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75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及其支撑的主梁总成,主梁总成上设有起吊小车,后支腿外侧的主梁总成向外有悬臂梁,支腿下方有下导梁,所述前支腿处设有辅助支腿总成,所述下导梁总长大于一个桥梁跨度,下导梁上设有前支轮总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由于取消了安装在架桥机前端的悬臂梁和辅助天车部分,极大地减轻了架桥机的自重及过孔时前支腿对下导梁的压力,故可使下导梁的重量减轻,节约了成本,同时增加了过孔时的稳定性,施工运行更安全、快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
本技术涉及在铁路、公路以及城市道路桥梁施工生产中使用的一种下导梁架桥机。
技术介绍
传统架桥机多采用悬臂过孔方式,即过孔时前支腿悬空,利用中、后支腿行走过孔。随着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设计的桥梁跨度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重,桥机自重也随着大幅度增加,如果仍采用悬臂过孔方法,由于中支腿对桥面的压力过于集中,势必对已架桥梁产生负面影响,为解决此难题,下导梁架桥机应运而生。现有下导梁架桥机的导梁为单跨式,即下导梁长度与桥梁跨度相等,为解决下导梁过孔问题,在主梁架前端增加了一段悬臂梁,梁上安装有辅助天车,由辅助天车吊起下导梁完成过孔。这种单跨式下导梁架桥机自重大,过孔时前支腿对下导梁的压力很集中,过孔时桥机运行的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身重量轻,过孔运行安全稳定的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及其支撑的主梁总成,主梁总成上设有起吊小车,后支腿外侧的主梁总成向外有后悬臂梁,支腿下方有下导梁,所述前支腿处设有辅助支腿总成,辅助支腿总成与下导梁滚动配合,所述下导梁上还设有前支轮总成,下导梁总长大于一个桥梁跨度。所述辅助支腿总成包括伸缩腿、行走轮箱和悬挂轮,伸缩腿根部向上固定在前支腿横梁上,行走轮箱和悬挂轮位于伸缩腿的伸缩杆端;所述前支轮总成包括支架、前支轮和自走轮,前支轮和自走轮装在支架上。所述下导梁长度是一个桥梁跨度的1.3到1.7倍,所述超出的0.3到0.7倍长度的引导梁与下导梁体活动连接。所述下导梁两边上下设有轨道,其上轨道卡在辅助支腿总成的行走轮箱和悬挂轮之间,下轨道卡在前支轮总成的前支轮和自走轮之间。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由于取消了安装在架桥机前端的悬臂梁-->和辅助天车部分,极大地减轻了架桥机的自重及过孔时前支腿对下导梁的压力,故可使下导梁的重量减轻,节约了成本,同时增加了过孔时的稳定性,施工运行更安全、快捷。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传统单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本技术架桥机下导梁过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右视放大图;图5所示为桥机过孔前的位置示意图;图6所示为桥机过孔后的位置示意图;图7所示为下导梁过孔前的位置示意图;图8所示为下导梁过孔中的位置示意图;图9所示为下导梁过孔后的位置示意图;图10所示为下导梁过最后一孔时的位置示意图;图11所示为图10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1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2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14所示为架梁时的位置示意图;图15所示为图14的后续步骤示意图;图16所示为架梁后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传统单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中,包括由前支腿3和后支腿5支撑的主梁总成2,主梁总成2上设有后起吊小车6和前起吊小车6’,后支腿5为“O”型支腿,该侧的主梁总成2向外有后悬臂梁16,前支腿3一侧的主梁总成2向外也有前悬臂梁17,前悬臂梁17上安装有辅助小车7,前支腿3旁边设有辅助支腿总成4,支腿下方有下导梁1,下导梁1长度等于一个桥梁跨度。下导梁1过孔时,由前悬臂梁17上的辅助小车7吊起下导梁1完成过孔。这种单跨式下导梁架桥机自重大,运梁车21喂梁20然后架设到桥墩上,桥机过孔时后支腿5对已架梁20的压力和前支腿3对下导梁1的压力很集中,为增加下导梁1承受力,下导梁1很笨重,这样又导致下导梁1过孔时桥机运行的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如图2、3、4所示,本技术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包括前支腿3和后-->支腿5及其支撑的主梁总成2,主梁总成2上设有后起吊小车6和前起吊小车6’,后支腿5为“O”型支腿,该侧的主梁总成2向外有后悬臂梁16,支腿下方有下导梁1,下导梁1包括梁体8及支撑梁体8的支腿9和前支轮总成18,梁体8的两边上下设有轨道。前支腿3下部设有辅助支腿总成4,辅助支腿总成4包括伸缩腿13、行走轮箱14和悬挂轮15,伸缩腿13根部向上固定在前支腿3的横梁上,行走轮箱14和悬挂轮15位于伸缩腿13的伸缩杆端,梁体8的上轨道卡在行走轮箱14和悬挂轮15之间,行走轮箱14和悬挂轮15与下导梁1的梁体8上轨道滚动配合。前支轮总成18包括支架10、前支轮11和自走轮12,前支轮11和自走轮12装在支架10上,下导梁1的梁体8下轨道卡在前支轮11和自走轮12之间。下导梁总长约为桥梁跨度的1.5倍,由两截组成,下导梁体8长度等于一个桥梁跨度,加长一截引导梁8’通过销钉与下导梁体8活动连接,其上部为斜面。因为在下导梁体8前部又设置了半跨引导梁8’,所以本技术架桥机的名称定为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由于增加的引导梁8’受力很小,故其重量很轻,将其上部设为斜面是为进一步减轻引导梁8’重量。又由于和传统单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相比取消了安装在架桥机前部的前悬臂梁17和辅助小车6部分,极大地减轻了架桥机的自重和过孔时前支腿对下导梁的压力,因此下导梁体8的重量也可以相应减轻。使用本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进行架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桥机过孔①过孔前准备:拆除所有障碍,铺设轨道;②顶升辅助支腿中的伸缩腿液压缸,使前支腿脱离桥墩;③启动行走机构,使桥机沿轨道前行到预定位置;④提升辅助支腿的伸缩腿液压缸,使前支腿落到桥墩上;⑤校正定位,固定前支腿和后支腿,(2)下导梁前移过孔①提升辅助支腿,使悬挂轮将下导梁前端提起,直至前支轮脱离桥墩;②用起吊小车提起下导梁尾部,使其脱离桥墩并略低于下导梁前段;③起吊小车前移,下导梁在起吊小车和悬挂轮作用下向前移动,直至其前端到达下一桥墩上方的预定位置为止;④起吊小车再次提升,使其略高于悬挂轮,此时下导梁形成前低后高的坡度,使前支轮上的自走轮带动前支轮自动滑行到下一桥墩上方;-->⑤下导梁下落,使前支轮落到桥墩上,测量定位并固定前支轮;⑥起吊小车带动下导梁继续前移,下导梁在前支轮和悬挂轮的导引下继续前移到预定位置;⑦辅助支腿下落,使下导梁尾部与桥墩接触,测量定位并对下导梁支腿进行固定,(3)架梁①运梁车喂梁之前,用后支腿千斤顶顶起后支腿,使车轮悬空,垫箱承力,架桥机前、后支腿分别锚固在墩和梁上;②运梁车喂梁;③运梁车载梁行至架桥机尾部,停止并制动;④前起吊小车吊起梁体前端;⑤前起吊小车托梁和运梁车上后移梁台车配合,前移梁体到梁体前端行至架桥机主梁一半处;⑥梁体继续前移,梁体后端至架桥机尾部;⑦后起吊小车吊起梁体后端;⑧前、后起吊小车共同前移梁体;⑨前、后起吊小车吊梁行至架桥机架梁梁位上方,落梁至距离桥墩200mm:⑩前后、左右调整梁体位置,梁体就位。本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的架梁方法步骤(2)下导梁前移过最后一孔的步骤如下:①提升辅助支腿,使悬挂轮将下导梁前端提起,直至前支轮脱离桥墩;②用起吊小车提起下导梁尾部,使其脱离桥墩并略低于下导梁前段;③起吊小车前移,下导梁在起吊小车和悬挂轮作用下向前移动,直至其前端到达最后一个桥墩上方的预定位置为止;④起吊小车再次提升,使其略高于悬挂轮,此时下导梁形成前低后高的坡度,使前支轮上的自走轮带动前支轮自动滑行到最后一个桥墩上方;⑤下导梁下落,使前支轮落到桥墩上,测量定位并固定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及其支撑的主梁总成,主梁总成上设有起吊小车,后支腿外侧的主梁总成向外有后悬臂梁,支腿下方有下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处设有辅助支腿总成,辅助支腿总成与下导梁滚动配合,所述下导梁上还设有前支轮总成,下导梁总长大于一个桥梁跨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及其支撑的主梁总成,主梁总成上设有起吊小车,后支腿外侧的主梁总成向外有后悬臂梁,支腿下方有下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处设有辅助支腿总成,辅助支腿总成与下导梁滚动配合,所述下导梁上还设有前支轮总成,下导梁总长大于一个桥梁跨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跨式下导梁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腿总成包括伸缩腿、行走轮箱和悬挂轮,伸缩腿根部向上固定在前支腿横梁上,行走轮箱和悬挂轮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发才宋鹏伟宋云鹏李卫国陶英喜吴贵臣王荣芝杨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华中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