而使得型腔21内的产品高于动模2,而浇口5又处于型腔21的上方,其高于动模2,从而利于切刀在动模2上切除浇口5。装配时,凸台22配合在收纳腔11中。较佳地,如图2和图4所示,型腔21呈环形,可以加工环形器件,例如磁环,并且无需人工切除磁环外侧的浇口部分,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较佳地,如图4-5所示,切刀42包括尖端部421,尖端部421的底面为平面,尖端部421的底面与型腔21的上表面平齐设置,利于沿着型腔21内产品的表面切除浇口部分,使得产品外观完整,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较佳地,如图2-3所示,在定模1上设置有多个定模导向孔10,在动模2上设置有多条动模导向柱20。每条动模导向柱20分别与一个定模导向孔10滑动配合。动模2活动时,动模导向柱20在定模导向孔10内滑动,对动模2提供导向。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模具,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模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在所述动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型腔;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型腔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浇口,每个所述浇口分别与浇道连接;在所述动模上对应每个所述型腔处都设置有用于切除所述浇口的浇口切除组件;所述浇口切除组件包括切刀和用于驱动所述切刀伸缩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刀朝向所述浇口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包括定模和与所述定模配合的动模,在所述动模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型腔;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型腔的上方都设置有一个浇口,每个所述浇口分别与浇道连接;在所述动模上对应每个所述型腔处都设置有用于切除所述浇口的浇口切除组件;所述浇口切除组件包括切刀和用于驱动所述切刀伸缩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切刀朝向所述浇口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切刀上配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具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模上,所述切刀穿过所述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模上对应每个所述浇口处都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浇口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彤辛明沈艳丽储昭振
申请(专利权)人:SMC中国有限公司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SMC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