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66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7:24
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该主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侧部,该侧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该侧部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下侧部和上侧部;第一铰链轴,在侧部能够通过绕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向下且向内倾斜的轴线旋转而向前突出到侧支撑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一铰链轴将侧部联接到主部;以及第二铰链轴,在下侧部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向前立起的状态下,该第二铰链轴将下侧部联接到上侧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具头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请求于2017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04708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具体地涉及包括主部和侧部的交通工具头枕,主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且侧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
技术介绍
在车辆座椅中,已知一种用于从就座者的头部的后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该头枕包括侧支撑部,该侧支撑部也能够从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参见JP-A-2010-512278)。侧支撑部被联接到主部的一侧,用于在侧支撑部能够向前铰链式旋转的状态下从就座者的头部的后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以便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该头部的侧方被支撑。由于头枕包括侧支撑部分,因此头枕能够以从就座者的头部的后侧向该头部的侧方包裹头部的形式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在现有技术中,侧支撑部分相对于主部向上倾斜地铰链式旋转,使得头部的颞部能够从其斜下侧被支撑。然而,由于侧支撑部被构造成使得其倾斜立起的平坦表面抵靠头部的颞部以支撑头部,因此在从侧方进行支撑的角度方面,头部的颞部不能从其下侧被适当地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交通工具头枕中布置能够从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和下侧两者适当地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支撑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主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侧部,侧部包括头枕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侧部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下侧的下侧部和上侧的上侧部;第一铰链轴,在侧部能够通过绕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向下且向内倾斜的轴线旋转而向前突出到侧支撑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一铰链轴将侧部联接到主部,侧支撑位置是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该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被侧部支撑的位置;以及第二铰链轴,在下侧部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向前立起的状态下,该第二铰链轴将下侧部联接到上侧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侧部通过绕第一铰链轴旋转而相对于主部向前突出,因此侧部能够被设定成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被支撑的侧支撑状态。另外,侧部的下侧部绕第二铰链轴相对于上侧部向前立起,因此侧部能够被设定成通过下侧部从就座者的头部的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状态,同时通过上侧部实现侧支撑状态。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交通工具头枕,进一步包括第三铰链轴,该第三铰链轴将第一铰链轴联接到主部并且从第一铰链轴的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其中,侧部被构造成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三铰链轴的轴线相对于主部向前倾倒。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侧部绕第三铰链轴向前倾倒,因此侧部能够被设定成支撑就座者的横向卧倒的头部的状态。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交通工具头枕,其中,主部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下侧的下主部和上侧的上主部,并且其中,头枕进一步包括第四铰链轴,在下主部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向前立起的状态下,该第四铰链轴将下主部联接到上主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主部的下主部绕第四铰链轴相对于上主部向前立起,因此主部能够被设定成通过下主部从就座者的头部的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状态,同时实现通过上主部支撑就坐者的头部的状态。因而,能够通过下主部和下侧部以从头部的下侧大范围包裹头部的形式来支撑就座者的头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头枕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每个侧部突出到侧支撑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每个侧部的下侧部和主部的下主部从图2所示的状态立起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每个侧部向前倾倒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每个侧部的上侧部从图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倾斜地向内立起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每个侧部的下侧部向后缩回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当从头枕的前侧观察时头枕的骨架结构的透视图;图8是当从头枕的后侧观察时头枕的骨架结构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2对应的形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3对应的形式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4对应的形式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5对应的形式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6对应的形式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头枕的骨架结构的透视图;以及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头枕的骨架结构被切换成与图3对应的形式的状态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模式。实施例1<头枕1的示意性构造>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头枕1的构造。另外,在以下描述中,诸如前、后、上、下、左和右方向的每个方向是指每个图中所示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头枕1被构造为机动车的座椅(未示出)的头枕部分。具体地,头枕1被设置成安装在座椅(未示出)的座椅靠背的上部上。头枕1包括主部2和侧部3,主部2包括头枕1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侧部3位于主部2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包括头枕1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头枕1被构造成使得在头枕1的初始状态下,主部2和侧部3保持彼此形成大致齐平的前表面的状态。利用上述构造,头枕1能够通过主部2和每个侧部3从就座者的头部的后侧抵接并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然而,如后详述,头枕1包括内部框架10,内部框架10能够以弯曲内部框架10的接头的形式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头枕1能够通过如下改变其形状而改变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形式。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左侧和右侧的每个侧部3被变换成相对于主部2朝向前上侧倾斜地立起的形式,因此头枕1被切换成能够通过每个侧部3从横向斜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状态(侧支撑状态)。此外,如图3所示,每个侧部3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上侧的上侧部3A和下侧的下侧部3B。每个下侧部3B被变换成相对于每个上侧部3A朝向前上侧倾斜立起的形式。因此,头枕1被进一步从图2所示的侧支撑状态切换到如下状态,即也能够通过下侧部3B以从头部的横向下侧与头部形状进一步匹配并紧密接触的形式从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另外,主部2包括上侧的上主部2A和下侧的下主部2B。下主部2B被进一步变换成相对于上主部2A朝向前上侧倾斜地立起的形式。因此,头枕1被切换成如下状态,即也能够通过下主部2B以从头部后下侧与头部的形状进一步匹配并紧密接触的形状从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此外,如图4所示,在下侧部3B保持原样的形式下,每个侧部3的上侧部3A被变换成相对于主部2向前倾倒的形式,因此头枕1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切换到如下状态,即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以横向卧倒的状态休息并且被每一个向前倾倒的上侧部3A的表面支撑。此外,如图5所示,头枕1的每个侧部3的上侧部3A能够从如图4所示的每个上侧部3A向前平置的状态变换成如下形状,即在下侧的下侧部3B保持原样的形式下,上侧部3A进一步向内倾斜地立起。通过上述变换,能够调整通过头枕1的每个上侧部3A从横向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头部的角度,诸如倾斜地立起。此外,如图6所示,头枕1的每个侧部3的下侧的下侧部3B可以从图1中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变换成如下形式,即在上侧的上侧部3A保持原样的形式下,下侧部3B相对于主部2向后缩回。通过上述变换,即使在就座者的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所述主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侧部,所述侧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所述侧部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下侧上的下侧部和上侧上的上侧部;第一铰链轴,在所述侧部能够通过绕轴线旋转来向前突出到侧支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铰链轴将所述侧部联接到所述主部,所述轴线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向下且向内倾斜,所述侧支撑位置是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该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被所述侧部支撑的位置;以及第二铰链轴,在所述下侧部能够绕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向前立起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铰链轴将所述下侧部联接到所述上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3 JP 2017-0470871.一种交通工具头枕,包括:主部,所述主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侧部,所述侧部包括所述头枕的前表面的侧边部分,所述侧部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下侧上的下侧部和上侧上的上侧部;第一铰链轴,在所述侧部能够通过绕轴线旋转来向前突出到侧支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铰链轴将所述侧部联接到所述主部,所述轴线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宽度方向上向下且向内倾斜,所述侧支撑位置是就座者的头部能够从该就座者的头部的侧方被所述侧部支撑的位置;以及第二铰链轴,在所述下侧部能够绕在所述宽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纮司森久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