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起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92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起道车,具有一机架,机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起道机构及勾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由左、右机架及油箱构成,其中油箱的两侧由螺栓分别与左、右机架相固定连接,且油箱两侧与左、右机架的连接端间设有绝缘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铁路线路养路机械,尤其是一种特别适用于III型轨枕和火成岩石碴地段起道作业的铁道线路起道作业用液压起道车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钢轨起道作业装置,如中国专利号ZL00223906.X及ZL91230234.8公开的“门架式液压起道机”和“液压起道机钩轨装置”,其机架与油箱均为整体焊接结构,只在轨钩处设有绝缘尼龙套,其它部位无绝缘防联电措施,作业时易发生机架与钢轨相接触,导致轨道联电,改变行车信号,影响行车安全;上述“液压起道机钩轨装置”为一种单侧轨钩式起道装置,该结构的缺陷是造成轨道几何尺寸变大,整机受力不合理;而上述公知的“门架式液压起道机”虽然为双钩组合钩,由于其内、外挂钩为齿啮合结构,当其为双钩起吊钢轨时,钩轨油缸带动内挂钩运动,通过齿啮合结构,该内挂钩带动外挂钩同时运动将钢轨吊起,完成起道作业,该结构的起道力较小,内、外挂钩相啮合的齿易脱开,而起道机经常超负荷运转,因此零部件损坏率高,造成维修费用高,作业中也易出现故障,从而降低了安全系数。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道床所受动载荷不断增加,轨道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由石灰岩石碴陆续更换成火成岩石碴,轨枕重量由原来的250公斤增加到395公斤,使轨排自重和道床阻力加大,公知的液压起道机的起道力满足不了轨枕重量为395公斤的III型轨枕的起道作业要求,给大、中维修工作带来不便。当使用现有的一台起道机进行起道作业时,一次起道满足不了所需要的起道量,通常需两台起道机同时起道,浪费了人工。目前公知的起道机上、下道时,采用的下道杆均为圆形断面,容易滚动和移位,导致机子掉架,上下道不安全。因此,如何在III型轨枕和火成岩石碴地段起道作业,勾轨可靠,绝缘性能良好、安全上下道,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设计人鉴于上述公知结构存在的缺陷,遂乃构思研发加以改进,经过了潜心的研究之后,终于克服了上述缺陷,完成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道力大、勾轨牢固、绝缘性能好、上下道安全的液压起道车,以满足重型轨枕的起道作业需要。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液压起道车,具有一机架,机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起道机构及勾轨机构,所述机架由左、右机架及油箱构成,其中油箱的两侧由螺栓分别与左、右机架相固定连接,且油箱两侧与左、右机架的连接端间设有绝缘板。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油箱的上部设有动力机构及液压控制装置。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起道机构由起道油缸及支脚构成,该起道油缸分别设置在油箱的两侧,并固定于左、右机架上,所述支脚与其活塞杆端部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勾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机架上的勾轨油缸,其活塞杆的端部连接一横置连接杆,该横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轨钩连杆,所述轨钩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轨钩,且该轨钩相对设置,其钩头上部与机架枢接。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勾轨机构设置在起道机构的外侧。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起道车机架上起道油缸两侧设有下道支腿,其上装设有下道轮,该下道轮的下部可设置下道装置。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下道装置包括下道架,该下道架具有一支撑部,两下道滑道的一端与该支撑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可设置在下道轮下部的两方形下道杆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滑道为与下道杆相配合的方形滑道。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下道滑道与支撑部间设有加强筋,且滑道间亦设有连接梁。如上所述的液压起道车,所述下道滑道连接一支架。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是1、本技术的起道车机架与油箱采用分体连接构成,且在油箱两侧与左、右机架的连接端间设有绝缘板,当起升钢轨时保证两侧钢轨处于断路状态,杜绝了起道作业时轨道联电事故的发生,局部的施工作业不会影响全线列车的安全行驶,从而克服了公知技术在起道作业时经常发生的轨道联电,改变行车信号的事故,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2、本技术采用连杆带动双轨钩同步动作,提高了设备的起道力。克服了公知技术中当起道力过大时,两轨钩间相啮合的齿轮易脱开或破坏啮合齿轮的缺陷,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损坏率及作业故障率,同时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3、由于采用方形下道杆及下道滑道克服了公知的圆形断面下道杆的缺陷,使起道机上、下道时平稳,不会产生滚动和移位的现象,提高了上、下道的安全性能。4、本技术由于具有较高的起道力,因此单台即可满足作业要求,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力,且避免了超负荷作业,降低了故障率及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液压起道车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压起道车的左视示意图;图3A、B、C为本技术的机架主视、俯视及侧视示意图; 图4A、B为本技术的勾轨机构主视及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液压起道车整体结构示意图,表示下道机构设置于起道车下部的状态;图6A、B为本技术的下道杆示意图;图7A、B为本技术的下道架主视及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出的液压起道车如图1所示,具有一机架10,机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起道机构及勾轨机构,其中,所述机架由左、右机架101、102及油箱13构成,其中油箱13的两侧由螺栓分别与左、右机架相固定连接,且油箱两侧与左、右机架的连接端间设有绝缘板11,请配合参见图3A、B、C。所述油箱13的上部设有动力机构及液压控制装置。即液压油箱13上部一侧装有汽油机(柴油机或电动机)12,另一侧装有齿轮油泵14,手压泵15,手压泵15上部装有换向阀16;该部分结构可由公知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起道机构由起道油缸18及支脚20构成,该起道油缸分别设置在油箱的两侧,并藉由起道油缸支座19固定于左、右机架101、102,所述支脚20与其活塞杆端部相连接。所述勾轨机构设置在起道机构的外侧,包括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机架101、102上的勾轨油缸1,该勾轨油缸1通过支架3与机架固定设置,其活塞杆的端部连接一横置连接杆17,请配合参见图4A、B,该横置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轨钩连杆6,所述轨钩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轨钩8,且该轨钩8相对设置,其钩头上部通过销轴80与机架枢接,且该销轴80处设置绝缘尼龙套,使轨钩与机构保持绝缘连接。如图2、图5所示,所述起道车机架上起道油缸两侧设有下道支腿9,其上装设有下道轮21,该下道轮的下部可设置下道装置。配合参见图7A、B所示,所述下道装置包括下道架25,该下道架具有一支撑部251,两下道滑道252的一端与该支撑部25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可设置在下道轮21下部的两方形下道杆23相连接(如图6A、B所示),该滑道252为与下道杆相配合的方形滑道,且下道滑道252与支撑部251间设有加强筋,滑道间亦设有连接梁253,所述下道滑道连接一支架24。本技术的走行机构及下道支腿的结构可采用公知的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液压起道车工作时,汽油机(柴油机或电动机)12带动齿轮油泵14旋转产生高压油进入换向阀16,由换向阀16控制各个油缸的动作,起道时,操作换向阀16的操作杆,使高压油进入走行油缸4内,活塞杆回收,走行轮支架5抬起,整机下降,由与起道油缸18活塞杆相连接的支脚20支撑起道车,操作换向阀16使高压油进入勾轨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春邵春玉晋宏智牛鸿胜杨新华杜俊民高利惠徐加刚柳春生李健张立昌张学利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铁路工务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