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399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层成形织物,织造成整体重复花纹组织在织机中需要8梭口,该织物提供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中心平面中的低排水区域,以抵抗和阻滞初时的排水冲击。占据单独的结合路径的横向结合纱和纸侧层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该结合纱在交换点和编织点之间内部长浮纱至少为四根纸侧层纱线。成对纱线中的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互相横向移位。在热定型后,织物的技术的填充率为100%。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的排水区域在25%-50%,中心平面的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机中使用的成形织物。尤其涉及双层成形织物,该织物结构上在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的名义中心平面中设置低排水区域,以通过该织物抵抗和阻止初始的排水冲击。
技术介绍
此处所使用的术语“双层成形织物”指包括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两组纱线的成形织物,一组设置在纸侧,另一组设置在织物的机器侧,并且这两组纱线通过定向在横向中的一组单独的结合纱编织在一起并且成对织造。纸侧和机器侧表面的每一侧的织造图案,由整体织物编织图案来确定,其基本相同或者不同。另外,此处所用的术语“横向”指所述织物的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本专利技术织物中的结合纱线可以是成对的纬纱,与Johnson在US 4 815 499中、Barrett在US 5 544 678中或Seabrook等人US 5826 627中描述的相似,或者该结合纱线可以为在公开的Nagura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号US 2003/0217782或Heger等人的US2004/0020621,或者是Vohringer的US 5 152 326、Johansson的US4 602 585、Osterberg的US 4 501 303、Kaldenhoff的US 6 223 780中的任一专利所公开的成对的经纱。在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成形织物中,如上所述定向在横向中的所有的纱线包括成对的结合纱,所述纸侧层和机器侧层都被编织形成不同的但是相关的编织图案。在本文中使用的,以下术语具有下述意思术语“结合纱”指在纸侧层占有一路径的纱线,其分别和机器侧层纱线交织以在机器侧层占有一路径。织物中的经纱或纬纱可以用作连接纱线。本专利技术织物中所有定向在横向中的(如上所述)纱线都是结合纱。术语“排水区域”被描述为在织物编织图案的重复单元中的一个面积百分比,其指的是,在平行于成形织物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且位于织物内给定的大体平的位置处,未被织造织物用的经纱和纬纱占据的区域的比值。术语“纤维支撑指数”或“FSI”指的是根据在2004年1月26-28日的Montreal,QC,90th年度PAPTAC峰会上,“造纸网和成形织物的织造(Weaves of Pagermaking Wires and Forming Fabrics)”的第2页中,由Beran描述和由Dandy,R和Perrault,J总结的方法而进行的计算,其提供一种支撑点的数量的测量,该支撑点用于在具有给定的织物编织图案的纸侧表面上支撑造纸纤维。术语“浮纱”指组份纱线的一部分,该部分穿过织物中的其它一组纱线而不与它们编织或交织;相关的术语“浮纱长度”指浮纱的长度,由表示为被穿过的纱线数量的数值。浮纱长度可以按纸侧层或机器侧层经纱或纬纱的数量来表述。术语“框架”指由成形织物的纸侧层的纸侧表面的四根交织纱线的纵向确定的基本矩形的排水区域。每单位面积的框架数量通过相关的术语“框架/in2”或“框架/cm2”标志。术语“编织”指在机器侧中一纱和另一纱线形成至少一个接头的位置。术语“内部浮纱”指组份纱线中穿过两组纱线之间的一部分;和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相关术语“内部浮纱长度”指内部浮纱的长度,表示为被在下面穿过的PS纱的数量的数值。术语“交织”指在纸侧层中一纱线和另一纱线形成至少一个接头的位置。术语“机器方向”或“MD”指一条平行于成形织物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运行方向的线。术语“机器横向”或“CD”指基本垂至于织物平面内的机器方向的一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织物中,或者是第一方向或者是横向都可以平行于MD,这取决于织物的结构,以及结合纱线是经纱还是纬纱,即,如果经纱是结合纱线,则横向平行于MD。本专利技术的织物通常平面织造和接缝,以便当织物在使用时经纱被定向在MD中。术语“纸侧层”指在成形织物中,原料从网前箱输送到其上的那层。术语“机器侧层”指和造纸机中支撑装置接触的成形织物中的层。因此这些层的每一层都具有纸侧表面(“PS”)和机器侧表面(“MS”)。在本专利技术的双层织物中,纸侧层的机器侧表面和机器侧层的纸侧表面相邻。术语“片段”指整体织物图案的一个重复单元中的特定的结合纱所占据的单独路径的一部分,相关的术语“片段长度”指特定片段的长度,并且由纸侧层纱线的数量表示,在该片段中一对结合纱中的一根和上述数量的纱线交织。在造纸机中使用的成形织物用于保持和支撑原料中的造纸纤维,以允许从原料中排水,以便形成初始的纤维网并且把这个网输送到造纸机随后的区域中。开始这些织物由金属丝织造,优选磷铜或者不锈钢丝;但近些年来由热塑性树脂生产的纱线也成为可以选择的材料。目前,优选的树脂包括聚酯、聚氨酯和多种聚酯混合物。最简单的成形织物可以织造成单层结构。尽管单层织物是已知和已在用的,但当它们在一般的造纸机中使用时,它们具有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出了基本由两层构成的双层成形织物,即,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纸侧层具有在其上形成初始纸网的表面,机器侧层具有与造纸机的静态支撑表面接触的表面。如上所述,在整个成形织物编织图案中,经纱或纬纱能够用作结合纱,其用于把双层织物的各个层结合在一起并对这些层中的一层的结构起作用。尽管这些层通过织造工艺结合成具有单个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的单个织物,但每一层由于纱线尺寸、纱线横截面形状、纱线支数(和每单位长度纱线数)、纱线填充度(表述为纱线总量及其尺寸相对于容纳它们的可用总空间的比率)以及纱线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不同而在结构上经常不同。然后,当分别考虑每层的水处理能力、耐磨性能和强度时,它们通常相差很大。现在的成形织物被织造成具有纸侧层,其赋予最小的织物压痕(marking),并且从初始的纸网排出足够的液体。纸侧层应当给纸浆中的纤维和其他造纸颗粒提供最大的支撑。机器侧层应当是硬挺和耐用的,并且可对成形织物进行尺寸稳定性测量,以便使织物的拉伸和细化或其他的变形最小化。用于双层成形织物的编织图案是已知的,其中经纱包括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织线的成对的、交替成形部分。在这样的编织图案中,当一对中的一根从纸侧穿过到机器侧层时,这对中的第二根从机器侧层穿过到纸侧层,这样完成编织图案并且同时把两层结合在一起。这种图案的例子例如可在公开的Nagura等人的美国申请Nos.2003/0217782中、Heger等人的2004/0020621中、以及Vohringer的US 5,152,326、Johansson的US 4,605,585、Osterberg的US4,501,303、Kaldenhoff的US 6,223,780中看到。其它的也是公知的。Nagura等人在US 2004/0020621中公开了一双层织物,其中经纱对作为结合纱把纸侧和机器侧层纬纱连接在一起。随着纱线在表面之间交替位置,该纱线在整体编织图案中被布置成使每一经纱对中的经纱互相替换以完成相反侧表面的编织图案。Heger等人在2004/0020621中公开了一种双层成形织物,其同样包括成对的经纱,这对经纱交替地和PS交织并且交换位置以和MS编织,这样完成这两个表面中每一表面的编织图案重复单元。进入到PS中以及从PS出来的两根经纱占据的路径是不同的,相邻对的两根经纱必须一起在公共的MS纬纱下面穿过。Vohringer的US 5,152,326、Johansson的US 4,605,585、Osterb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和纸侧表面,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所述织物至少具有:(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从而对于每对而言;(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每个连续的交换点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E)对于每对结合纱的每根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和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c)在机器侧层中,对于每对结合纱而言,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第二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交替编织,但是没有形成第二重复编织图案的完整重复;(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e)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f)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g)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丹比戴尔B约翰逊理查德斯通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