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58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层间滑移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步骤是:1.铺筑完下卧层,在下卧层上用机械方法形成凹凸表面;2.结束后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3.根据要求铺设的层数,按上述步骤1、2进行多层摊铺,直至摊铺完毕。为了进一步增强层间的粘结力,可以在完成步骤1后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然后在粘结层上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是由两层或三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组成,由于路面是 分层铺筑,所以层间滑移是实际使用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层间滑移是指在面 层与面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不足时,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上、 下两个面层之间产生滑移,并在路面上产生推移,拥包等路面病害的现象。 现行的沥青路面层间处理方法是对分层摊铺的沥青路面,在其层与层之间以 喷洒粘层油的方式进行层间粘结,进而实现完全连续的整体。即在铺筑完下 卧层养生结束后,喷洒一层粘层油,然后再铺筑一层面层,粘层油作为主要 的层间粘结手段,起着最主要的连接作用。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粘层油的 材料、喷洒技术和实际施工的情况复杂多变,往往粘结效果不理想,特别对 一些长、大纵坡、弯道、弯桥和超载现象严重的路段,层间的剪切力较大, 而粘层油的粘结作用有限,因此常出现层间滑移,路面出现推移、拥包等早 期病害,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层间滑移的高等级公路沥 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 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铺筑完下卧层,在下卧层上用机械方法形成凹凸表面;2、 结束后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3、 根据要求铺设的层数,按上述步骤1、 2进行多层摊铺,直至摊铺完毕。为了进一步增强层间的粘结力,可以在完成步骤1后,在上述的具有凹 凸表面的下卧层上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待养生结束后在粘结层上 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上述的形成凹凸表面可以是采用具有凹凸表面的碾压辊或碾压板在下卧 层上进行碾压而形成凹凸表面;也可以用刨、铣方式形成凹凸表面。当采用具有凹凸表面的碾压辊或碾压板在下卧层上进行碾压时,下卧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最好在90 15(TC,其压实度在80% 95%,这样不但可以 方便地进行碾压,达到凹凸面的要求,而且也不会影响下卧层的结构和性能。上述的形成凹凸表面可以是先在下卧层上撒布碎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硬 质材料块,然后通过碾压使碎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硬质材料块部分地嵌入下 卧层中,从而形成凹凸表面。与碾压方式同理,通过碾压使碎石或混凝土预 制块等硬质材料块部分地嵌入下卧层时,下卧层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最好在 90 150°C,其压实度在80% 95%。上述凹凸表面从俯视方向看,从路面的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是连续的条状 或断续的条状凹槽。可以是直线条、曲线条或折线条凹槽中的一种,或是由 直线条、曲线条交叉形成的网状凹槽。上述凹凸表面凹槽的纵剖轮廓可以是由三角形、方形、梯形、不规则多 边形或圆弧形等中的一种所形成的齿形轮廓,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齿形轮廓。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沥青面层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的形状,在凹凸不平的 下卧层上摊铺新的沥青面层时,新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会嵌入凹槽内,碾压结束 后,两层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如果施以粘油层,则增大了粘层油的接触 面积,因而加大了粘结力。这些措施的效果是增大了层间的滑移阻力,起到了抵抗剪应力的作用,显著提高了层间的粘结程度,从而有效地阻止层间滑移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的纵剖示意图。 图1B是图1A沥青路面层间凹凸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的纵剖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下卧层凹凸表面形成后的俯视图之一。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下卧层凹凸表面形成后的俯视图之二。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卧层凹凸表面形成后的俯视图之三。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的纵剖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的纵剖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沥青路面的纵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例是铺设两层的沥青路面,以下结合附图1A对施工过程加以说明。1) 在下卧层1的碾压过程中, 一般是在复压结束后(可以不进行终压), 当沥青混合料温度为IO(TC,压实度为95%时,用具有凹凸齿槽碾压轮的压 路机进行碾压,将平整的下卧层1碾压成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的纵剖轮廓 为梯形齿廓;2) 然后在下卧层的凹凸表面上洒布粘层沥青(即粘层油),形成一层粘 结层2;喷洒粘层油时,应注意控制喷洒量,以防在凹槽处出现淤积现象;3) 待养生结束后铺筑新的沥青面层3。为防止凹槽积水、积灰而造成层 间污染,养生结束后应立即铺筑新的沥青面层。如果要铺设第三层面层,则在第二层的碾压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温度 为100。C及压实度为95%时在第二层的表面进行凹凸碾压,然后洒布粘层沥青,待养生结束后铺筑第三面层。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铺设的沥青材料不是精细材料以及受碾压过程其他 因素的影响,上述压路机碾压路面后所形成的凹凸轮廓从总体上看是梯形, 所以实际上并不十分规则,如图1B所示。但这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保护的范围。实施例2在下卧层铺筑完成后,用铣刨机将平整的下卧层铣成凹凸的表面,清扫 干净后,再在其上喷洒粘层沥青,形成一层粘结层4,然后待粘结层养生结束 后立即铺筑新的沥青面层,上述的凹凸表面的纵剖轮廓为不规则多边形齿廓,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下卧层的凹凸表面从俯视方向看其凹凸可以是连续的直 线条ll,如图3所示;可以是断续的直线条12,如图4所示,其排列可以是 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如果采用碾压方式可以是曲线条13,如图5所示。在下卧层复压结束后,用碎石撒布车在下卧层表面按一定覆盖率撒布单 一粒径规格的碎石或者混凝土预制块,之后用轻型压路机进行适当碾压,使 碎石或水泥预制块的一部分嵌入下卧层表面,然后撒布粘层油,待养生结束 后再在其上铺筑新的沥青面层。此时碎石或预制块5嵌在面层之间,如图6 所示。实施例4下卧层凹凸表面的纵剖轮廓可采用齿形轮廓6,其齿顶向行驶方向7倾斜, 即齿顶并不位于相邻两齿根的中间,而是偏向行驶方向7,如图7所示。 实施例5下卧层凹凸表面的纵剖轮廓可采用齿形轮廓8,其齿顶向与行驶方向相反 的方向9倾斜,如图8所示。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铺筑完下卧层,在下卧层上用机械方法形成凹凸表面;2)结束后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3)根据要求铺设的层数,按上述步骤1、2进行多层摊铺,直至摊铺完毕。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完成 步骤1后,在上述的具有凹凸表面的下卧层上施以粘层油,形成一层粘结层, 待养生结束后在粘结层上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 说的形成凹凸表面是先在下卧层上撒布硬质材料块,然后通过碾压使硬质 材料块部分地嵌入下卧层中,从而形成凹凸表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形成凹凸表面是采用具有凹凸表面的碾压辊或碾压板在下卧层上进行 碾压而形成凹凸表面;或者用刨、铣方式形成凹凸表面。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碾 压使碎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硬质材料块部分地嵌入下卧层时,下卧层沥青混 合料的温度在90 150。C,其压实度在80% 95%。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具 有凹凸表面的碾压辊或碾压板在下卧层上进行碾压时,下卧层沥青混合料的 温度在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层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铺筑完下卧层,在下卧层上用机械方法形成凹凸表面;2)结束后再铺筑一层新的沥青面层;3)根据要求铺设的层数,按上述步骤1、2进行多层摊铺,直至摊铺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培华周振支张蔚林陶家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