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70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板材进行拉延;观察板材表面是否有除基准孔以外的孔适合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如有,取用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然后在冲裁后的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如没有,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在板材上进行基准孔位置的预冲孔,然后在预冲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只需要在产品回弹修改合格后,对产品的基准孔进行一次修改,使其精度合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post punching of datum ho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st-blanking method for a reference hol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drawing the sheet metal; observing whether a ho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heet metal other than the reference hole is suitable for blanking in the first process after the drawing process; if so, taking the hole to be blanked in the first process after the drawing process, and then blanking. If not, the first step after drawing process carries on the pre-punching of the position of the reference hole on the sheet metal, and then places the positioning pin at the pre-punching position as the positioning benchmark, and puts the reference hole at the last step of punching. Cutting, the invention puts the datum hole in the last stamping process for blanking, only needs to modify the datum hole of the product once after the product rebound is qualified, so as to make the precision qualifie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覆盖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制定主基准孔、副基准孔,作为产品检查的基准和焊接装配的基准。主基准孔、副基准孔一般会尽量排布在产品主面,且相对位置较远,孔径一般大于12mm。目前模具行业内习惯把产品的主基准孔、副基准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冲裁,后工序在此位置安放定位销,以作为后工序的定位基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高强钢板,现有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如下:1、高强钢板回弹大,主基准孔、副基准孔需要随着改修回弹而反复更改。2、主基准孔、副基准孔反复更改,后工序的定位也要随之进行反复更改。3、上述反复更改会造成成本的升高和效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板材进行拉延;观察板材表面是否有除基准孔以外的孔适合在所述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如有,取用所述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然后在冲裁后的所述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如没有,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在板材上进行基准孔位置的预冲孔,然后在预冲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进一步地,所述基准孔的数量为两,两所述基准孔分别为主基准孔及副基准孔。进一步地,所述主基准孔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主基准孔直径大于12mm。进一步地,所述副基准孔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副基准孔直径大于12mm。进一步地,所述预冲孔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预冲孔的直径为10mm。进一步地,所述冲压最末工序之前包括冲孔工序、修边工序、整形工序以及翻边工序。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只需要在产品回弹修改合格后,对产品的基准孔进行一次修改,使其精度合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板材进行拉延;观察板材表面是否有除基准孔以外的孔适合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如有,取用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然后在冲裁后的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如没有,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在板材上进行基准孔位置的预冲孔,然后在预冲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上述步骤中,预冲孔是指在产品现有孔位上冲裁出一个小于最终需要孔孔径的孔。进一步地,基准孔的数量为两,两基准孔分别为主基准孔及副基准孔。主基准孔为圆形,主基准孔直径大于12mm。副基准孔为圆形,副基准孔直径大于12mm。预冲孔为圆形,预冲孔的直径为10mm。冲压最末工序之前包括冲孔工序、修边工序、整形工序以及翻边工序。本专利技术将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只需要在产品回弹修改合格后,对产品的基准孔进行一次修改,使其精度合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板材进行拉延;观察板材表面是否有除基准孔以外的孔适合在所述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如有,取用所述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然后在冲裁后的所述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如没有,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在板材上进行基准孔位置的预冲孔,然后在预冲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板材进行拉延;观察板材表面是否有除基准孔以外的孔适合在所述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如有,取用所述孔放在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进行冲裁,然后在冲裁后的所述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如没有,拉延工序后的第一工序在板材上进行基准孔位置的预冲孔,然后在预冲孔位置安放定位销作为定位基准,把基准孔放在冲压最末工序进行冲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孔后置冲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孔的数量为两,两所述基准孔分别为主基准孔及副基准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准孔后置冲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慧娜叶艺海彭荣华罗坚誉刘尊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