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织物染色病疵定位剥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846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丝织物染色病疵定位剥色方法,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较好地剥去染色绸上的染色病疵,但对该真丝纤维强力损伤不大。为此需采取下列工艺步骤:采用催化剂金属盐对真丝染色病疵绸进行预媒处理,使该催化剂的金属离子吸附在染料处;漂洗,将吸附在真丝蛋白质分子上的催化剂金属离子除去而保留吸附在染料分子上的催化剂金属离子;采用双氧水进行氧化剥色;氧漂结束后,加入硫脲进行还原剥色,除去真丝织物上的染色病疵;水洗。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真丝织物染色病疵定位剥色后,真丝染色绸剥色白度达68以上,真丝纤维强力保持率达71%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丝织物剥色漂白
,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染料分子中含有由若干个共轭双键构成共轭体系的发色基因,染料能显示颜色是由于染料分子中的这些发色基因的存在。利用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可以将染料分子上的共轭体系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消色。同时,染料分子结构由于受双氧水的氧化作用而破坏、变小,与纤维的结合力减弱,染料容易比纤维上解吸至溶液,达到完全净色。真丝绸在染整加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染色病疵,并需对这些染疵绸进行回修。回修采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疵的性质。如果是比较轻的染色不匀或色泽深浅不一,则不必采用破坏性的药剂处理就可改善其质量,但遇到较严重的染色不匀或色泽不符的情况时,应用破坏染料结构的药剂便成为必要。有些染料分子的结构较难破坏,染料较难剥尽,需经多次剥色来剥尽纤维上的染料,但多次剥色会严重损伤真丝纤维。一般真丝染色绸单次剥色回修过程中就难免被擦伤,产生灰伤,。何尽可能剥去真丝染色绸上的颜色而又对真丝纤维强力损伤不大,一直是困扰真丝染色工作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它能较好地剥去染色绸上的染色病疵,但对该真丝纤维强力损伤不大。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采用催化剂金属盐对真丝染色病疵绸进行预媒处理,使该催化剂的金属离子吸附在染料处;(2)漂洗,将吸附在真丝蛋白质分子上的催化剂金属离子除去而保留吸附在染料分子上的催化剂金属离子; (3)采用双氧水进行氧化剥色;(4)氧漂结束后,加入硫脲进行还原剥色,除去真丝织物上的染色病疵;(5)水洗。所述预媒处理和漂洗工艺步骤及条件是预媒处理液的配比七结晶水硫酸亚铁 5-10g/L;次磷酸(100%浓度) 0-2ml/L;其余 水;按上述配比拌匀制备预媒处理液;用甲酸或冰醋酸将漂液调至PH3-3.5;预媒处理温度范围60-80℃,处理时间45-60min;预媒处理后采用清水漂洗;漂洗温度范围60-80℃,漂洗时间15-30min。所述氧化剥色工艺步骤及条件是双氧水(100%浓度) 1-5ml/L;五结晶水硅酸钠 3-5g/L;其余 水;按上述配比拌匀制备双氧水剥色液,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双氧水剥色氧化剥色漂白温度范围70-80℃;氧化剥色漂白时间范围45-90min;双氧水剥色液PH值调至8-9。所述还原漂白工艺步骤及条件还原剥色液的配比硫脲 2-5g/L;其余 双氧水剥色残液;将双氧水剥色残液PH调至4-5,按上述配比加入硫脲,让硫脲与双氧水剥色残液反应,反应温度范围45-75℃,反应时间范围15-45min,获得反应产物二氧化硫脲;将反应液PH调至8-9,进行还原剥色,还原剥色温度范围60-80℃;还原剥色时间范围15-45min。对于深色真丝染色病疵绸,在预媒处理前进行还原剥色漂白,其工艺步骤及条件预媒处理前还原剥色漂白液配比纯碱 0.5-2g/L;平平加O 0.5-2g/L;保险粉2-4g/L;浴比 1∶15-30;按上述配比制备预媒处理前还原剥色漂白液;预媒处理前还原剥色漂白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还原剥色漂白温度范围85-90℃;还原剥色漂白时间范围30-45min。染料分子中含有由若干个共轭双键构成共轭体系的发色基因,染料能显示颜色是由于染料分子中的这些发色基团的存在。利用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可以将染料分子上的共轭体系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消色。同时,染料分子结构由于受双氧水的氧化作用而破坏、变小,与纤维的结合力减弱,染料容易比纤维上解吸至溶液,达到完全净色。但真丝纤维在强碱条件下,受双氧水强氧化性的作用下产生降解,因此在剥色过程中对真丝纤维会产生强力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真丝纤维染色病疵品回修来讲,纤维损伤最小、剥色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金属盐催化剂在双氧水剥色前进行预处理,即采用金属盐对真丝染色病疵绸进行预媒处理,经水洗后再用双氧水气化剥色、硫脲还原剥色组合方法。在预媒处理过程中,因金属离子具有空轨道,与纤维上染料分子富电子共轭双键或基团有配位相亲性,从而导致金属离子与染料间的选择性吸收。由于金属离子的存在促进双氧水彻底分解,使其氧化性能比一般碱性剥色条件更剧烈,而且定位于染料分子上。氧化漂白进攻基团HO2·的作用将被限制在染料分子的发色体系上,使染料发色体系断裂,起到定位剥色、漂白作用。许多金属盐类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在双氧水的分解动力学研究中,发现Fe(II)离子、Fe(III)离子、Cu(II)离子和Co(II)离子具有较强的催化分解率。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研究发现,选用了这些金属盐离子作双氧水真丝染色绸剥色漂白催化剂,其结果表明Fe(II)离子、Fe(III)离子、Cu(II)离子均有明显的剥色漂白催化作用,而Co(II)离子没有剥色漂白催化作用。Cu(II)离子与真丝蛋白分子酰胺键上的亚胺基团洛合,较多地吸附在真丝纤维上非染料处,造成真丝纤维的强力损伤大,不利于剥色漂白。Fe(III)离子和Fe(II)离子剥色漂白作用效果相似,但吸附性不如Fe(II)离子那样有选择性,较多地吸附在真丝纤维上非染料处,结果在剥色漂白过程中真丝纤维会引起较大损伤,剥色后的织物上还会呈浅铁锈红的颜色。Fe(II)离子具有许多优点,对纤维上的吸附位置呈现高度选择性,即吸附在染料处,从而达到定位剥色的目的,而且有很宽的工艺条件。另外,环境允许排放浓度相对高,盐类便宜易得。Fe(II)离子是真丝绸剥色漂白的优选定位催化剂。Fe(II)离子对双氧水的活化作用,促进双氧水能较快且有效地分解,其作用机理如下无Fe(II)离子条件下,双氧水的分解反应式(1) 在Fe(II)离子条件下,双氧水的分解可按以下式(2)-(3)步骤进行(2)(3)预媒处理的目的是使Fe(II)离子在保持(II)价状态下在纤维上吸附,因此在预媒处理浴中加入还原剂(如次磷酸)防止Fe(II)离子氧化成Fe(III)离子是必要的。预媒处理后,用水漂洗是一道减少剥色漂白工序对真丝绸强力损伤的必要步骤,由于Fe(II)离子与染料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明显大于与真丝纤维蛋白质分子之间结合力,因而Fe(II)离子与染料分子之间的解吸明显难于与真丝纤维蛋白质分子之间的解吸。控制适当的漂洗条件,将吸附在真丝蛋白质分子上的Fe(II)离子除去而吸附在染料分子上的Fe(II)离子保留。Fe(II)离子在双氧水氧化漂白过程中,在染料分子周围催化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定位剥色漂白作用,而真丝纤维所受双氧水对其的降解大大减少,因而有助于防止真丝纤维强力损伤。采用双氧水漂白(简称氧漂,下同),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剥色漂白后的织物白度提高,但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加,对真丝绸的强力损伤亦增加,因此双氧水的用量需根据回修真丝染色绸颜色深浅而定。氧漂时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稳定剂是必要的。氧漂时随着氧漂温度的提高,被剥色漂白的织物白度亦随之提高。伴随白度提高的同时,手感却下降,纤维变硬而脆,可见高温氧漂对真丝绸的损伤是比较大的。在氧漂过程中,有时多达60%以上的双氧水在氧漂结束后仍未发生作用,氧漂后加入硫脲可将这些未作用的双氧水转化为强还原剂二氧化硫脲,对真丝织物再进行还原漂白。其作用机理如式(4)-(5)所示 硫脲与双氧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丝织物染色病疵定位剥色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采用催化剂金属盐对真丝染色病疵绸进行预媒处理,使该催化剂的金属离子吸附在染料处;(2)漂洗,将吸附在真丝蛋白质分子上的催化剂金属离子除去而保留吸附在染料分子上的催化剂 金属离子;(3)采用双氧水进行氧化剥色;(4)氧漂结束后,加入硫脲进行还原剥色,除去真丝织物上的染色病疵;(5)水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华常晓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佛山南方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