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连弟专利>正文

一种尖轨调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44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尖轨调直器,由机架(1)、顶直机构(2)、支撑机构(3)组成,机架(1)的中部备有顶直机构(2),机架(1)的两端备有支撑机构(3),其特征在于:顶直机构(2)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作用力的方向线和两个支撑机构(3)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两个接触点在同一平面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直器,尤其是钢轨调直器。
技术介绍
尖轨是道岔不可缺少的零件之一,尖轨在吊运装卸或车轮长期碾压会发生变形,而其变形的主要形式是水平变形。尖轨的变形导致道岔在铺设过程中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影响轨道电路的连通,严重者可引起信号失灵,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特别是现有的新型道岔,其尖轨大部分为AT尖轨,该型号尖轨断面大,强度高,变形后很难调整。目前,铁路线路尖轨的调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矫正法,另一种是火焰加热矫正法。机械矫正法有作用于钢轨轨头的液压弯轨器和作用于钢轨轨底式液压直轨器。作用于钢轨轨头的液压弯轨器主要由机架、液压缸、偏心轮组成,液压缸顶头作用力及偏心轮的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钢轨轨头的侧面,由于钢轨轨头的侧面为垂直面,作业时不易脱开,而轨尖的侧面为斜面,采用该机具调直时,当液压缸达到一定压力时,弯轨器会发生倾斜脱落,而且易伤人,因此作用于轨头的液压弯轨器主要适用于普通钢轨调直或弯曲。作用于轨底式液压直轨器主要由机架及液压缸组成,该机调直道岔时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固定在轨枕上的基本轨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火焰加热调直尖轨方法是目前尖轨调直的主要手段,该方法主要采用氧气乙炔火焰加热尖轨变形变位。一般需加热至钢轨临界温度以上,然后施加外力,将尖轨调直,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使加热部位发生组织转变,造成钢轨断裂,危及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液压弯轨器调直尖轨不安全,调直困难,火焰加热方法危及行车安全的缺陷,技术提供一种尖轨调直器。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由机架(1)、顶直机构(2)、支撑机构(3)组成,机架(1)的中部备有顶直机构(2),机架(1)的两端备有支撑机构(3),其特征在于顶直机构(2)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作用力的方向线和两个支撑机构(3)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两个接触点在同一平面上,以确保作业时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不脱落。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两个支撑机构(3)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侧面腰部或侧面全高度接触。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支撑机构(3)是钩头(31),该钩头(31)固定在机架(1)上。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支撑机构(3)的钩头(31)备有钩头手柄(32),便于搬运。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钩头(31)备有支撑块(33),以加大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摩擦和磨损后易于更换。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顶直机构(2)是液压千斤顶或者丝杠千斤顶。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活塞杆(24)端头备有顶块(26),以加大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摩擦和磨损后易于更换。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丝杠千斤顶的丝杠顶端备有顶块(26),以加大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摩擦和磨损后易于更换。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机架(1)备有提手(11),便于搬运。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优点在于确保安全作业,便于流动作业,尖轨受力均匀,不发生扭曲变形;本尖轨调直器不仅能调直道岔普通尖轨、AT尖轨,而且还适用于43kg/m、50kg/m|、60kg/m钢轨的调直或弯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液压千斤顶的手动泵站(21)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并通过液压管(20)与液压缸(23)相连,液压缸(23)用螺栓固定在机架(1)的中部,顶块(26)安装在液压缸活塞杆(24)上,两个钩头(31)分别固定在机架(1)两端同一侧,支撑块(33)用螺栓固定在钩头(31)内侧,两提手(11)分别焊在机架(1)外侧,钩头(31)上焊有钩头手柄(32)。作业时,两个钩头(31)钩住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所需变形处,旋紧放油阀(25),往复搬动柱塞手柄(22),液压缸活塞杆(24)带动顶块(26)顶紧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轨腰,随着液压系统里压力上升,液压缸(23)里压力上升,推力加大,以两个钩头(31)上的支撑块(33)作为支撑点,使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变形,直至塑性变形,达到调直或弯曲的目的。本技术的支撑块(33)和顶块(26)作用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腰部,而且支撑块(33)和顶块(26)的作用力处于同一平面内,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受力面平整,作业过程中无脱落现象,保证人身安全。另外,本技术的钩头(31)上支撑块(33)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接触面至钩头(31)前部尺寸小于道岔基本轨与尖轨的尺寸,使钩头(31)顺利地放置于安装状态下的尖轨与基本轨之间,解决了道岔尖轨在安装状态下不拆卸即可进行调直,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尖轨调直器,由机架(1)、顶直机构(2)、支撑机构(3)组成,机架(1)的中部备有顶直机构(2),机架(1)的两端备有支撑机构(3),其特征在于顶直机构(2)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作用力的方向线和两个支撑机构(3)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上的两个接触点在同一平面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机构(3)与待调直尖轨或钢轨(4)的侧面腰部或侧面全高度接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3)是钩头(31)。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头(31)备有钩头手柄(32)。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头(31)备有支撑块(3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直机构(2)是液压千斤顶。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活塞杆(24)端头备有顶块(26)。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直机构(2)是丝杠千斤顶。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杠千斤顶的丝杠顶端备有顶块(26)。10.按照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的尖轨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备有提手(11)。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由机架、顶直机构、支撑机构组成,机架的中部备有顶直机构,机架的两端备有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顶直机构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上的作用力的方向线和两个支撑机构在待调直尖轨或钢轨上的两个接触点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提供的尖轨调直器的优点在于确保安全作业,便于流动作业,尖轨受力均匀,不发生扭曲变形;本尖轨调直器不仅能调直道岔普通尖轨、AT尖轨,而且还适用于43kg/m、50kg/m、60kg/m钢轨的调直或弯曲。文档编号E01B31/08GK2659936SQ200320104808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彭连弟, 刘俊海 申请人:彭连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连弟刘俊海
申请(专利权)人:彭连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