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202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模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含有树脂层的脱模膜,树脂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100质量份、含羟基树脂10~1000质量份和交联剂0.3~50质量份,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含有酸改性成分、丙烯酸酯成分和烯烃成分,烯烃成分含有丙烯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脱模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模膜,适合作为用于保护具有粘合性、粘接性的胶带、膜等的膜。
技术介绍
粘合·粘接膜、片(以下简称为粘合片)被广泛用作装饰板、涂装钢板、窗玻璃、液晶面板、相位差板、导光板等的表面保护用膜等,被用作柔性印刷基板、航空器等的构成部件。为了防止粘连、保护粘合·粘接面(以下简称为粘合面),这些粘合片在粘合面贴附有脱模膜。一般而言希望脱模膜具有适当的粘接强度以便在制造工序中不会因轻微的振动、冲击而剥离且在剥离时能够顺利地剥离。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聚酯膜上设置含有聚丙烯系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层而成的脱模片。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覆盖层(coverlay),是在由基膜和粘接剂构成的粘合片上层叠保护片(脱模膜)而成的保护膜,贴合拉伸聚丙烯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冲裁性良好的保护片(脱模膜),脱模层为拉伸聚丙烯膜。另一方面,粘合剂成分为反应性(固化性)树脂的粘合片存在下述问题:如果贴合脱模膜并在室温下长期保管,则粘合片的粘合力经时激增,脱模膜无法从粘合片剥离。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使用有机硅系脱模剂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09341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04150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0161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的脱模片、构成专利文献2的保护膜的保护片虽然合于连同所贴附的脱模片、保护片一起进行开孔的冲裁加工,但在贴附有脱模片、保护片的状态下仅对粘合片进行冲裁加工(所谓的半切割)时,有时脱模片、保护片从粘合片浮起。如果这些脱模片、保护片产生浮起,则经部件的模具冲裁后的粘合片有时在搬运时脱落。另外,使用专利文献3的有机硅系脱模剂的脱模膜即便被贴附于粘合片并在室温下长期保管,脱模性也不会经时下降,经时稳定性优异,但有机硅系脱模剂中所含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硅化合物有时移至粘合片的粘合剂表面而残留。残留在粘合片的粘合剂表面的有机硅化合物不仅引起粘合剂的粘合力的降低,而且成为排斥印刷油墨或引起电导通不良的原因。因此,特别是对于覆盖层、电磁波屏蔽膜等电子部件用的粘合片,要求开发一种完全不使用有机硅类的“无有机硅”的脱模膜。即,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膜,其兼具在将脱模膜贴附于粘合片的状态下仅对粘合片进行冲裁的半切割等加工时,具有能够抑制从粘合片浮起的适当的粘接强度,而且即使在贴附于粘合片并在室温长期保管时,也能够与保管前毫无差异地顺利剥离这样的相反的效果,并且在剥离时脱模剂不会移至粘合片的粘合剂表面。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基材膜上形成具有特定的组成的树脂层,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为下述(1)~(11)。(1)一种脱模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的脱模膜,树脂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100质量份、含羟基树脂10~1000质量份和交联剂0.3~50质量份,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含有酸改性成分、丙烯酸酯成分和烯烃成分,烯烃成分含有丙烯成分。(2)根据(1)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下,且丙烯成分的含量为1~96质量%。(3)根据(1)或(2)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与丙烯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丙烯酸酯成分/丙烯成分)为0.1/99.9~25.0/75.0。(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烯烃成分中的丙烯成分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烯烃成分不含1-丁烯成分。(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和丙烯成分的含量的合计与酸改性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丙烯酸酯成分+丙烯成分)/酸改性成分)为99/1~95/5。(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树脂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和丙烯成分的含量的合计与交联剂的含量的质量比((丙烯酸酯成分+丙烯成分)/交联剂)为99/1~90/10。(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是含有酸改性成分和丙烯酸酯成分的树脂与含有酸改性成分和丙烯成分的树脂的混合物。(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基材膜为聚酯膜或聚酰胺膜,树脂层的厚度为0.01~1μm。(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用于具有固化性树脂的粘合剂的粘合片。(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在电磁波屏蔽膜用途中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脱模膜,其具有即使在半切割等冲裁加工工序中也不会产生浮起的程度的适当的粘接强度,另外,即使在贴附于粘合片的状态下在室温长期保管时也具有与保管前同等优异的脱模性,此外在剥离时脱模剂不会移至粘合片的粘合剂表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脱模膜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树脂层需要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含羟基树脂和交联剂。本专利技术中,构成树脂层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需要含有酸改性成分、作为烯烃成分的丙烯成分和丙烯酸酯成分。本专利技术中,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可以为作为单独的树脂含有这3种成分的树脂,另外,也可以为混合2种以上的含有这3种成分的一部分的树脂,在混合物中含有这3种成分的树脂。本专利技术中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优选以后述的质量比含有上述3种成分,因此,优选混合2种以上的含有3种成分的一部分的树脂。本专利技术中,酸改性聚烯烃树脂需要含有丙烯成分作为烯烃成分。从脱模性的方面考虑,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96质量%、1~92质量%或1~90质量%,更优选为30~96质量%、30~92质量%或30~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96质量、40~92质量%或40~90质量%,特别优选为50~96质量%、50~92质量%或50~90质量%。为了能够对得到的树脂层赋予适当的剥离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剥离力的经时增加,烯烃成分中的丙烯成分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本专利技术中,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烯烃成分可以含有除丙烯成分以外的烯烃成分,作为除丙烯成分以外的烯烃成分,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乙烯、异丁烯、2-丁烯、1-丁烯、1-戊烯、1-己烯等碳原子数2~6的烯烃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从长期保管后的剥离性、冲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烯烃成分不含1-丁烯。本专利技术中,作为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酸改性成分,可举出不饱和羧酸成分,具体而言,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衣康酸酐、富马酸、巴豆酸等以及不饱和二羧酸的半酯、半酰胺等。其中,为了在后述的树脂的水性分散化中使树脂稳定地分散,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特别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可以含有2种以上的这些酸改性成分。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酸改性成分的比例优选为1~10质量%,更优选为1.5~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酸改性成分的比例小于1质量%时,树脂层中所含的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的脱模膜,树脂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100质量份、含羟基树脂10~1000质量份和交联剂0.3~50质量份,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含有酸改性成分、丙烯酸酯成分和烯烃成分,烯烃成分含有丙烯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5 JP 2016-020425;2016.08.31 JP 2016-168701.一种脱模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具有树脂层的脱模膜,树脂层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100质量份、含羟基树脂10~1000质量份和交联剂0.3~50质量份,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含有酸改性成分、丙烯酸酯成分和烯烃成分,烯烃成分含有丙烯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下,且丙烯成分的含量为1~96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中的丙烯酸酯成分与丙烯成分的含量的质量比即丙烯酸酯成分/丙烯成分为0.1/99.9~25.0/75.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特征在于,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烯烃成分中的丙烯成分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穴田有弘奥村畅康阪仓洋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