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熔炼方法和熔炼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熔炼
,尤其是一种金属熔炼方法和熔炼炉。
技术介绍
在冶金领域中,用熔炼炉熔化金属是十分普遍而重要的工艺。熔化后的金属液体用于铸造各种形状的金属部件或合金部件。熔炼炉的炉体大都由规律的、平整的刚玉质或高铝材质的耐高温、耐磨、防渗耐火材料制成。在铝合金熔炼过程中,空气中水汽带来的氢及氧化夹杂是污染铝熔体的主要物质。高温下金属铝是与水汽化学反应,生成氢和氧化物(A12O2、Al2O、AlO)溶在铝液中,同时也极易吸收气体(H),其含量占铝熔体中气体总量的70—90%,而铸造铝合金中的主要缺陷——气孔和夹渣,就是由于残留在合金中的气体H和氧化物等固体颗粒造成的。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熔体,不仅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熔炼工艺,而且熔体的精炼净化处理也是很重要的。目前,铝合金熔炼技术主要是通过向熔化铝液中加入精炼剂的方式进行精炼净化处理的。常用精炼剂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两种:a)【氯化钠+氯化钾+冰晶石】体系+氟硅酸钠+硝酸盐或硫酸盐或碳酸盐+少许六氯乙烷;b)【氯化镁+氯化钾+钾冰】体系+氟硅酸钾+硝酸盐或硫酸盐或碳酸盐+少许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通过向金属熔液中持续通入惰性气体,并根据金属熔液各个阶段调节通入所述惰性气体的参数,使金属熔液一直处于被搅动状态以保持金属熔液的均匀性;通入的所述惰性气体微小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将金属熔液中生成的H和氧化物吸附并夹带出去,从金属熔液表面逸出,起到精炼金属熔体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通过向金属熔液中持续通入惰性气体,并根据金属熔液各个阶段调节通入所述惰性气体的参数,使金属熔液一直处于被搅动状态以保持金属熔液的均匀性;通入的所述惰性气体微小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将金属熔液中生成的H和氧化物吸附并夹带出去,从金属熔液表面逸出,起到精炼金属熔体的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熔液内部设有多个通气装置,所述各个通气装置在所述金属熔液内部均匀分布,所述各通气装置具有孔径为0.001mm~1mm的细小气孔,且所述各通气装置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惰性气体供应装置;所述熔炼过程在熔炼炉内进行,且所述熔炼炉的炉体的边角处设有所述通气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熔化步骤:开启炉体加热系统,待金属开始熔化,即开始向炉体内的金属熔液通气,此时通气参数为0.05~0.5m3/h.m2,气压0.01~0.05Mpa,防止金属熔融时堵塞通气装置,直至金属熔化完成;S2合金化搅拌步骤:投入合金成分,关闭炉门,加大通气流量和通气压力进行搅拌,此时通气参数为1.2~2.5m3/h.m2,气压1.0~1.8Mpa,持续不少于5min,实现合金化组分的均匀性和炉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S3炉内净化步骤:减小通气参数,降低至0.2~0.5m3/h.m2,气压0.05~0.10Mpa,持续不少于10min,将金属熔液中生成的H和氧化物吸附并夹带出去,起到精炼净化作用;S4出炉净化步骤:开启炉门,金属熔液出炉进入在线除气和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在此过程中炉内的金属熔液始终保持S3的通气状态,直至铸造结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S3中,还包括间歇性冲刷步骤,即控制所述各通气装置每间隔2~5min的时间突然以3~5倍的基本工作参数通入惰性气体,且各个所述通气装置错落分开进行通气冲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熔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气装置的基本工作参数为:使各通气装置吹出的惰性气体能够在炉体金属液表面吹出高度为20~50mm且扩散直径为400~600mm区域的微小气泡为基准,调整好各通气装置的基本工作参数。6.一种金属熔炼炉,所述金属熔炼炉包含炉体(20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201)底部的炉壁(200)上安装多个透气塞(100),所述透气塞(100)具有孔径为0.001mm~1mm的细小气孔;所述各透气塞(100)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惰性气体供应装置,所述各透气塞的管道上设有调压阀、节流阀和流量控制器,所述调压阀、节流阀和流量控制器连接控制柜,由该控制柜分别独立控制和控制各个所述透气塞(100)的工作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塞(100)在该炉体(201)底部均匀分布排列,且所述各透气塞(100)的透气面直径为2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东杰,柯昱成,柯金平,陈群,何少平,游昌开,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