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板养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155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板养护方法,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通过上述对轨道板前期洒水养护、篷布养护和轨道板脱模后的养护,使得轨道板强度增长快,不会出现表面收缩裂纹,干缩裂纹等,外观质量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板的养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适应高速铁路的高平稳性、高耐久性、舒适性的要求,需要采用和发展少维修的无碴轨道。钢轨安装在铺设于线路上的轨道板上,所以轨道板必需具备足够强度和弹性模量以满足高负荷承载后不变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足够强度和弹性模量以满足高负荷承载后不变形要求的轨道板的养护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要由如下步骤组成A、在轨道板混凝土灌注于钢模内后,对轨道板表面进行抹面,待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进行洒水养护;以避免轨道板表面出现收缩裂纹。B、在轨道板表面上方盖上篷布,并使得篷布与轨道板表面之间有保证篷内蒸汽畅通的空间;可以制作专用支架支撑篷布,这样可以达到篷内蒸汽畅通的效果。C、根据季节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篷布养护方法夏季采用篷布自然养护,环境温度不小于30℃,篷内温度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55℃;其他季节采用篷布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其中,静停阶段是轨道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静置阶段,且静停时间不小于3小时,升温速度不大于15℃/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轨道板内芯部混凝土不超过55℃,恒温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过程中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在15℃以下时可揭开篷布;D、当轨道板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对轨道板脱膜,轨道板脱膜后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对轨道板进行至少7天的湿润养生,有利于轨道板后期强度增长和避免干缩裂纹的产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轨道板洒水,应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有利于轨道板后期强度增长和避免干缩裂纹的产生。另外,所述A步骤中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可对轨道板进行洒水养护,并在轨道板表面覆盖薄膜,以防止轨道板表面产生收缩裂纹。所述B步骤中的篷布可以采用三防涂塑篷布,密封效果好。所述C步骤中的篷布养护时,在钢模纵向靠近两端各布置温度计一只,各温度计的温度示差应当不超过5℃;采用温度应变片和温度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通过对混凝土芯部温度的测定,对混凝土总体温度进行控制,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低温养护,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所述C步骤中的静停阶段中,可以微送蒸汽保温,但不得超过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对轨道板前期洒水养护、篷布蒸汽养护(或夏季的篷布自然养护)和脱模后洒水(或环境温度低于5℃时,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养护,轨道板强度增长快,不会出现表面收缩裂纹,干缩裂纹等,外观质量优良。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夏季的,主要由如下步骤组成A、在轨道板混凝土灌注于钢模内后,对轨道板表面进行抹面,待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进行洒水养护,并在轨道板表面覆盖薄膜,以防止轨道板表面产生收缩裂纹。B、在轨道板表面上方盖上篷布,并使得篷布与轨道板表面之间有保证篷内蒸汽畅通的空间;可以制作专用支架支撑篷布,这样可以达到篷内蒸汽畅通的效果。C、采用篷布自然养护,环境温度不小于30℃,篷内温度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55℃;在钢模纵向靠近两端各布置温度计一只,各温度计的温度示差应当不超过5℃;采用温度应变片和温度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通过对混凝土芯部温度的测定,对混凝土总体温度进行控制,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低温养护,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D、当轨道板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对轨道板脱膜,轨道板脱膜后,对轨道板进行至少7天的湿润养生,有利于轨道板后期强度增长和避免干缩裂纹的产生。通过上述对轨道板前期洒水养护、夏季的篷布自然养护和脱模后洒水养护,轨道板强度增长快,不会出现表面收缩裂纹,干缩裂纹等,外观质量优良。实施例2,适用于非夏季的轨道板养护,主要由如下步骤组成A、在轨道板混凝土灌注于钢模内后,对轨道板表面进行抹面,待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进行洒水养护,并在轨道板表面覆盖薄膜,以防止轨道板表面产生收缩裂纹。B、在轨道板表面上方盖上三防涂塑篷布,并使得篷布与轨道板表面之间有保证篷内蒸汽畅通的空间;可以制作专用支架支撑篷布,这样可以达到篷内蒸汽畅通的效果。C、采用篷布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其中,静停阶段是轨道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静置阶段,且静停时间不小于3小时,静停阶段可以微送蒸汽保温,但不得超过30℃;升温阶段,升温速度不大于15℃/h;恒温阶段,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轨道板内芯部混凝土不超过55℃,恒温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降温阶段,降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过程中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在15℃以下时可揭开篷布。同时在钢模纵向靠近两端各布置温度计一只,各温度计的温度示差应当不超过5℃;采用温度应变片和温度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通过对混凝土芯部温度的测定,对混凝土总体温度进行控制,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低温养护,有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D、当轨道板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对轨道板脱膜,轨道板脱膜后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对轨道板进行至少7天的湿润养生,有利于轨道板后期强度增长和避免干缩裂纹的产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轨道板洒水,应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有利于轨道板后期强度增长和避免干缩裂纹的产生。通过上述对轨道板前期洒水养护、篷布蒸汽养护和脱模后洒水(或环境温度低于5℃时,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养护,轨道板强度增长快,不会出现表面收缩裂纹,干缩裂纹等,外观质量优良。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步骤组成A、在轨道板混凝土灌注于钢模内后,对轨道板表面进行抹面,待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洒水养护;B、在轨道板表面上方盖上篷布,并使得篷布与轨道板表面之间有保证篷内气流畅通的空间;C、根据季节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篷布养护方法夏季采用篷布自然养护,环境温度不小于30℃,篷内温度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55℃;其他季节采用篷布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其中,静停阶段是轨道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静置阶段,且静停时间不小于3小时,升温速度不大于15℃/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轨道板内芯部混凝土不超过55℃,恒温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过程中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在15℃以下时可揭开篷布;D、当轨道板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对轨道板脱膜,轨道板脱膜后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对轨道板进行至少7天的湿润养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轨道板洒水,应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进行洒水养护,并在轨道板表面覆盖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的篷布可以采用三防涂塑篷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的篷布养护时,在钢模纵向靠近两端各布置温度计一只,采用温度应变片和温度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的静停阶段中,可以微送蒸汽保温,但不得超过3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
,该方法主要通过上述对轨道板前期洒水养护、篷布养护和轨道板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板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步骤组成:A、在轨道板混凝土灌注于钢模内后,对轨道板表面进行抹面,待轨道板表面终凝后,对轨道板洒水养护;B、在轨道板表面上方盖上篷布,并使得篷布与轨道板表面之间有保证篷内气流畅通的空 间;C、根据季节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篷布养护方法:夏季:采用篷布自然养护,环境温度不小于30℃,篷内温度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超过55℃;其他季节:采用篷布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其中,静停 阶段是轨道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静置阶段,且静停时间不小于3小时,升温速度不大于15℃/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轨道板内芯部混凝土不超过55℃,恒温持续时间不超过6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过程中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在15℃以下时可揭开篷布;D、当轨道板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对轨道板脱膜,轨道板脱膜后:当环境温度高于5℃时,对轨道板进行至少7天的湿润养生;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轨道板洒水,应在轨道板表面喷涂养生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振地江成肖俊恒刘振民王智勇吴海涛张雷白昆华吴利清杨先凤王江张志红龚斯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