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钦州学院专利>正文

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404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泵机、便携式蓄冷保温罐,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中储存第一载冷剂,所述第一载冷剂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为双重结构,内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内管外部填充第二载冷剂;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通过泵机与制冷盘管的内管连接。将供冷端所产出的制冷量,即第一载冷剂抽出,充填于便携式蓄冷保温罐,置放于冷藏室内,连结泵机与冷藏室内的制冷盘管循环,达到制冷及保冷的效果。

Compensated cryogenic cool stora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ensated cryogenic storag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refrigeration coil, a pump, and a portable storage and heat preservation tank. The portable storage and heat preservation tank stores the first refrigerant carrier, and the first refrigerant carrier completes the cold storage at the refrigeration end; the refrigeration coil is a dual structure, and the inner tube is filled with the first refrigerant carrier and the outer tube. A second refrigerant is filled, and the portable cold storage thermal insul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ipe of the refrigeration coil tube through a pump machine. The refrigeration capacity produced by the cold supply end, i. e. the first load refrigerant is extracted, filled in the portable cold storage tank and placed in the refrigeration chamber, connecting the pump with the refrigeration coil circulation in the refrigeration chamber, so as to achieve the refrigeration and coo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冷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因丢弃腐烂食品而造成的浪费每年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占食品生产总值的20%之多。一些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因无法长期保鲜而被丢弃。专家称这种浪费现象主要是由于缺少“冷链运输”体系而造成的。冷链运输过程必须依靠冷冻或冷藏等专用车辆进行,冷冻或冷藏专用车辆除了需要有一般货车相同的车体与机械之外,必须额外在车上设置冷冻或冷藏与保温设备。特别是在食品运输中,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必须是连续的冷藏,因为微生物活动和呼吸作用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如果运输中各环节不能保证连续制冷的条件,那么货物就有可能在这个环节中开始腐烂变质。在冷链运输体系中,冷冻冷藏保温设备也占有一定的体积与重量,在冷链运输体系中,减轻设备重量、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和保证连续冷藏条件就成为重点改进方向。在冷链运输中,供冷端如制冷主机,可以大大保证连续冷藏,但由于占有的空间与重量较大导致货物运输量需减少。特别是水路运输中,对限重要求更为严格,需要一种除了适合运用于各种船舶的冷冻冷藏,由于船舶空间及燃油备载能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论船上有无制冷设备,都很需要创新的“补偿式的冷冻冷藏系统”来作为主要的冷冻冷藏系统或作为补偿用的冷冻冷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与供冷端分离的蓄冷系统,以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供使用端作为主要的冷冻冷藏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泵机、便携式蓄冷保温罐;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中储存第一载冷剂,所述第一载冷剂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为双重结构,包括内管,内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内管外部填充第二载冷剂;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通过泵机与制冷盘管的内管连接。将供冷端所产出的制冷量,即第一载冷剂抽出,以便携式蓄冷保温罐储存,置放于冷藏室内,连结泵机与冷藏室内的冷冻牆盘管循环,达到制冷及保冷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为圆管或鳍片式管,鳍片式管可增强热传导。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外部为可承载二次载冷剂的结构:与所述内管同心的圆管,或包覆所述内管的六面体桶槽,或包覆所述内管的释冷袋。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盘管的第二载冷剂置于封闭式结构中,内管的其中一侧与泵机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连接;内管的第一载冷剂和内管外部的第二载冷剂充份发挥相变潜热及显热的蓄冷能量转换。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可灵活补充或更换,若要延长保冷周期,可增加便携式蓄冷保温罐,来扩充储存能量,即可达到连续冷冻冷藏条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供冷端制得的低温制冷量抽离储存,在本技术中是将第一载冷剂储存于便携式蓄冷保温罐中,在泵机作用下,在制冷盘管的内管中进行第一载冷剂的循环,制冷盘管为双重结构,内管为圆管或鳍片式管,内管外部为可承载二次载冷剂的结构:与内管同心的圆管,或包覆内管的六面体桶槽,或包覆内管的释冷袋;各种增强热传导的内外组合做为冷能的释放。当第一载冷剂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标准值时,更换或补充新的便携式蓄冷保温罐,具多重融解潜热交换循环机制。这种独特的创新发展模式,既可直接减少海上船用生鲜保存的冷冻冷藏设备及陆路冷链货柜运输设备的备载燃油消耗,直接降低空气污染及对环境的迫害,可经济有效而又不占空间及载重的达成制冷保鲜的目地,更可用于延长渔船海上捕捞作业的时间得以确保鱼获保鲜。同样的此种“补偿式冷冻冷藏系统”的开发,运用于陆上冷链物流运输车的发展,将大大的减轻交通运输+冷链所需的燃油动力消耗,更有效的降低燃油所产生碳的排放,对节能减排具有深远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蓄冷保温罐、制冷盘管、泵机三者连接示意图;图2为双重同心圆管的制冷盘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内管外部包覆六面体桶槽/释冷袋的制冷盘管、蓄冷保温罐、泵机三者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2所示,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温度低至-35℃;所述制冷盘管1为同心圆双重管,内圆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外管填充第二载冷剂102;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连接。将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连接后放入冷藏设备中,启动泵机2,使得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和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之间循环,当第一载冷剂101的温度高于-12.7℃,更换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或补充新的第一载冷剂101。本实施例中,制冷盘管1的第二载冷剂102置于封闭式结构中,内圆管的其中一侧与泵机2连接,另一侧与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连接,内圆管的第一载冷剂和外管的第二载冷剂充份发挥相变潜热及显热的蓄冷能量转换。另一实施例结合图3所示,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1包括内圆管和包覆内圆管的六面体桶槽,内圆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六面体桶槽中填充第二载冷剂102,第二载冷剂102提前降低至冰晶成核点。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连接。将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连接,启动泵机2,使得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和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之间循环,由制冷盘管组1中的内圆管以较低温的第一载冷剂101可多批次的与六面体桶槽中的第二载冷剂102进行热交换,可重复的将第二载冷剂102降低至冻结点温度,促使第二载冷剂102多批次的产生显热、潜热的热交换,充分起到能量转换的功效。另一实施例结合图3所示,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1包括内圆管和包覆内圆管的释冷袋,内圆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释冷袋中填充第二载冷剂102,第二载冷剂102提前降低至冰晶成核点。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连接。将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连接,启动泵机2,使得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盘管1的内圆管和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之间循环,由制冷盘管组1中的内圆管以较低温的第一载冷剂101可多批次的与释冷袋中的第二载冷剂102进行热交换,可重复的将第二载冷剂102降低至冻结点温度,促使第二载冷剂102多批次的产生显热、潜热的热交换,充分起到能量转换的功效。另一实施例中,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1包括鳍片式管和包覆鳍片式管的六面体桶槽,鳍片式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六面体桶槽中填充第二载冷剂102,第二载冷剂102提前降低至冰晶成核点。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鳍片式管连接。将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连接,启动泵机2,使得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盘管1的鳍片式管和便携式蓄冷保温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1)为双重结构,包括内管,内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内管外部填充第二载冷剂(102);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内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包括制冷盘管(1)、泵机(2)、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中储存第一载冷剂(101),所述第一载冷剂(101)在制冷端完成蓄冷;所述制冷盘管(1)为双重结构,包括内管,内管中填充第一载冷剂(101)、内管外部填充第二载冷剂(102);所述便携式蓄冷保温罐(3)通过泵机(2)与制冷盘管(1)的内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低温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圆管或鳍片式管。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渊蓝广林覃振福闫少明韦福佳吴雨玄肖云清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