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桂花专利>正文

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42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胶粘剂是以自愈合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负载进行再生处理后的具有抗菌、防霉、吸湿效果的竹炭粉混合制备成微胶束核,再与具有很强纤维结合能力的抗菌材料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的微胶束壳材料,按照特定比例制备成微胶束型抗菌修复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羽毛球抗菌胶粘剂接枝性能好,具有很好的抗菌防霉吸湿能力与自愈合效果,同时抗菌材料具有再生性能,具有很好的耐水性、涂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粘剂
,特别涉及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兼顾的运动。对于爱好打羽毛球的朋友来说,羽毛球是个易耗品,一场比赛下来,消耗个半桶球问题还是不大的,遇上质量好点的,数量相对而言就会少些。羽毛球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粘合剂将羽毛与球头粘合在一起,但是一些低质量的粘合剂粘合效果不好,羽毛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羽毛就会和球头分离,严重影响羽毛球的使用效果。羽毛球胶粘剂包括羽毛球包头胶粘剂,羽毛球拼接胶粘剂,羽毛球底胶粘剂,羽毛球线胶粘剂。通常的羽毛球底胶粘剂及羽毛球线胶粘剂是以硝化棉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用醋酸丁酯等酯类作为溶剂,但硝化棉易燃,难储存、醋酸丁酯等酯类的气味较大,并且这种胶粘剂还存在着成膜后粘接强度低,涂膜脆,易断裂的缺点。专利技术专利CN200810244332.9,羽毛球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羽毛球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胶粘剂包括以下物质:聚乙烯醇缩丁醛、丙二醇甲醚、酮醛树脂(马来酸酐)、无水乙醇,其制备方法为:把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升温到70-75℃,搅拌至聚乙烯醇缩丁醛完全溶解,再加入酮醛树脂或马来酸酐,加完后搅拌1-2小时,降温至35-40℃,再加入丙二醇甲醚,加完后搅拌1-2小时,冷却至室温即可。该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含有硝化棉,同时还具有耐水性好、粘接强度好、涂膜稳定性好的特点。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050137.8,一种羽毛球胶粘剂,该专利技术的一种羽毛球胶粘剂,配组份包括聚乙烯醇丁醛、无水乙醇、酮醛树脂、丙二醇甲醚、醋酸乙烯酯、氧化镁、硫化钠。采用该配方制得的羽毛球胶粘剂,具有粘合性能极强,牢固度好,弹性好,硬度适中,耐扣杀、外观透明、有光泽、干燥后表面光滑的特点。胶水无味、无毒,符合环保要求,防收缩、干燥后不会出现线圈或底部胶水含胶量较少、无胶等现像。原料易得、制法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时操作方便。专利技术专利CN201710579196.8,一种羽毛球制作用粘合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α-甲基苯乙烯树脂85重量份、聚酰亚胺25重量份、聚乙烯醇46重量份、聚酰亚胺10重量份、铝酸钴5重量份、氯化镁1重量份、季戊四醇3重量份、氯化钙2重量份、二甲基硅油12-16重量份、基丙烯酸酯4-8重量份、氨水10-20重量份、石墨烯6-8重量份、聚二烷基硅氧烷3-7重量份。该专利技术组分配置合理,无刺激性,制作成本低,粘合性能高,能够有效将羽毛与球头粘合,粘合效果好,同时,该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耐高低温性、防腐蚀性、耐候性等性能。羽毛球头和羽毛的粘接性能决定了的羽毛球质量的好坏,同时,羽毛球的羽毛抗菌防霉也是我们应该所关注的,在羽毛球储存过程中,羽毛的保护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按重量份数比,以5~10份自愈合载体材料负载20~30份竹炭微粉溶液、15~20份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液后作为再生微胶束核,以1~4份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溶液和芳香精油作为微胶束壳层材料,与马来酸酐5~10份、丙二醇甲醚10~15份混合制备而成。将具有抗菌防霉能力的竹炭粉进行再生改性后与自愈合材料2,2’-(1,2-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负载于二氧化硅纳米微球材料上作为核,将具有很强结合度与抗污能力的异氰酸酯甜菜碱进行封闭后作为壳制备成的微胶束胶粘剂,制备而得的胶粘剂使得羽毛抑菌后通过漂白作用能使竹炭粉恢复抑菌能力,延长羽毛球的储存时间,羽毛球的羽毛在外力撕扯或者洗涤下破裂会使微胶束壁跟着破裂,释放出自愈合材料,经毛细作用能使纤维间通过氢键结合进行自动修复,阻止羽毛表面产生断层;同时在低温烘烤(45~50℃)下能使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解封,提高甜菜碱的抗菌能力,同时异氰酸酯稳定分散使羽毛球头和羽毛稳定结合不易于脱离,提高了羽毛球的耐打性;再生型竹炭微粉中含有的再生抗菌物质乙内酰脲衍生物含量影响其再生温度,随着其含量增加再生温度增高,而羽毛球洗涤温度一般不超过50℃,竹炭微粉的加入能有效的增加低温下再生乙内酰脲的再生性能,按照自愈合材料与竹炭微粉溶液体积比为1:(2~3)进行配比,能使胶粘剂在常温下进行抗菌竹炭和乙内酰脲的再生;自愈合材料2,2’-(1,2-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对纤维具有很好的结合能力,自愈合材料含量影响微胶束壳的机械性能,含量过大,壳不易破碎无法达到自愈合效果,含量过低壳易破碎会使自愈合材料泄露;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能使胶粘剂很好的与羽毛球头结合,同时使甜菜碱发挥出很好的抗菌性能,其含量低时结合能力和抗菌能力不佳,含量过高时,所需要的解封闭温度会很高,无法在洗涤温度或者晾晒温度下达到解封闭释放甜菜碱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制备方法如下:A.再生型炭微粉溶液的制备(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其体积0.9%~1.5%的聚乙烯醇,在水浴锅内加热到100℃,并在电动搅拌器的作用下搅拌至完全溶解;(2)将去离子水体积10%~25%的3000~4000目竹炭微粉加入到(1)中的溶液中,均匀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分散,得到竹炭微粉溶液;(3)在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子的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KOH的水溶液50mL,体系加热至60℃,边搅拌边慢慢滴加含0.1~0.3mol烯丙基溴的甲醇溶液20mL,反应2h后冷却,得到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液,即AM溶液;所述的5,5-二甲基乙内酰脲、氢氧化钾物质的量比为1:1;所述的KOH物质的量为0.1~0.2mol;(4)在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子的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AM溶液50~60mL,在60~70℃下,边搅拌边逐滴加入竹炭微粉溶液30~50mL,反应60~100min后,冷却得到再生型竹炭微粉溶液;B.自愈合载体材料的制备(1)分别量取18~21mL去离子水和9~12mL无水乙醇加入到50mL圆底烧瓶中,混合溶液中加入0.1~0.3g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和1.5~2.5mL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0.5~1mL正硅酸乙酯,40℃水浴锅中搅拌2h后,离心机离心去除未反应的悬浊液后用无水乙醇分散,离心洗涤两次,离心条件为25℃,10000rpm,20min,将得到的沉淀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干燥,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粉末;(2)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粉末100~120mg分散在20~24mL乙醇溶液中,超声混合后,加入0.5~1mL硅烷偶联剂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MPS),磁力搅拌30min后完成,通过无水乙醇离心洗涤多次,离心条件为25℃,10000rpm,20min,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40℃真空干燥,得到接枝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3)取10~15mg接枝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于真空瓶中,抽真空,造成瓶内负压的状态,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射0.5~1mL2,2’-(1,2-乙二基双氧代)双乙硫醇(DODT)和0.5~1mL无水乙醇混合溶液,多次反复抽真空,以使介孔微球达到充分的负载,同时搅拌12h,用无水乙醇洗涤,25℃,10000rpm下离心20min除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比,以5~10份自愈合载体材料负载20~30份竹炭微粉溶液、15~20份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液后作为再生微胶束核,以1~4份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溶液和芳香精油作为微胶束壳层材料,与马来酸酐5~10份、丙二醇甲醚10~15份混合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毛球抗菌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比,以5~10份自愈合载体材料负载20~30份竹炭微粉溶液、15~20份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液后作为再生微胶束核,以1~4份封闭异氰酸酯甜菜碱溶液和芳香精油作为微胶束壳层材料,与马来酸酐5~10份、丙二醇甲醚10~15份混合制备而成。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羽毛球抗菌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再生型竹炭微粉溶液的制备(1)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其体积0.9%~1.5%的聚乙烯醇,在水浴锅内加热到100℃,并在电动搅拌器的作用下搅拌至完全溶解;(2)将去离子水体积10%~25%的3000~4000目竹炭微粉加入到(1)中的溶液中,均匀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分散,得到竹炭微粉溶液;(3)在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子的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5-二甲基乙内酰脲和KOH的水溶液50mL,体系加热至60℃,边搅拌边慢慢滴加含0.1~0.3mol烯丙基溴的甲醇溶液20mL,反应2h后冷却,得到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溶液,即AM溶液;(4)在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子的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AM溶液50~60mL,在60~70℃下,边搅拌边逐滴加入竹炭微粉溶液30~50mL,反应60~100min后,冷却得到再生型竹炭微粉溶液;B.自愈合载体材料的制备(1)分别量取18~21mL去离子水和9~12mL无水乙醇加入到50mL圆底烧瓶中,混合溶液中加入0.1~0.3g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和1.5~2.5mL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0.5~1mL正硅酸乙酯,40℃水浴锅中搅拌2h后,离心机离心去除未反应的悬浊液后用无水乙醇分散,离心洗涤两次,离心条件为25℃,10000rpm,20min,将得到的沉淀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干燥,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粉末;(2)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粉末100~120mg分散在20~24mL乙醇溶液中,超声混合后,加入0.5~1mL硅烷偶联剂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MPS),磁力搅拌30min后完成,通过无水乙醇离心洗涤多次,离心条件为25℃,10000rpm,20min,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40℃真空干燥,得到接枝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3)取10~15mg接枝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于真空瓶中,抽真空,造成瓶内负压的状态,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射0.5~1mL2,2’-(1,2-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桂花
申请(专利权)人:潘桂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