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432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其中排气歧管隔热罩包括:外形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形状相配合的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其中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第一隔热罩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隔热罩的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形成为C型结构,C型结构包覆于排气歧管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隔热罩本体形成为C型结构,增大了隔热罩本体包覆的排气歧管的面积,增强了隔热罩本体的隔热能力,减小了排气歧管产生的热辐射对发动机机舱内的其他结构和零件造成的影响;同时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在制造和安装时都较为简单,避免了直接加工出一隔热面积较大的隔热罩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的发动机功率也在不断增到,导致发动机排气管的温度也逐渐上升。发动机排气歧管的表面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其强烈的热辐射会引起发动机机舱内的零部件老化加快,使发动机以及发动机周围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是直接导致零部件在高温条件下变形、融化,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当前,为减小排气歧管的热辐射作用,在排气歧管外侧设置有隔热罩,隔热罩包括重叠在一起的多重隔热板构成,每一隔热板都是一体成型,限制了隔热板以及隔热罩对排气歧管的包裹程度,使得隔热效率不高,仍存在热辐射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用以解决当前隔热罩对排气歧管的包裹程度不高导致的隔热效率不高,仍存在热辐射风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包括:外形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形状相配合的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其中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第一隔热罩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隔热罩的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形成为C型结构,C型结构包覆于排气歧管外侧。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一隔热罩还包括远离第二隔热罩的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三连接部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第一隔热罩的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弧面过渡。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二隔热罩还包括远离第一隔热罩的第四连接部,其中第二连接部沿第二方向设置,第四连接部沿第三方向设置,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弧面过渡。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一隔热罩上设置有多个朝向C型结构内部的凹陷结构,在每一凹陷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一安装孔,隔热罩本体通过螺栓穿设安装孔,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凹陷结构的数量为3个,且3个凹陷结构在第一隔热罩上呈三角形排布。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一隔热罩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隔热罩的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穿设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第一隔热罩与第二隔热罩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一隔热罩以及第二隔热罩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排气歧管以及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其中排气歧管隔热罩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隔热罩、动力系统及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连接,使隔热罩本体形成为C型结构,使得隔热罩本体所包覆的排气歧管的面积增大,增强了隔热罩本体的隔热能力,减小了排气歧管产生的热辐射对发动机机舱内的其他结构和零件造成的影响,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同时第一隔热罩和第二隔热罩的在制造和安装时都较为简单,避免了直接加工出一隔热面积较大的隔热罩的加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隔热罩;101、第一连接部;1011、第一连接孔;102、第三连接部;103、第一弧面;2、第二隔热罩;201、第二连接部;202、第四连接部;203、第二弧面;3、凹陷结构;4、安装孔;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包括:外形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形状相配合的隔热罩本体,隔热罩本体与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其中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隔热罩1以及第二隔热罩2;第一隔热罩1的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隔热罩2的第二连接部201固定连接形成为C型结构,C型结构包覆于排气歧管外侧。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连接,使隔热罩本体形成为C型结构,使得隔热罩本体所包覆的排气歧管的面积增大,增强了隔热罩本体的隔热能力,减小了排气歧管产生的热辐射,对发动机机舱内的其他结构和零件造成的影响,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同时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在制造和安装时都较为简单,避免了直接加工出一隔热面积较大的隔热罩的加工难度;利用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的固定连接组成隔热罩本体,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一隔热罩1和第二隔热罩2分开安装能避开排气歧管的复杂结构,便于安装。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一隔热罩1还包括远离第二隔热罩2的第三连接部102;其中,第一连接部101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三连接部102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第一隔热罩1的第三连接部102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通过第一弧面103过渡。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隔热罩1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01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三连接部102,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一弧面103过渡。第一隔热罩1向两个方向延伸,将第一隔热罩1包覆范围内的热辐射隔离,避免热辐射对机舱内中,布置于排气歧管垂直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其他结构或零件造成影响。采用第一弧面103过渡,使得第一隔热罩1的外表面圆滑过渡,提高了第一隔热罩1的美观性,避免了第一隔热罩1上具有尖锐部分对制造和安装人员带来安全风险,同时第一弧面103过渡减少了过渡区域的应力集中,进而减少了第一隔热罩1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几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第二隔热罩2还包括远离第一隔热罩1的第四连接部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形状相配合的隔热罩本体,所述隔热罩本体与所述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隔热罩(1)以及第二隔热罩(2);所述第一隔热罩(1)的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第二隔热罩(2)的第二连接部(201)固定连接形成为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包覆于所述排气歧管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形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形状相配合的隔热罩本体,所述隔热罩本体与所述排气歧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隔热罩本体包括:第一隔热罩(1)以及第二隔热罩(2);所述第一隔热罩(1)的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第二隔热罩(2)的第二连接部(201)固定连接形成为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包覆于所述排气歧管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罩(1)还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隔热罩(2)的第三连接部(10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1)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02)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隔热罩(1)的第三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之间通过第一弧面(103)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罩(2)还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隔热罩(1)的第四连接部(20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01)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202)沿第三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四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之间通过第二弧面(203)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霞谢超唐金平徐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