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件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79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杆件夹持器,包括上颚,下颚,与下颚旋转连接、且与上颚啮合的蜗杆;其中,上颚设有第一夹板,下颚设有第二夹板,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防滑棱,并能够通过旋转蜗杆、使与蜗杆相啮合上颚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距离。在实际使用时,将待夹持的杆件置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并旋转蜗杆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缩短、直至将杆件夹紧固定。因蜗杆与齿条啮合的自锁特性,蜗杆在停止运动时能够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锁定;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防滑棱,可有效制止夹持器绕杆件中心轴线的滑动,从而保证夹持器对于杆件的可靠抓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件夹持器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末端夹持固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杆件夹持器。
技术介绍
在农林、建筑等行业,存在大量高强度、高难度、高危险的操作,例如果实采摘、线缆架设、桁架拆装等,繁重的“三高”工作对人力要求较高,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很容易发生作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近些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身安全,较多的高危工作均逐步引入机器人作业,如采用攀爬机器人代替人力攀爬。攀爬机器人即利用夹持器与杆件相固定,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攀爬作业。但就现有技术而言,市面上的夹持器存在设计不足,夹持力度有限,实际使用时容易使夹持器与杆件之间出现滑动,并导致机器人的滑移,影响攀爬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夹持器与杆件之间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夹持器的滑移,是现阶段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件夹持器,该杆件夹持器能够提高夹持器与杆件之间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夹持器滑移,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一种杆件夹持器,应用于机器人末端的夹持固定,包括:上颚,所述上颚包括第一夹板和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固定的齿条,且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防滑棱;下颚,所述下颚包括第二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件夹持器,应用于机器人末端的夹持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颚(1),所述上颚(1)包括第一夹板(2)和与所述第一夹板(2)相固定的齿条(3),且所述第一夹板(2)上设有防滑棱(4);下颚(5),所述下颚(5)包括第二夹板(6)和与所述第二夹板(6)相连接的连接板(7),所述第二夹板(6)上设有防滑棱(4),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齿条(3)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实现所述下颚(5)与所述上颚(1)的套装;蜗杆(8),所述蜗杆(8)与所述下颚(5)可旋转的相连接,且所述蜗杆(8)与所述齿条(3)相啮合,并能够通过旋转所述蜗杆(8)调节所述第一夹板(2)与所述第二夹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件夹持器,应用于机器人末端的夹持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颚(1),所述上颚(1)包括第一夹板(2)和与所述第一夹板(2)相固定的齿条(3),且所述第一夹板(2)上设有防滑棱(4);下颚(5),所述下颚(5)包括第二夹板(6)和与所述第二夹板(6)相连接的连接板(7),所述第二夹板(6)上设有防滑棱(4),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齿条(3)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实现所述下颚(5)与所述上颚(1)的套装;蜗杆(8),所述蜗杆(8)与所述下颚(5)可旋转的相连接,且所述蜗杆(8)与所述齿条(3)相啮合,并能够通过旋转所述蜗杆(8)调节所述第一夹板(2)与所述第二夹板(6)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式电机(9),所述盘式电机(9)的旋转轴与所述蜗杆(8)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蜗杆(8)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件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电机(9)与所述蜗杆(8)之间连接有谐波减速器(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世超叶文驹姜浩朱海飞管贻生陈敏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